2025年,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洗牌进入深水区,主机厂开始奋力一搏。毕竟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窗口期内,一旦品牌失去销量站位,那么离彻底淘汰也就不远了。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2025年一季度轿车销量排行榜,看看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一名宏光MINIEV:84,436辆
宏光MINIEV一季度销量达86,946辆,同比去年同期8.6万辆微增,增幅收窄至8%,显示出微型电动车市场竞争升级。这款定价3.58万起的"国民代步车",凭借四门版新增快充和205km续航,精准切中城市短途刚需,尤其受宝妈和年轻群体青睐。
不过宏光MINIEV消费者口碑呈现两极分化。有人盛赞其灵活好停、用电成本低,也有人吐槽品控问题,社交媒体上"新车黑屏""雨刮异响"的吐槽声量不低。对宏光MINIEV而言,2025年能否延续销量神话,既要看四门版市场渗透速度,也得在品控和售后上多下功夫。
第二名吉利星愿:81,379辆
吉利星愿一季度销量达89,215辆,作为吉利银河首款A0级纯电轿车,上市不到半年便成为现象级产品。6.98万起的定价策略极具杀伤力,配合5万24期0息金融优惠,精准切中年轻家庭性价比需求。
有消息称,吉利即将推出一款"星愿Ultra",搭载85kW电机,续航里程有望突破410km,进一步巩固市场竞争力。对星愿而言,能否持续领跑A0级市场,既要看技术迭代速度,也需在品控细节上多下功夫,毕竟性价比不能等于廉价感。
第三名海鸥:77,510辆
比亚迪海鸥一季度销量达77,510辆,同比去年同期65,968辆增长17.5%。这款定价6.98万起的A0级纯电小车,凭借刀片电池、405km长续航、灵活空间三大核心优势,十分适合城市通勤场景。车型方面,海鸥最新智驾版升级12.8英寸中控屏+8.8英寸仪表,新增哨兵模式、外后视镜折叠等智能驾驶功能,低配版仅6.98万起,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海鸥在2024年经历销量低谷后,通过技术迭代迅速回暖。3.78米车长+2.5米轴距的"魔方空间"设计,比本田飞度多出35mm腿部空间,后备箱可扩展至930L,实用性强。三电系统终身质保+季度OTA升级,有效打消用户顾虑。面对竞品如吉利星愿的追击,海鸥需在品牌认可度和服务网络上持续加码努力。
第四名小米SU7:72,627辆
小米SU7一季度销量达75,869辆,但自燃事件如黑天鹅突袭,将品牌推向舆论风暴眼。作为首款冲击高端的纯电轿车,小米SU7精准狙击年轻科技用户,激光雷达、800V快充等配置堪称参数天花板。然而信任危机如多米诺骨牌,尽管雷军祭出"48小时闪电回应+数据全透明"组合拳,但影响小米SU7销量已经铁定事件。
这场危机既是挑战更是契机,如果小米能化被动为主动,或许能倒逼小米汽车完成从参数卷王到用户型企业的蜕变。毕竟在新能源红海,消费者要的更是方向盘前的安全感。
第五名秦PLUS新能源:69,860辆
秦PLUS新能源一季度销量累计69,860辆。作为比亚迪混动技术的代表作,7.98万起的定价堪称"价格屠夫",叠加免税政策后落地成本直逼同级燃油车。DM-i系统创造的馈电2.9L百公里油耗标准,配合满油满电2055km续航,让"一箱油跨省"从段子变成现实。不过2025款虽新增了高速NOA等智驾功能,却只在高配车型搭载,入门版与"智驾普及"承诺存在落差。
2025年比亚迪祭出"技术普惠"大招,将高阶智驾下放至9万元区间,面对竞品混动车型围攻,秦PLUS能否延续"性价比之王"神话,取决于能否在智驾普及与品质把控间找到平衡点。
第六名朗逸:66,901辆
上汽大众朗逸一季度累计销量6.69万辆,同比下降9.1%,但轿车销量榜第二的排名仍显老将底蕴。
作为合资家轿"常青树",朗逸8-15万的落地价区间精准卡位三四线市场,1.5L+6AT黄金组合创造出5.5-6.5L的百公里油耗,让网约车司机都直呼"回本神器"。但面对国产混动大军,朗逸的定位逐渐尴尬。
2025款朗逸祭出大招:全系标配AEB与6气囊,顶配搭载大疆智驾系统,12英寸屏支持CarPlay,安全智能直逼国产新势力。毕竟在这个油价破8的时代,对于追求稳妥的家用消费者,朗逸仍是"犯错成本最低"的选择。
第七名帕萨特:61,178辆
帕萨特一季度销量达到6.12万辆,虽然同比下跌12.3%,但在轿车榜上仍稳居第七位,展现了合资B级车的底蕴。作为中年新宠,帕萨特15万级的落地价格确实很香,2.0T+湿式双离合的动力组合更是创造出了百公里6.94L的油耗表现,让不少混动车主都感叹。
不过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商务座驾”这一标签正在成为帕萨特转型路上的包袱。随着网约车采购订单的减少,家庭用户在选择传统燃油车时,开始更加纠结于性价比问题。所以,2025款帕萨特打出了“双前脸+黑科技”的组合拳,试图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15.6英寸的OLED屏搭载8295芯片,也在提升整车的智能化水平,相信价格到位之后,帕萨特依旧能收割不少销量。
第八名速腾:59,276辆
速腾一季度以59,276辆销量位列轿车榜第八,同比去年微增2.3%,折射出速腾在A+级市场的竞争力。这款德系"老将"在价格下探与配置升级中疯狂摇摆,终端落地价已探至12万区间,1.4T+DSG黄金组合搭配MQB平台带来的行驶质感,仍对三四线首购家庭保持吸引力。
不过面对比亚迪秦PLUS等新能源劲敌,速腾近期推出"0息金融+置换补贴"组合拳,试图用传统燃油车的机械素质留住情怀用户。2025款速腾搭载大众1.5T EVO引擎,最大功率118kW/250N·m,实测WLTC综合油耗5.77L/100km,动力参数超越思域1.5T,速腾希望在技术平权时代巩固驾驶者之车标签。
第九名轩逸:54,760辆
轩逸一季度以54,760辆销量位列轿车榜第九,同比去年小幅下滑,这款日系"常青树"近期直降4.68万后裸车仅7.71万,落地价约8.89万,剑指国产新能源腹地。轩逸核心价值仍锚定务实主义,祖传大沙发座椅+2712mm轴距带来越级腿部空间,1.6L自吸+CVT组合实测油耗6.5L,养护成本每月百元级,完美契合家用场景。
面对新能源车型的绿牌攻势,轩逸终端优惠已突破6万,低配裸车价下探至5.98万,堪称合资燃油车价格屠夫。不过这款车技术革新稍显滞后,现款仍依赖机械仪表+小屏车机,但对三四线用户而言,轩逸的省油+便宜+耐造三板斧,仍是绕不开的真香之选。
第十名秦L:53,504辆
秦L一季度以53,504辆销量位列轿车榜第十,同比去年小幅下滑,但仍是比亚迪稳坐A级车市场的关键棋子。这款比亚迪“油电双打”选手近期祭出价格杀招,部分车型优惠后裸车价等同指导价,DM-i智驾版80KM领先型落地价约11.04万,直击合资燃油车腹地。秦L一直主打经济实用主义,第五代DM混动系统实测亏电油耗2.9L/100km,综合续航超2100km,养车成本每月百元级,完美凸显了性价比。面对速腾等燃油车的降价围剿,秦L终端优惠约1万元,低配裸车价下探至8.98万,非常值得入手。
对消费者而言,秦L的绿牌政策+低能耗+大空间三板斧,仍是一款极具竞争力的选择。
结语
2025车市洗牌加剧,新能源与燃油车进入"冰与火之歌"的决战阶段。销量榜单背后,是技术迭代、价格血战和服务升级的无声较量。对车企而言,要么以颠覆性创新破局,要么在红海竞争中沦为炮灰,这场淘汰赛远比想象中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