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江青被抓后贺子珍一脸平静,对李敏说:我该回去工作了!

谈八卦沸羊羊 2025-04-12 10:23:56

【前言:】

1976年夏天那会儿,毛主席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被病痛折磨得不行,大部分时间都在昏迷中度过。到了8月底,李敏一听说她爸身体不好了,立马就往中南海赶。等她到了的时候,毛主席刚好让人喂了点吃的,看着特别累。不过,听到李敏的声音,他还是使出了老劲儿,在女儿手心里比划了一个圈。

他给李敏留下了一个信号,用的是“圆”这个字,跟贺子珍小名里的“桂圆”的“圆”一样。到了他生命的末尾,心里还惦记着贺子珍。另一边,身处上海的贺子珍,心里也同样装着毛泽东。

【“我好悔!”】

回想起很久以前,贺子珍一心只想离开中国那会儿,心里头真是后悔得要命。如果不是自己当初那么固执,可能现在晚年生活也不会这么孤单。这确实是贺子珍心里头真实的想法。

1958年的时候,贺子珍说想在江西南昌安顿下来。她现在江西的顶头上司方志纯,是她之前在苏联读书时的同班同学。还有朱旦华,她以前是毛泽民的伴侣。再说了,江西本就是她的老家,这里的一草一木她都很熟悉,住在这儿让她觉得心里踏实。

中央很快就答应了贺子珍的申请,接着,江西省委给贺子珍找了一个二层小楼住,地址在南昌三纬路20号。为了让贺子珍生活得更舒心,方志纯特意安排了一个年轻女孩去当她的贴身护士。

卢泮云是个新出炉的护士,刚从江西卫生学校毕业,工作还没正式上手呢,就被派了个特别的活儿。方志纯见着卢泮云,一脸和蔼,拉着她的手就介绍起家里人。说完一圈后,他认真地问:“组织上想让你去照料一位老革命,就是毛主席以前的夫人贺子珍,你乐意不?”

卢泮云郑重其事地晃了晃脑袋,答应会遵从组织所有的部署。方志纯见状心中踏实了许多,接着又简单交代了几句。

贺子珍在苏联经历了很多艰难岁月,回来后身子骨弱,心情也总是郁郁寡欢,不太愿意跟不认识的人打交道。所以,方志纯特意跟卢泮云交代,到了贺子珍那儿,就说自己是她弋阳那边的远房侄女。到了那天,方志纯领着卢泮云到了贺子珍家,乐呵呵地说:“我给你找了个弋阳的远房侄女来照顾你,你觉得咋样?”

瞅着挺和善的卢泮云,贺子珍乐呵呵地拽过她的手,问道:“你今年贵庚啊?家里还有啥亲人呢?”卢泮云一一告诉了她。其实卢泮云是万载人,说话口音跟弋阳挺像的,贺子珍也就没觉得有啥不对劲,到了晚上,还邀着卢泮云跟她一块儿躺在软乎乎的弹簧床上睡觉。

江西省委对贺子珍特别关照,不光给她安排了护理人员,还从上海请来了叫查元清的医生,找了个地道的江西大妈专门给她做饭,外加一个守门的大爷赵伯。这位大妈和赵伯啊,都是江西永新人,这让贺子珍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老家一样亲切。

在这个小院儿里,房子不多,就十间。贺子珍老半夜起来,卢泮云呢,就一直陪着她,俩人就挤在一间有两张床铺的屋里睡。卢泮云这姑娘,脾气好得不得了,很少见她对谁不耐烦或者发脾气。一到晚上,要是贺子珍睡不着,卢泮云就算困得眼皮打架,也会起来安慰她。

在陪伴贺子珍的日子里,卢泮云慢慢知晓了她的一些过往。每当贺子珍提起在苏联经历的那些艰难岁月,卢泮云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她打心底里佩服贺子珍,尤其是贺子珍和毛主席之间那份深厚的感情,真的让她深受感动。

有天,江西省相关部门挑了个周日,搞了个工业展览会,朱旦华特地叫上贺子珍一起去瞧瞧。卢泮云扶着贺子珍慢慢往里挪步,可刚到门口,贺子珍却停下了。卢泮云一抬头,发现贺子珍眼眶里已经蓄满了泪水。

嘿,你猜怎么着?大门口那儿,立着一尊毛主席的雕像,手臂高高扬起,就像是在呼唤大伙儿似的。贺子珍看得愣住了,整个人跟钉那儿了一样,一动不动。卢泮云瞅见贺子珍这副难过的模样,自个儿心里也不是滋味,可就是想不出该咋劝。就在这时,朱旦华走了过来,手轻轻搭在贺子珍的肩膀上:“子珍,咱还是进去吧!”

贺子珍眼泪止不住地流,过好一会儿,才用微弱的声音低语:“我真的很后悔。”

这句话声音虽小,但分量极重,朱旦华一时不知怎么劝解,只好默默地站在贺子珍身旁,过了好一会儿,两人才一起走进会场。

【最后一次相见】

1959年那会儿,李敏的大喜日子眼看就要到了,可毛主席那会儿还在庐山忙活着开会呢。为了不让闺女的婚礼落空,毛主席多次叮嘱李银桥,赶紧给李敏捎个信儿,说婚期得往后挪挪,得等他回去再办。李敏啊,是毛主席和贺子珍唯一的心头肉,他还活着的孩子里头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毛主席心里头对她的感情深得很,婚礼他是说啥也得参加的。

会议眼看就要开始了,这时候,跟毛泽东在井冈山一块儿闹革命的曾志,也赶到了庐山。她专门去找了毛泽东,跟他说:“我上庐山前,去看了看你的一位老朋友。”毛泽东一听,挺感兴趣地问:“谁啊?”曾志答道:“贺子珍。”

一听到这个名字,瞅瞅身旁的老战友,毛泽东的眼神猛地沉了下去,像是心里头翻起了旧账。他开口问道:“她最近过得咋样?”

前几天,曾志去探望了贺子珍。贺子珍一眼就把她认了出来,还拉着她的手,亲热地聊起了以前的那些事儿。到了晚上,两个人一块儿吃饭,一块儿睡觉。相处中,曾志觉得贺子珍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是人显得老了些,但性格还是跟以前一样,活泼开朗,也特别爱说话。

琢磨半天,曾志忍不住抱怨起来:“她明明好好的,哪有外界传的那样,她以前的事儿,她记得清清楚楚呢。”接着,曾志聊起贺子珍现在过得还行。这话让毛泽东心里挺不是滋味,他感慨万千地做了个决定:“咱俩毕竟做了十年夫妻,打从延安一别,这都21年了,咱俩再没见过。你找汪东兴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想办法让我跟她见上一面。”

汪东兴跟了毛泽东十几年,心里明白这事儿得保密,所以他谁也没找,自个儿直接去找了方志纯商量。两个人一合计,觉得得赶在江青上山前,把贺子珍接过来。

那天晚上,美庐180号二楼的餐桌上摆满了饭菜,有青椒和肉丝炒的一块儿,还有一碟香喷喷的炸辣椒,另外还备了两个其他的小菜。没多久,曾志和朱旦华就被毛主席请来了。他们坐下后,毛主席和他们俩聊起了天,东拉西扯说了好多话,不过奇怪的是,一直都没提起贺子珍这个名字。

晚餐结束后,毛主席终于开口问道:“我挺想见见贺子珍的,该怎么安排比较好呢?”朱旦华回答得很干脆:“都听主席的。”毛主席闻言,轻轻点了点头,便没再多说什么。

过了几天,江西省的头儿杨尚奎跟他老婆水静讲:“毛主席想见见贺子珍,让你和朱旦华今天下午赶紧回南昌,然后把贺子珍大姐带到庐山去。”水静一听,虽然心里有点诧异,但还是点头应允了。可问题是,得找个啥借口让贺子珍上庐山呢?

琢磨了半天,水静终于想到个借口:贺子珍可是位老革命,江西省委邀请她去山里凉快凉快。

从庐山赶到南昌,水静只用了短短两小时。她一到贺子珍家,就见卢泮云正忙着给水静梳头盘发,而贺子珍则乐呵呵地拿着镜子,左瞧右看,满脸喜悦。“贺姐。”水静亲热地打招呼,贺子珍见到她,客气地站起身,笑着迎接。

水静开门见山地说出了邀请:“今年南昌热得不行,江西省委安排您去庐山凉快凉快。”因为家里怕贺子珍看到报纸、收音机这些会担心,所以都没摆这些,贺子珍压根不知道毛泽东在庐山。她听后摆摆手:“又要花国家的钱,我不去。”

水静连忙说明情况:“您是位老革命,省委上下对您都十分钦佩,这次出行大家都会陪同,而且费用自理,不用公家的钱。”听了水静这番话,贺子珍这才点头同意去庐山。

次日,水静带着贺子珍悄悄溜达到了庐山的28号招待所,给贺子珍安顿妥当后,水静就赶紧去找毛主席汇报情况了。到了晚上,贺子珍在水静的帮扶下,准时抵达了180号。封耀松已经在客厅里候着了,一见两位女士进门,他赶忙迎了上去,领着她们上了二楼。

贺子珍独自走进房间后,水静和封耀松就坐在门外候着。差不多过了半个钟头,封耀松听见铃声响了,便走进去给屋里的两人续上茶水,然后又悄悄退了出来。

没多久,封耀松耳朵里又钻进了铃声,这意味着聊天告一段落了。他扶着贺子珍一步步走下楼,然后把她交给了水静。贺子珍满脸笑意,根本藏不住:“主席还是老样子,就是岁月不饶人,头发白了不少。”

跟贺子珍不一样,毛泽东看起来状态很差,他就那么站着,闷头抽烟,也不吭声,脸上写满了痛苦和担忧。

这次相聚,对贺子珍来说极为不易,是她心里特别宝贵的记忆。自从上次分开后,这次重逢是他们头一回也是最后一回见面。到了第二天一早,水静接到命令,就把贺子珍护送下了山。

【一向坚强的贺子珍被击倒了】

贺子珍心里头对毛泽东有着深深的爱意,她总是盼着心爱的人能过得开心快活。她觉得,只要江青能对毛泽东好,照顾得周到,那她就心满意足了。就算江青在背后说她的坏话,故意诋毁她,她也能忍着,用她的宽容和大方去应对。

李敏记得最清楚的是,老妈多次叮嘱她,得跟江青好好相处,就为了别让毛泽东感到为难和头疼。在贺子珍身边照料的那位护士卢泮云,聊起江青时也从没讲过她的坏话,还管她叫“江青同志”。

贺子珍这一辈子,老天爷没少给她出难题,但她总是乐呵呵地去面对。她是个特别刚强的女人,不管是长征时候遭的那些罪,还是跟爱人、家人分开,她都咬牙挺过来了。可毛泽东一走,她是真的扛不住了,整个人都被击垮了。

1976年夏天那会儿,84岁高龄的毛主席身体越来越差,经常陷入昏迷,情况相当紧急。李敏一听说,立马就连夜往中南海赶。等她到的时候,毛主席刚通过鼻饲进食完,整个人特别虚弱。李敏看到这一幕,眼泪忍不住就掉了下来。

好像听见了女儿的呼唤,毛泽东使出浑身解数,紧紧拽着女儿的手,在她的掌心里描了个圈。李敏心里头更不是滋味了,她明白,这是老爸在惦记着老妈呢。这次见面时间不长,没过多久,李敏就只得从中南海匆匆离开了。

几天后,中南海那边又打了个电话来,李敏一听,赶紧就往那边赶。可到了地方,却见她父亲已经没了气息。他就那么静静地躺着,脸上一点痛苦的表情都没有,就像是安安静静睡着了似的。李敏心里头那个难受啊,憋得她想哭,但眼泪就是不掉下来,只能勉强从喉咙里挤出点声响。

有人忍不住放声大哭,这时李敏的喉咙也像被解开了束缚,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出来。

在处理完父亲丧事的过程中,李敏心里挂念着母亲。她根本不敢想象,母亲要是知道这事儿,会是个啥反应,恐怕贺子珍会承受不住。于是,她赶紧给老公孔令华打电话,催他带着三岁的小闺女,赶紧到上海去陪陪母亲。

贺子珍终究还是得知了毛泽东去世的消息,她一开始整个人呆住了,紧接着眼前发黑,差点儿就倒下了。那几天,贺子珍一直不停地哭,啥也不吃,啥也不喝,整个人精神彻底垮了,就像被重重打击了一样。

孔令华使劲安慰着贺子珍,贺子珍哭着倾诉:“你爸他走了,到最后身边连个孩子都没能陪着,真是太惨了!”孔令华没吭声,眼泪也是一个劲儿地往下掉。

贺子珍没法亲自去北京给毛泽东送行,只能在家里表达哀思。她把毛泽东的大幅照片放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眼里含着泪,把黑纱轻轻盖在了照片上。接着,她深深地鞠了三个躬,闭着眼睛在心里默默祈祷。

处理好父亲的后事,李敏急急忙忙回到了上海。到家一看,老妈默默地坐在床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外发呆。李敏悄悄地走过去,瞧见老妈那憔悴的脸庞,还有满头的白发,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

毛泽东离世一个月后,有个大新闻炸了锅:江青被逮了。整个上海都沸腾了,到处是人们在欢呼、叫好。可贺子珍呢,脸上一点波澜都没有,看起来根本不在意这事儿,连句话都没说,就只跟李敏讲了句:“我得回去干活儿了!”不管是出国那段时间,还是回来以后,贺子珍心里头想的都是怎么给革命出力,这么多年下来,她的心思一点没变。

可能贺子珍压根就没想过,自己已经迈进了67岁的门槛,照规矩,像她这样岁数的干部,早该在家享清福了。可这回,贺子珍又没能如愿以偿,命运似乎总爱跟她开玩笑。就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她猛然察觉左手没了感觉,而且还使不上劲儿了。

贺子珍慌里慌张地喊来了负责照料她的那名护士,没一会儿工夫,两人就急匆匆赶到了医院。大夫一番仔细检查后,确定是中风了,这下子,她的左半身子动不了了,瘫了,以后再也没能自个儿站起来走路。

贺子珍心里头最放不下的事儿,就是没能再出去工作。她本来想着,在苏联好好学习一番后,能继续为革命出力。可没想到,一连串的事儿下来,婚姻没了着落。现在好不容易自由了,满心想着能再次为党做点啥,结果命运又跟她捣了一次乱,这让她心里头真是难受得要命。

【完成最后一个心愿】

大家一直没忘贺子珍,到了1979年,她成了全国政协委员的新成员,这事儿被好多大报纸都给登上了。照片里头,贺子珍看起来特别有精神,脸蛋儿也圆圆的,坐在轮椅上正跟小外孙女一块儿翻看画报呢。打从1938年那会儿不再公开露面,这可是贺子珍头一回又让大伙儿给瞧见了。

贺子珍现身的事儿一下子吸引了好多人的,好些年没见的那些老朋友也都赶到上海来看她。大家伙儿都带着鲜花,带着满满的祝福来了。

贺子珍因为这份突如其来的关心,整个人都变得精神焕发。她鼓起勇气,头一回跟党组织开了口:“我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就是想去北京看看毛主席的遗像,还想逛逛天安门。”这个去北京的想法,在贺子珍心里头藏了有三十年之久。现在,“四人帮”已经不在了,她觉得是时候圆自己这个梦了。

9月3号,天气晴朗,碧空如洗,太阳直愣愣地挂在天上。贺子珍在亲人的陪伴下,踏上了党为她特别安排的飞机。坐在飞机上,贺子珍往下瞅着咱中华的地界,心里头那个激动,不停地直念叨。想想过去,她为这地儿东奔西跑的,不就盼着能有今天嘛!

过了好几个钟头,贺子珍总算是抵达了北京。刚下飞机,她就急着说要去毛主席纪念堂,亲眼看看毛主席的样子。要走的时候,卢泮云递给贺子珍一条手帕,贺子珍一看是红色的,就连连摆手:“这颜色不太合适,不能用。”

卢泮云重新给贺子珍挑了一条简约大方、挺有分量的手绢,贺子珍这才点点头,满心欢喜地把手绢收好了。

早上九点时候,李敏、孔令华还有贺子珍,带着孔继宁和孔东梅一块儿前往毛主席纪念堂。路上,李敏和孔令华扶着贺子珍,慢慢地经过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后他们走进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大厅里。

毛泽东安静地躺在那里,面容十分平和。贺子珍的眼里泛着泪光,但她没有放声大哭,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毛主席的遗体,手不自觉地推着轮椅,围着毛主席转了两圈。李敏和孔令华把提前备好的花圈摆在了毛主席雕像的前面,两人默默地站在那里。

眼泪一颗颗不停地往下掉,卢泮云看贺子珍太难过,赶紧扶她进了休息室。过了好一会儿,贺子珍的心情才平复下来,她叹了口气,慢慢合上眼睛休息。

后来,贺子珍就在北京301医院安顿下来了。在那段时间,不少领导都抽空到医院探望她。老战友们趁此机会聚在一起,一块儿缅怀在井冈山度过的时光,聊起跟敌人斗智斗勇的紧张时刻,还有长征路上经历的酸甜苦辣。

1984年那会儿,坏消息总是来得让人措手不及,贺子珍因为高烧不退,火急火燎地被送进了医院。一听这消息,李敏两口子立马就往上海奔,等他们赶到的时候,贺子珍已经被医生从鬼门关拉回来了,气色看着也好了点儿。她瞧见李敏,就问了句:“你们这是以为我不行了,都赶过来了吧?”

这天傍晚7点钟,贺子珍又一次病情危急,可惜这回没能挺过去,这位历经无数风雨的革命女英雄,最终离开了我们。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