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说了大实话:激光雷达是为了安全!
真的不需要再多的解释了,这个就足够了!
还举了例子:可能坏了尾灯的大货车停在主路上。
视觉的确可以说成是“接近人类视角”的技术,但是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依靠光线反射来看。
不是说不好,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看走“眼”,有多少事故就是因为一时分神、一时大意、一时发呆、一时看走眼而发生…

暗光环境是“视觉的弱点”,这就是为什么要发明路灯、要发明手电筒,因为可以填补视觉“看东西”的不足,
“激光雷达可以在没有光的环境看到200米。”
这个距离就是一次挽救的机会,特别是跑夜路,跑长途,开车开久了人的体力会疲惫,精神会疲倦,那么智能化技术的功用就是这个时候体现,所以智驾的本质不应该理解为取代,而是技术和硬件为了做到更好的安全保障。

不仅是需要激光雷达,还需要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这些硬件就是为了获得更精准的定位和给系统做出快速响应和操作判断使用。
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与其说AI大模型分析图像然后进行3维建模分析,搞了一圈下来就是为了获得轮廓数据和距离数据,那么直接获取数据难道不比看图分析然后再给出数据来得更直接和准确吗?
因此反而是反过来,纯视觉难道不是更复杂了,说白了中国造出了便宜好用的激光雷达,而美国没有,就这么简单,谁会揭自己的短呢!

而且需要明白很重要的一点,驾驶需求不仅是天气好的时候,还有下雨天、大雾天、下雪天、冰雹、火烧云、大风天等等,应对各种状况有更多定位辅助绝不是“多余的”!

纯视觉符合汽车厂家利益,美国芯片厂家的利益,但牺牲了用户的安全性
摄像头也带夜视功能[得瑟]
特粉怎么不出来走两步?
冷知识: 纯视觉也能看到没尾灯的货车[呲牙笑]
得了吧,纯视觉肯定比不上我自己的眼睛,问题是人眼视力本来就一般。
纯视觉是带毫米波雷达的,两者融合了。你去看看小鹏的纯视觉mona和p7+,都带好几个毫米波
激光雷达加上摄像头,与纯视觉相比,没有性能优势。从上帝视角看,多一个激光雷达肯定是多一份安全。但是,如果你有了上帝视角,那你还要激光雷达干嘛呢?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多一个传感器,多一个错误信息。当激光雷达出错时,你电脑主机怎么去判断其实的外界环境?你说这个时候会用摄像头信息。这就是上帝视角!实际情况是,如果摄像头判断出错,激光雷达也会判断出错。这个时候你相信谁?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出错了怎么办?这就好比你有一百个钟表在手里,你知道真实的时间吗?不知道。因为你不知道谁对谁错。如果你知道了谁对谁错,那个只需要一个手表就行了。所以说,纯视觉肯定是唯一解决方案。用了激光雷达,省不掉摄像头。但是,摄像头做好了可以不用激光雷达。
特斯拉车顶的三目摄像头有一个是带红外功能的。
雷达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看看导弹,警戒雷达,战机雷达,他们咋不装摄像头
不太懂,是车载系统遇到紧急情况会采取紧急避让措施?那问题来了,车主承担责任还是车载系统?
这点我支持你,纯视觉分析最终就是要得出车辆四周的交通情况,不如雷达直接扫描出来来得直接[点赞]
可以把特斯拉的视觉方案车事故率与激光雷达车事故率做下对比,看看哪种好。实践出真知
能照亮200米的红外激光,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这光像x光一样,肉眼不可见,有些监控,没有ir过滤的,会被激光雷达烧掉,太可怕了
美国欧洲日本汽车技术差我们一大截,他们国家怕花钱研发!
各有应用场景,感觉激光的适应场景更广泛。
额,人的眼睛看不到比红色更长波段的光机器可以的吧?人眼看不到比紫色波段短的机器也可以的吧?红外光和紫外光机器无法识别吗?
感知驱动的智驾,只能靠这种设备艰难前行。什么时候进化到认知驱动了,几个摄像头就解决问题了[流鼻涕]
想问一下,如果地上有一滩水,或者一摊油,哪个能识别出来?
高速公路上的大货车脏的不行,不开远光根本看不见。开的还慢。挺危险的。
肯定是激光雷达更可靠,但是贵。车企更喜欢便宜的摄像头方案。现在的智驾噱头大于实用,车企也知道这个道理,肯定是哪种便宜用哪种方案。
地球上的活物没几个进化成蝙蝠回声定位是有原因的
有鸟用,看看M7撞车案件
遇上前方道路坍塌,哪种方式会更安全?
这个距离就是一次挽救的机会,特别是跑夜路,跑长途,开车开久了人的体力会疲惫,精神会疲倦,那么智能化技术的功用就是这个时候体现,所以智驾的本质不应该理解为取代,而是技术和硬件为了做到更好的安全保障。
看到猴子屁股也会停
很多人把摄像头和人眼混为一谈,其实有夜视功能的摄像头在人眼看不见的情况下也清楚得很。雷达不能分辨静止的东西(不是技术上不能,而是如果让雷达能分辨静止的东西,那如果前面是个上坡,雷达就会把地面当做障碍)。
激光雷达没什么卵用,就算提高安全性,一千块钱的毫米波雷达就够了,何必要一万块钱的激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