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谷歌地图将菲律宾西部水域名称标记为“西菲律宾海”,而原本地图上的“南海”两字被隐藏,或在中文版中缩小几倍。

而且登入谷歌地图后输入南海两字,在弹出的画面中央,出现的霍然就是大大的“西菲律宾海”五个大字,很明显,谷歌有帮助菲律宾进行“地图开疆”的嫌疑。
对此,中国外交部严正声明:“南海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通用地名。”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谷歌第一次搞这种把戏了,看似是一次简单的名字更换,但涉及到主权问题,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个在全球拥有35亿用户的软件,是否已经沦为一个政治操弄工具。

关于南海的争端,近年来菲律宾没少折腾,2012年,菲律宾强行把吕宋海、黄岩岛等区域划入其版图内,并且命名为“西菲律宾海”,企图篡改历史。
事实上,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对南海进行探索,并将南海岛礁命名为“涨海崎头”,正式将南海纳入管辖范围是在唐朝,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已经有千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南海的主权都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
所谓的争议,就是在70年代,菲律宾以一份其在美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地质勘探图,开始通过各种非法途径强占南海岛礁。

这次谷歌在地图上单方面改动名字,是失误还是政治站队?
对于这次改动,谷歌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西菲律宾海”标签并不是新生成的,只是显示的方式进行了改动。
但其造成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却带着很浓厚的政治意味。
在世界地图上,存在边境争端的地区不少,比如在克里米亚争议边界上,绝大多数官方地图都是同时标注俄罗斯跟乌克兰的名字。而在中国的几处边境线上,比如中印边界,上面显示是“未定国界”,这个未定,本身就带有裁定性,是中国不能接受的。

通过全球最热门的几个搜索引擎,进行深度搜索谷歌,比如输入“西菲律宾海”这个标签,会发现其跟美西方智库高度关联,这说明背后是有资本在进行系统操控,这就是西方国家惯用的认知操控,或者说是认知作战。

谷歌地图推出至今已经有20年,之所以会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地图软件,是因为为其提供图像服务的是背后美国庞大的卫星集群。但因为严重威胁到国家的机密设施,谷歌地图从2011年起就被中国禁用了。

这次谷歌地图“改名”事件出现的时机也很耐人寻味,前一段时间,美国发起关税战,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进而又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威胁,但始终难以撼动中国。
4月12日,美国新任防长赫格塞斯访问菲律宾,和菲方达成了一项总价达到55.8亿美元的20架F-16战机订单协议,溢价部分达到三倍,这很明显是一次带有政治目的的军售。
中方经过大数据搜查发现,网络上出现的80万条关于“西菲律宾海”、“南海属于菲律宾”的推文中,有超过42万条都是跟美智库及菲军方有关联的账号发布出来的,而这些推文的95%都是由同一家美国公关公司承包的业务。

美国近期在南海军事行动受阻,想要通过“认知作战”、“地图开疆”来改写地缘格局,这种意图是不会得逞的,只有放下文字游戏这个把戏,通过正规的对话途径交涉,才能换来南海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