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要有人撞得头破血流,如果我能金榜题名,这血是不是溅得更高些,这声响是不是更大些,听到的人是不是更多些?
范闲在维护正义的道路上不是没有犹豫过,但最终他选择了迎难而上。
01 主持春闱二皇子不愧是范闲强有力的对手,赖明成殿上参皇子之后,二人之间的对抗不但没有结束,反而逐渐升级,进而如火如荼。

大殿之上,俩人打成平手,但范闲搭进去了一个赖明成。
二皇子被禁足,自是不会善罢甘休,又联合叶家联名上奏,请皇上恩准由范闲主持当年的春闱。
春闱可是一个国家的大事,成千上万的学子齐聚京城,来争那屈指可数的几个名额。
范闲心知这都是二皇子在使坏,但圣旨已下,他只能硬着头皮接旨。
其实,在大庆国,每一年的春闱都在徇私舞弊,这已成了不成文的规矩,满朝大臣都想占几个名额给自己的亲信。
范闲知道春闱的水很深,但到底深成什么样,并不知晓。

二皇子就是要借着春闱一事,给范闲挖坑。春闱之时,能大做文章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比如各勋贵之家手里的名单、考场舞弊、安全问题,饮食问题等等。
任何一项,只要对手想要下绊子,范闲都防不胜防。
02 迎难而上果然,范闲主持春闱的圣旨一下,范府门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送礼的人排起了长龙。
然后,先是太子送来了一份名单,接着林相也塞给范闲一份名单。饶是范闲一心想为天下学子求个公平,但是他再勇猛,也没有勇气得罪满朝的官员。
有那么一刻,他真的想妥协,就忍了吧!

但考生杨万里的一番话让他大受触动,杨万里说:
“这世上总要有人撞得头破血流,如果我能金榜题名,这血是不是溅得更高些,这声响是不是更大些,听到的人是不是更多些?”
范闲为之动容,一个考生尚且有这样的气魄,自己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范闲是个经常惹祸的人,但是他从不盲目惹祸,他会把事情的全部过程都谋划好,让整个事件不脱离自己的掌控。
在二皇子看来,范闲接手春闱,就不可能全身而退,无论范闲怎么做,二皇子都能抓住他的错处。
既然二皇子给自己挖了这么大一个坑,范闲也不能毫无顾忌地往里跳。

怎么才能既不得罪满朝文武,又能让他们不给自己添乱呢?那就只能给自己找个挡箭牌。
而最好用的挡箭牌只能是皇上。
03 深夜召见事实上,大庆国的官场是什么样子,皇上心知肚明。二皇子那点伎俩,他也清楚得很。
他乐于看见他们这么斗下去,端看谁更有本事。
范闲去求了侯公公,让他传话给皇上,请皇上传他入宫。
这句话读起来有些别扭,但事实就是这样的。
请注意,不是他求见皇上,而是拐了一个弯,由皇上召他入宫。
此外,还要注意时间是在半夜。
“春闱在即,在这个关键时刻,皇上深夜召见范闲”,这么敏感的话题,一夜之间,太子、皇子、文臣、武将就都知道了。
只是,这样一场戏,有人一看就懂,有人真的就信了。

姜是老的辣,老谋深算如林若甫,一眼就看穿了范闲的把戏。但毕竟范闲将来是林家的乘龙快婿,他只能帮着范闲把戏演下去。
但林若甫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信以为真,以为整治考场舞弊确实是皇上下的令,不得不收敛。
而太子、二皇子等不但信以为真,对皇上深夜召见范闲,更加心怀忌惮,如果不是皇上特别看中范闲,怎么可能深夜召见他,而且就连皇上身边的侯公公都退了出去,不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04 棋高一着说到底,若论斗智斗勇,还是范闲棋高一着。
找挡箭牌,他为什么不找陈萍萍,而是找的皇上?
那是因为不管皇上想不想帮他,最终都得帮他。大庆国是李家的天下,春闱舞弊,没人捅出来也就罢了,既然范闲已经提出来了,他只能同意做这个挡箭牌。

否则,要他这个皇上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