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买完车之后,担心更多的可能是维修、保养、保费等问题,但现在老车主们最担心的只剩下一个,就是被新车价格背刺。
他们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新款降价这种事情这两年可太常见的。据统计,2023年和2024年新款官方直接降价的车型数量分别达到了188款和272款。有些车新款降价后,叠加上各种补贴、限时促销,甚至和二手价出现倒挂的现象。
我身边就有同事一年多前买了某全新首发的新能源车,第二年小改款一出,落地价相当于首发的8折不到,二手残值率直接跌穿地心。所以,背刺这种事,不仅让老车主心疼,更让老车主肉疼。车主能做的也只是买个“韭菜”车贴,调侃下自己聊以自慰。

但在其中,必须要点名表扬下MINI等少数几个品牌,新款降价之后直接把部分价差现金退给老车主。这种负责的车企应该越多越好。
现在,这种情况似乎正在好转。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发文表示,降价潮正大幅降温。但同时他在文中也表示,目前的降价促销力度仍然保持较强水平,部分细分市场的降价力度惊人。
我们也能在市场直观的感受到,简单粗暴的降价越来越少,车企以价值竞争等更高阶的形式打响的价格博弈反而正在愈演愈烈。
买车到底便宜了吗?
先说结论,买车便宜了,而且便宜了很多。

降价潮大幅降温确实是真的。数据显示,进入2025年以来,1-3月份降价的车型数量分别是7款、21款和23款,对比2024年同期数据降价车型的数量减少了,但对比历史数据仍然处于明显的高位。

虽然今年降价的车型少了,但降价幅度仍在增大,新能源车和燃油车降价幅度都比2024年要更大,这就很直观的呈现出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

但相信老司机们都知道,新车价格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虚的,因为终端促销往往才是降价的大头。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综合促销促销幅度在正在逐渐加大。
在今年3月份,无论燃油、插混、增程、纯电,综合促销促销幅度都呈现环比增长趋势。其中,燃油车的综合促销幅度最大,已经长期维持在22%以上的高位,3月达到了22.4%的近期峰值。新能源里也只有增程车型价格比较稳,插混车型和纯电车型现在优惠普遍都在10%以上,也就是9折买新车。

所以,如果你有关注上汽通用、大众、丰田等品牌的燃油车,你会发现很多车改款之后都推出了各种一口价,价格普遍极具诱惑力。15万的迈腾、RAV4,10万出头的君威,谁看了不迷糊。

不过,有意思的是合资和自主燃油车促销幅度其实都低于燃油车市场整体,分别是19%和17.2%,实际促销力度最大的是豪华燃油车,达到了26.1%的惊人水平。可惜没有统计豪华新能源车,如果有统计数据,那它的促销幅度绝对冠绝各细分市场。
所以,如果从现在什么车最值得买的角度来看,豪华品牌就是答案,本身品质在线、价格,价值感绝对拉满。想不到以前大家调侃的穷到只能买BBA,现在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成为现实。

从市场整体看,改款降价这种对老车主刺激最大的促销方式,确实在不断减少,只有动态价格的特斯拉一直践行此道。但硬刀子少了,软刀子就多了。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车企限时补贴、限时权益等隐性降价的促销在不断增多,这些软刀子割肉一样会疼。
所以,新车降价退潮的另一面,是车企综合促销幅度加大,四舍五入下来,买车还是更便宜了。之前都说,现在买车的消费者真的是有史以来最幸福的,只是没想到更幸福的还在后头。
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这样无休止的“内卷”式竞争无论对汽车行业,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不是好事。在3月底,包括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已经发声将采取措施整治行业乱象,推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行业的竞争终归要回归到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品牌服务等维度上来。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摒弃了价格战,而转型更高阶、对用户更具价值感的价值竞争模式。

今年年初的智驾竞争就是其中缩影,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安等多家车企在,将以往要20万以上车型才会配备的高速NOA甚至城区NOA,下放至主流的10万级车型上,很多10万出头的车型甚至做到了全系标配。以技术深耕普惠领先的智能智驾技术,让更多的用户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至于其它加屏幕、加冰箱,升级更高配置的加量不加价就更是屡见不鲜。

有的车企则将提升品牌服务作为重点。比如上汽大众今天推出的全新途昂Pro,就推出了整车终身质保的政策。新购车的首任非营运车主只需在授权经销商进行维修保养,即可享受“全生命周期用车无忧”。随后还将终身质保政策扩展至燃油SUV家族全系车型,实现了服务平权。这些服务升级将持续提升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也展现了上汽大众对产品品质的信心。
而针对消费者对新车价格跳水的担忧,很多品牌也主动承担风险,推出了各种保值焕新的回购政策为车主兜底。比如理想3月份推出了3个月内降价退还车主价差的政策,让车主不用担心改款前老款价格跳水。也有的关注长期价值的,途昂Pro就推出3年8折保价焕新政策,雷克萨斯RZ则有1年内9折、2年内8折的置换回购政策。相信之后类似的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普及。
这种更高质量的价值竞争,才更有可能让消费者在长期用车中获得更好的品质保证和服务,促进行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写在最后
为什么大家对汽车降价这么敏感呢?一方面当然是买贵了觉得吃亏,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把车当成房子一样的资产,无法接受资产无端贬值,就像有人买车会把保值率放在参考因素的第一位,甚至高于使用体验、价格等因素。
但个人认为,这是有待商榷的。在美国、法国等汽车市场和汽车文化更为成熟的地方,除了部分高端豪车具有一定的资产属性,其它车就是交通工具而已,就跟你的手机、电脑是一样的。
不过,我相信随着大家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升,以及汽车价格的相对下跌,中国消费者也会更加理性的对待汽车,让汽车回归到正常的生态位中。
当然,如果有买车需求的可能要准备抄底了,毕竟政策端已经放风要遏制“内卷”式竞争,这样优惠的价格之后还能不能持续就很难说。万一抄底买贵了也别生气,我们不过是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