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支持率攀升至82%,对其工作的满意度达83%。与此同时,《新闻周刊》披露,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41%,不满意度升至53%。这两组数据看似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生态,但深入分析会发现,两人的执政根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特朗普2025年1月重返白宫后,迅速兑现竞选承诺,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这一政策导致美股两天内市值蒸发6.4万亿美元,超过1200场示威游行在全美爆发。昆尼皮亚克大学民调显示,41%的登记选民支持特朗普,较2月下降4个百分点,53%的民众明确表示不认可其执政方式。

特朗普资料图
这项被称为“解放日”的关税政策,本质是将美国经济问题转嫁他国。特朗普要求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引发连锁反应:美国新公民自由联盟提起诉讼,指责其超越总统权限;代表自由贸易的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名反对,警告这将引发全球贸易战。更讽刺的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铁锈地带的蓝领工人,成为政策的直接受害者。密歇根州汽车工人协会统计显示,当地汽车零部件价格上涨18%,导致2.3万个岗位流失。
特朗普的困境源于其“交易式外交”的内在矛盾。他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重塑全球贸易规则,却忽视了美国经济对全球化的深度依赖。耶鲁大学测算,特朗普提议的关税上调将使有效关税率达到10%,为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正在透支选民的耐心。
普京的高支持率看似稳固,实则建立在特殊历史条件之上。俄舆论调查基金会的数据显示,83%的民众认可其工作,政府整体好评率上升至60%。这种“国家凝聚”现象,与俄乌冲突持续、西方制裁升级密切相关。俄总理米舒斯京的支持率猛涨6个百分点至65%,反映出民众对“战时内阁”的短暂信任。

普京资料图
但表象之下暗流涌动。普京3月签署的春季征兵令,要求100天内征召16万义务兵,创下14年来最大规模。尽管军方强调征兵与前线无关,但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对乌军越境袭击的直接回应。去年8月乌军攻入库尔斯克州,控制近2000平方公里土地,暴露出俄军防线的脆弱性。此次征兵的真实目的,是在边境地区部署更多兵力,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经济层面的隐患同样不容忽视。虽然俄罗斯2023年GDP增长3.6%,但军事开支占比升至GDP的6%,创苏联解体以来新高。这种“战争经济”模式难以持续。俄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1-3月,俄罗斯实际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2.1%,通胀率回升至4.5%。更严重的是,普京提议与美国合作开发稀土资源,引发国内“爱国者”群体强烈反弹。莫斯科驻乌拉尔全权代表阿尔乔姆-佐加公开反对,称稀土是战略储备,不应出售给西方。
特朗普和普京的困境,本质是全球化退潮期强人政治的必然结果。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加剧了供应链断裂,导致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受阻;普京的战时经济透支了社会承受力,引发“爱国者”群体的信任危机。两人的执政逻辑高度相似:通过制造外部敌人转移内部矛盾,却忽视了国内结构性问题的解决。

普京资料图
从国际层面看,两人的决策正在重塑全球秩序。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削弱了西方联盟,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加速推进防务自主;普京的“战略稳定”诉求,迫使乌克兰在谈判中让步,但也导致俄欧关系长期冻结。这种“双输”局面,为新兴力量崛起创造了空间。中国主办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推动金砖机制扩容,正是对单极霸权的有力回应。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特朗普和普京曾被视为“反建制”的变革者,如今却成为旧秩序的守护者。特朗普的关税战未能重振美国制造业,普京的“特别军事行动”陷入僵局。当民众发现“强人”无法兑现承诺时,信任危机就会演变为政治危机。这或许就是政治周期的残酷规律:那些试图用口号替代治理的人,最终会被现实击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