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见过那路边深陷泥泞的马车没?车轮被烂泥死死咬住,拉车的马儿累得直吐白沫,可马夫却还仰着脖子,眼巴巴瞅着远处高耸入云的塔尖,幻想着有朝一日能驾着马车风风光光上去。这场景,像不像咱们身边某些人的模样?
前阵子,我在网上瞧见这么一档子事儿。有个博主晒出自己二代朋友在国外豪华游艇上开派对的视频,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一部分人酸溜溜地嘀咕:“还不是有个好爹!”另一部分人却急赤白脸地反驳:“人家努力的时候,你还在被窝里睡大觉呢!”更离谱的是,那些反驳的人里,有不少也是每天累死累活、为几两碎银发愁的打工人。

这场景,熟悉不?就像咱们身边,你说工作累得像条狗,收入少得可怜,立马有人跳出来阴阳怪气:“现在年轻人就是娇气,一点苦都吃不了。”你再定睛一看,好家伙,说这话的人,自己不也在为下个月的房租愁得睡不着觉吗?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为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跟自己一样苦哈哈的人冷眼旁观,却对那些远比自己优越的人无限包容,甚至有种近乎“跪舔”的架势?说白了,这就是“精神附庸”在作祟。
这些人啊,自己穷得叮当响,却心疼富人赚钱辛苦;自己苦得像黄连,却觉得别人更苦就没资格喊疼;自己还没混出个名堂,就先急着维护“高位者”那一套歪理邪说。
为啥会这样呢?说到底,还是这社会闹的。如今这社会,竞争激烈得像战场,机会少得可怜,翻身难如登天。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却又找不到出口。于是,有些人就开始在底层玩起了“鄙视链”的游戏。你工资比我高一点,我就嘲笑你吃外卖不健康;你是个外卖小哥,我就讽刺你没文化;你在村里租房,我就炫耀自己是城里人。打压身边的人,成了他们获取优越感的廉价方式,哪怕就那么一丁点儿,也够他们在心里乐呵一阵子了。

还有些人,选择了“向上认同”。他们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都挤不进那个高高在上的圈子,干脆就“精神归顺”。我成不了你,我就理解你、支持你、甚至替你说话。于是,明星偷税漏税成了“商业失误”,小摊贩占道经营就是“破坏城市形象”;老板裁员是“优化公司结构”,打工人辞职就是“不负责任”。
可这么做,真的有用吗?非但没用,还把本该有的互助、理解和团结都给毁了。大家本该“抱团取暖”,现在却变成了“互相踩踏”。这就像一群在泥潭里挣扎的人,不想着一起爬出去,反而互相扯后腿,妄想着谁能先一步爬上塔尖。
说到底,这世道,最让人心寒的不是贫穷,而是明明自己身处底层,却对身边的人毫不留情。一个三线城市的打工人,嘲笑北漂的落魄;一个刚够温饱的家庭,批评失业者“不上进”;一个月薪五千的人,转头骂别人“吃不起苦”,可轮到自己受难了,又希望世界温柔以待。
咱们啊,别再做这“精神附庸”了。咱们得认清现实,得明白,只有团结起来,互相扶持,才能一起走出这泥潭。别再幻想那遥不可及的塔尖了,先把脚下的路走稳了再说。

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们一起在评论区聊聊,说说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精神附庸”,咱们一起吐槽吐槽,也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走出这怪圈。
(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的图片!致力于倡导社会正能量,不存在不当宣导之情形;倘若涉及版权问题或者人物相关事宜,请予以通知!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