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节选》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当时明初建都南京(金陵),朱元璋统一南北。高启作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亲历了元末战乱到明初安定的时代巨变。
诗中“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以山河壮阔隐喻国家一统,结尾“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既是对和平的赞颂,也暗含对明初高压政治的隐忧。
诗人襟怀高启以恢弘笔法抒写对盛世的期许,却又因目睹功臣被屠戮(如蓝玉案)而流露忧思,最终因文字狱被腰斩,此诗成为其矛盾心境的缩影。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大军压境,北京危在旦夕。于谦力主抗敌,主持北京保卫战。
诗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自喻,呼应儒家“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展现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担当。
于谦以诗明志,其清廉刚直的品格与力挽狂澜的功绩,成为明代士大夫“修身治国”的典范,最终却因英宗复辟含冤而死,此诗成为其精神丰碑。

《桃花庵歌》(节选)
唐寅(节选)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忒疯颠,我咲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明中期商品经济繁荣,江南文人追求个性解放。唐寅因科场舞弊案送仕途,转而寄情诗画。
诗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构建了一个远离官场的隐逸世界,反映明代中期市民阶层对传统功名的疏离。
诗人的襟怀表面狂放不羁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实为对命运不公的自我消解,展现文人从“仕”到“隐”的精神转向。

《泛海》——王守仁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正德年间宦官刘瑾专权,王阳明因上书谏言被贬贵州龙场,途中遇风暴险死。
诗中“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将宦海风波比作自然现象,体现心学“知行合一”的超然境界。
王阳明在绝境中悟道,此诗既是对政治迫害的蔑视,也是对“心外无物”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标志明代儒学从理学向心学的转型。

《马上作》——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嘉靖至万历年间倭寇肆虐东南,戚继光组建戚家军抗倭,创“鸳鸯阵”战术。
诗人的家国情怀尽在诗中“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以战马自喻,展现武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奉献精神。
此诗打破文人诗传统,以武人视角书写抗倭战争的艰辛,反映明代中后期国防危机与军事变革。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节选)——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嘉靖朝“大礼议”事件中,杨慎因反对皇帝遭廷杖流放云南三十年。此词为其晚年为《三国演义》所作开篇词。
“是非成败转头空”以长江喻历史长河,消解英雄功业,暗含对嘉靖朝党争的批判。
杨慎从状元才子沦为戍边罪臣,词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既是个人命运的豁达,也是对历史循环的深刻洞察。
注 文 隐溪书社
素材 古典文学集
图片 来源免费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