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增加了新的任务,单位需要招聘三名编外人员,经过一系列程序之后,终于有了笔试成绩的结果。
赵明远局长站在公示栏前,看着新鲜张贴的笔试成绩单,钢笔在指尖转了个圈。六月的阳光斜斜地打在走廊瓷砖上,把第三名那个"钱子豪"的名字照得发亮。
手机在裤兜里震个不停。不用看也知道,是钱副局长发来的语音。三天前那个傍晚,这位分管财务的老领导端着保温杯踱进他办公室,杯盖上还沾着茶叶沫子。
"小赵啊,"钱副局长把保温杯往桌上一搁,不锈钢底磕出清脆的响,"我家那小子你是知道的,去年省考差0.5分,这次就当练练手。"话是这么说,可那双被皱纹包裹的眼睛里分明闪着精光。
赵局长至今还记得自己手背被拍得生疼的触感。当时窗外正飘着雨,钱副局长临出门前又折回来,雨伞尖在地砖上划出半道水痕:"咱们局里的工会经费,上个月刚批下来。"
公示栏前突然传来脚步声,赵局长下意识侧身躲进转角。孙副局长的声音带着特有的沙哑:"小李,去人事科把考生资料再核对一遍。"脚步声渐渐远去时,赵局长摸出手机,通讯录里"孙副"的未接来电已经有七个。
最让他头疼的是上周五的党组会。李副局长在会上突然提起监测站设备老化问题,话锋一转:"听说这次报名的有个环境工程专业的小伙子?"当时会议室空调开得极低,赵明远后颈却沁出一层薄汗,他清楚记得考生名单里李副的外甥是学市场营销的。
"局长,信访办转来三封匿名信。"办公室主任王大姐推门进来时,赵局长正在揉太阳穴。信纸带着复印件的毛边,内容出奇一致——质疑编外招聘的公平性。落款时间都是昨天,正是考察谈话结束的第二天。
考场上那个扎马尾的姑娘突然浮现在眼前。笔试时她坐在第三排,答题卡涂得飞快,案例分析题写到最后一分钟。面试时说起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眼睛里像落进了星星。她叫林晓薇,普通二本毕业,父亲是环卫工人。
手机又震起来,这次是张副市长秘书的短讯:"明远同志,有空来政府办坐坐?"赵明远走到窗前,楼下的香樟树正在抽新芽。去年处理化工园排污事件时,他在雨里站了四个小时取样,皮鞋泡得能养鱼。那时候可没人找他"坐坐"。
次日的考务会上,赵明远把U盘插进投影仪:"笔试占60%,面试40%。案例分析要结合最新环保法,专家从省厅题库随机抽。"PPT翻到评委组成页面时,他听见孙副局长咳嗽了一声——七位考官里四位是外聘专家。
钱子豪的面试序号是09。当他穿着崭新西装走进考场时,赵明远注意到他腕表泛着冷光。抽到的题目是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年轻人支吾半天,把"启动预案"重复了三遍。监控镜头里,后排的李副局长攥紧了保温杯。
林晓薇抽到的是秸秆焚烧治理。她说起大学时跟着教授下乡调研,如何在秋收季节组织巡逻队,声音清亮得像山涧水。讲到用碎草机置换农户的镰刀时,省厅来的陈处长往前倾了倾身子。
统分那天下着暴雨。纪检组长老周守着电脑,亲眼看着系统自动生成总分。当林晓薇的名字出现在榜首时,钱副局长突然起身说要去接个电话,紫砂杯盖在桌面磕出闷响。
公示那天清晨,赵明远特意提早半小时到单位。晨雾还未散尽,公告栏玻璃映出他眼底的血丝。前三名里,林晓薇排第一,第二是个退伍兵,第三名赫然写着钱子豪——总分比第四名多0.3。
"这不科学!"孙副局长把茶杯重重撂在党委会上,"我家儿媳笔试第六,面试怎么才82?"赵明远调出面试录像,镜头里穿玫红套装的女士正结结巴巴地背政策文件。会议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的嗡鸣。
让人意外的是李副的外甥。这个染黄头发的年轻人总成绩排第五,离录取线差1.7分。考察谈话时他说准备继续备考:"小姨夫让我死心,说丢不起这人。"说这话时他嚼着口香糖,耳钉在阳光下闪了一下。
信访办的匿名信再没来过。倒是工会组织健步走时,王大姐凑过来说:"林晓薇他爸今天扫完大街,特意绕到局门口看了公示栏。"赵明远望向远处,香樟树的影子正好盖住"拟录用人员"那几个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