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老宋被诊断患高血压有半年了,这段期间以来,他听从医生嘱托,按时吃药,增加运动量,注意饮食,特别是每次做饭时,盐都不敢多放,可老宋的血压还是偏高。

老宋对此十分苦恼,与老友老王结伴出去玩时,两人聊起身体问题,老宋忍不住向老王倒苦水。老王听完,告诉老宋,可以把家里的盐换成低钠盐,自己身边很多患高血压的老人,都换成了这种盐,听过对血压有很大好处。
老宋半信半疑,回家后立马买了低钠盐,几天后测血压时,血压还真降了一点,老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又担心血压会反弹,于是再次去医院复诊时,告诉医生最近吃低钠盐的变化,并询问这种盐是否真的有奇效。

医生告诉老宋不必担心,低钠盐的确有助于降压,可以放心食用,再结合降压药和运动锻炼,老宋的血压也许真能很快降到正常范围。
低钠盐究竟是如何辅助降血压的呢?这篇文章我们一次讲清楚。
一、食盐对人体的作用有两面性!
作为每日饮食必须的调味料,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作用不仅仅是丰富食物的口感,激发人们的食欲,这种物质还是人体必须的重要电解质成份。
作为维持体液平衡的关键性物质,氯化钠在血液、组织液、细胞外液等体液中无处不在,它的存在能平衡细胞内外渗透压差,保证水分分布均匀,确保组织细胞不会缺水或水分过多。钠离子是神经系统,传导神经冲动过程中的重要电解质离子,保证神经信号迅速完成。氯化钠随食物进入胃内后,会刺激胃黏膜分泌胃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氯离子也是胃液的主要组成成分。

氯化钠还是维持肌肉正常形态的重要物质,保证肌肉正常收缩、放松,长期缺乏氯化钠,肌肉发生痉挛或肌无力,正常行走等运动难以维持。大众熟知,氯化钠摄入好多,会导致血压偏高,但缺乏氯化钠也会导致血压不稳定,这种物质对维持血压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在如今医学应用中,氯化钠也是重要的药物溶剂和试剂,这种浓度为0.9%的液体,与人体血浆、组织液等部位渗透压几乎无差别,安全性高,不会引起体液代谢失常。

虽然氯化钠对人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物质不能摄入过多,摄入超标,身体各器官“腌”在盐水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肾病的患病风险。
钠离子摄入过多,人体体液渗透压升高,为了维持体液平衡,只能再加大水的摄入量,这就容易形成水钠潴留,整体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压力增加。
同时,长期摄入过量氯化钠,人体的正常机制发生改变,比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一步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会逐渐升的更快。

钠盐摄入超标,体液和血容量增加,心脏的负荷加重,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心脏的健康受到威胁,出现心力衰竭的概率增加,对于本人心脏就不好的人群,更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问题。
肾脏也会因过量钠盐的摄入,超负荷运转,对水的代谢能力降低,不仅容易造成水肿,蛋白尿增加,肾脏的正常功能也因此受损,更容易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是肾衰竭。

氯化钠吃得多,人体为了各器官组织健康,自然会加大排出量,这个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其他电解质等组织的排出量增加,比如钙离子。
钙的丢失超过摄入量,就会引起骨质疏松。虽然胃酸的分泌,需要氯化钠刺激,但过多的钠盐摄入在胃内形成高浓度渗透压,对胃黏膜造成刺激,甚至是直接损伤,出现溃疡、出血、水肿、糜烂等病理变化。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研究团队研究还发现,钠盐吃太多,会增加痴呆的患病风险。此前也有研究证实,长期高钠盐饮食,会过度刺激大脑神经元,导致大脑局部缺氧,造成脑组织出现损伤。

由此可见,钠盐摄入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世卫组织建议,每日钠的摄入量是2克,换算成普通钠盐,也就是五克。
但在日常饮食中,很多人钠盐的摄入量都远超过这个数值,这就导致很多高血压患者即便每日吃药,也难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而对其他人群,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降低这一风险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将普通钠盐,换成低钠盐就可以了。
二、低钠盐不仅辅助降压,还有这几项好处!所谓低钠盐,就是在原有食用盐的基础上,调整盐的成份比例,减少氯化钠的含量,增加氯化钾的比例,通常两者比例为3:1,以此减轻钠离子对血压的影响。

与钠离子相比,钾离子对血压控制更为友好。
钾离子与钠离子在体内作用正好相反,能够使血管平滑肌放松,钾的摄入增加,有助于抵抗钠离子对血管和血压造成的损伤,辅助排出钠离子,促进血压控制以及保护血管。
有临床实验数据证实,高血压患者改服用低钠盐,更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频发的高危因素,服用低钠盐后,不仅有利于血压稳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一步恶化的概率也降低。
其他由高钠饮食引起的肾脏病变、骨质疏松等问题,在更换低钠盐后也会出现好转。

低钠盐除了解决钠盐摄入过多造成的隐患,健康人群服用也能降低患高血压的隐患,同时补充了钾离子。营养学上建议,成年人钾的摄入量每日为2000mg,而调查显示,我国居民钾的摄入量平均每日只有约1400mg。
长期钾离子摄入不足,将无法维持肌肉、神经、电解质的正常,表现为全身无力酸痛,精神不济,更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健康人群更换低钠盐,能够有效减轻钾摄入不足的缺口。
除此之外,中老年人替换低钠盐,患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隐患降低,一项关于养老机构推广低钠盐的调研发现,在两年时间内,就有近5万心血管事件被遏止,所以,中老年人用低钠盐更容易有一个健康安全的晚年。

低钠盐虽然安全,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这几种特殊人群,则不宜服用低钠盐。
低钠盐中钾含量高,对于高血钾患者而言,每日摄入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增加这部分患者血钾的水平,不利于控制病情。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一部分也容易出现高血压症状,会加重病情。所以能否使用低钠盐,要咨询医生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比如保钾利尿剂,会造成体内钾的积聚,长期改用低钠盐,可能导致血钾浓度升高,而患者毫无防备,就会有生命危险。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进行高温作业的人群,体内钠离子容易随汗液流失,需要补充足够的钠。
此类人群如果长期用低钠盐,有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浑身无力,容易疲劳。

任何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都有安全阈值,过高或过低都损伤健康,但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群,该用低钠盐,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要控制血压稳定,改用低钠盐只是其中一个办法,在饮食中,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三、如何保持健康饮食,维持血压稳定?
无论是钠盐还是低钠盐,在烹饪时要都用限盐勺,一日三餐预估食盐的摄入量,用限盐勺提示每餐盐的用量,避免食用过量;为了防止盐的分解,要在食物快出锅前放盐,可以保持食物更有味道。
厨房中其他其他调味料中也含有食盐,比如酱油、生抽等,在烹饪时,也要将这部分算为盐的摄入,另外,为了丰富食物的口感,可以采用香料增加食物的口感,比如八角、花椒、香叶、柠檬、迷迭香等。当食物口感层次增加,对盐的渴求就降低了,盐的摄入自然减少了。

对于咸菜、咸鱼腊肉等腌制过的食物,盐的含量绝对很高,但这些食物风味独特,我们很难抵住诱惑,可以在食用前用水浸泡或冲洗,去除一部分盐,食用是要控制用量,每日饮食还是以新鲜果蔬肉鱼为主。
很多加工食物都存在隐形的盐,有些甚至单从味道上尝不出来,在购买时学会看配料表,特别是那些甜味食物面包、果脯等,也要足够警惕,别一次性吃太多。为老人、孩子购买时,可以选择那些低钠、无盐添加的食物。

外卖或餐饮店中很多食物口味都比较重,最好减少在外点餐次数,多在家自己烹饪。在购餐时,尽量选择清蒸、水煮等含盐量更低的烹饪菜肴,不要喝菜肴中的汤水。
钠盐是影响血压控制不好的一大诱因,高血压患者为了维持血压稳定,可以改用低钠盐,减少钠离子的摄入。为了老一辈人的健康,子女也要换一换家里的食用盐了。
另外,三餐饮食,也有不少可操作空间,积极实施起来,也能控制盐的摄入。

1.《食用“低钠盐” 好处多,北大教授:建议全国推广》慢性病防控与健康2022.2.9
2.《中国人,赶紧“换盐”,能救命!谁换谁受益》科普中国2024.10.15
3.《吃得太咸伤大脑?盐吃太多会“腌坏”身体多个器官》健康时报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