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异物对普通人来说不易发生也很好消除,但是在老年群体中较常见,且危险也多。那么,吞咽异物有哪些表现,哪些食物易被误吞,吞咽异物后该怎么办,如何帮老人避免这种情况?
误吞异物可能要命食管是食物进人消化道的必经之路,但有些老人吃饭时因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如鱼刺、骨头或脱落的假牙等,导致吐不出来又无法吞下,卡在食管成为食管异物。曾有一位78岁的患者,吃鸡肉后觉得噎着慌,吞大量米饭后还是没有咽下去,但他总觉得自己可以慢慢好起来,就没有管它。两天后,他食管部位发生剧烈疼痛,来医院照X光后,发现异物把食管堵住了。医生用食道镜帮他取出异物后发现,他的食管已经红肿,并出现并发食道穿孔等严重后果,若再晚两天来,情况会更危险。专家表示,也曾有过把整个汤圆误吞进去的老人,本来汤圆只卡在了食道,但老人喝水、吞饭导致汤圆“溜”人气管中,将声门堵住,卡在会厌部窒息死亡。
误吞异物可能要命
老人一般最容易误吞的异物有以下几类:
带刺类(鱼刺)、带骨头类(鱼骨、鸡骨鸭骨、猪骨等)和大肉块;
植物类高危异物(枣核等);
小吃类高危异物(汤圆、坚果、牛肉干、糖果等)
其他异物(脱落的牙齿、假牙等)
老人警惕“祸从口入”吃东西时精神不集中是老人吞咽异物最普遍的原因。专家表示,不少老人习惯边说话边吃东西,在说笑间一不注意就可能将异物误吞人食管。此外,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需注意:
吃东西时精神不集中是老人吞咽异物最普遍的原因
1.牙齿脱落,咀嚼功能差。大多数老人都会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等现象,肌肉协调能力和咀嚼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他们容易将整块食物,如大肉块枣等囫囵吞下,堵塞食管。
2.感知能力下降,口腔吞咽功能衰退。随着年龄增大、 身体衰退,老人对食物的感知能力不及年轻时,当吃到枣核、鸡骨头、假牙等异物时, 会出现还没感觉到,就已吞下去的情况。另外,口腔吞咽功能的下降会导致老人出现吞咽困难,难以安全地将食物由口送人胃中。
3.假牙或牙托板松动。一些老人戴假牙或活动牙托板会造成口腔感觉迟钝,容易把鱼刺、骨头等异物与食物一起咽下,形成食管异物。
另外,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因大脑功能衰退导致吞咽动作不协调,吃东西时容易误咽异物;患先天性和继发性食管狭窄,以及进行过食管手术或患食管肿瘤的老人也容易将异物吞人食管。
不小心吞咽异物会引发身体不适,根据卡住的部位及食管壁的损伤程度等通常会有以下5种临床表现:
1.疼痛感。误吞异物会对食管壁造成一定的伤害并引发疼痛,且疼痛程度与异物特征有关。一般情况下,异物较光滑,会感到隐隐作痛;异物较尖锐,则会产生剧烈刺痛。
2.吞咽困难。当异物较大时,人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吞咽困难,吃不下任何食物,且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
3.梗阻感。当异物卡在食管上段部位时,梗阻感强烈;卡在食管中下段部位时,梗阻感不是特别明显,但胸骨后会产生阻塞感,且隐隐作痛。
4.唾液增多。当被异物堵塞时,患者会出现老有口水往外吐的情况,还会出现泛酸烧心等症状。
5.呼吸道症状。巨大或尖锐的异物会压迫气管后壁或喉咙,损伤黏膜引起炎症,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情况。
一些人会用吞饭、喝醋、用手指掏等“土办法”,但其实这些办法不仅不能把异物除掉,反而会使异物在食管的位置更深人。
专家提醒,老人就餐时喉咙突然被东西卡住不要惊慌,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判断食管中是否存在异物一如果吞人后没什么反应,-般情况下已经到胃里了,不用太担心。如果出现吞咽困难哽咽感疼痛感、流口水等,,那异物很可能卡到了食道,这时一定要立马去医院将异物及时取出,否则异物滞留时间过长会弓|起局部组织水肿或感染,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呼吸困难、食管穿孔、气管食管瘘、食管壁糜烂或血管破裂造成大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专家强调,如果老人平时吃东西感觉有异物卡喉,切记不可强行大量吞饭、喝水等,也不要不当回事或不好意思告诉家人,无论何时都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通过专业的手段取出异物,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1.将食物切丁或去骨。老人尽量少吃易卡喉的食物,吃鱼鸡、鸭、大枣等时要格外注意,不可狼吞虎咽,建议先把食物切成丁状或去除骨头刺核等后再进食。
2.细嚼慢咽。老人应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吃东西不宜过于匆忙。如果食物没有充分咀嚼就吞下去,尤其是吃肉类食物时,吞咽异物的几率就会增大。
3.注意力要集中。老人吃饭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边说话边吃饭,更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
4.留意脱落牙齿和检查假牙。 如果老人牙齿脱落较多;吃东西时尤应注意,避免误吞自己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