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扎根农村的基层技术员,也曾是站在聚光灯下的抗疫先进个人。
她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温州农村到省级机关的华丽转身,却又在2025年的春天,以“主动投案”戛然而止。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又是什么原因让她亲手按下职业生涯的暂停键?
2025年3月15日,浙江省纪委监委发布的一则通报,震动了教育界。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汤筱疏,因涉嫌严重违法,主动投案。
这条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让人难以将“严重违法”和这位曾经的“跨界逆袭”典范联系在一起。
她仕途的顶点和终点,都充满了戏剧性。
汤筱疏的职业生涯始于温州农村。
1968年出生的她,在18岁那年考入浙江水产学院机械系,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工科女生。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温州市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一干就是十年。
这段时间,她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逐步成长为能源站副主任、主任,并获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
那时的她,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离开田间地头,走上仕途之路。
转折发生在2006年。
38岁的汤筱疏,从温州市能源办主任的岗位上,调任平阳县副县长,正式开启了她的从政生涯。
这次跨界,为她此后的快速升迁埋下了伏笔。
基层工作的历练,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展现了她的能力和魄力。
2011年,汤筱疏赴美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回国后,她的仕途更是如同火箭般蹿升。
她先后在龙湾区、温州市担任副职领导,分管领域涵盖开发区建设、海洋渔业、金融等多个重要部门。
值得一提的是,她一直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在政坛行走,却依然步步高升,甚至在抗疫期间,获得了“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2019年,汤筱疏升任温州市副市长,达到了她仕途的第一个高峰。
2021年,她再次调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分管教师队伍、教材管理、体育卫生等核心领域,一时间风光无限。
官方简历中,她“雷厉风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似乎前途一片光明。
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2025年3月15日,浙江省纪委监委的通报,揭开了汤筱疏“主动投案”的真相。
虽然通报中并未透露具体细节,但结合以往案例,“权钱交易”“干预工程”等关键词,或许能够窥见一些端倪。
汤筱疏的坠落,令人唏嘘不已。
她从一名普通的农村技术员,一步步走到副厅级领导岗位,本应成为寒门学子的榜样,却最终因为“严重违法”而身败名裂。
她的经历,再次印证了“能而不廉”的悲剧。
能力是敲门砖,但廉洁自律才是护身符。
汤筱疏的故事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是什么让她在权力面前迷失了方向?
“主动投案”的背后,究竟是真心悔过,还是另有隐情?
权力和诱惑,该如何平衡?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