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丑化刘备,努力洗白曹操,罗贯中真的“尊刘贬曹”吗?

墨影娱乐 2025-02-25 10:04:0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他是个哭哭啼啼的伪君子,也有人说他是个忍辱负重的英雄。

可奇怪的是,《三国演义》明明是站在刘备这边写的,怎么到了今天,反倒让不少人对他嗤之以鼻,甚至觉得曹操更值得追随?这事儿要细细琢磨,才发现罗贯中这位老先生,可能是“高级黑”玩得最溜的那一位。

刘备的形象,在正史里其实还挺正面的。

陈寿评价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大意就是有格局、有胸怀,能识人善用。

可在《三国演义》里,他却成了个动不动就哭、随手就摔孩子的“矫情人设”。

历史上,刘备一生大概就哭了六次,而曹操哭了十一回,孙权更是哭了十三次,可演义里,刘备的哭戏直接飙到了三十六场。

哭关羽、哭张飞、哭赵云、哭诸葛亮、哭百姓、哭敌人,甚至在孙夫人面前也能哭上一场。

这一通操作下来,让人不禁怀疑:这江山到底是打出来的,还是哭出来的?

再说那个“摔孩子”的名场面。

长坂坡之战,刘备一看情况不妙,直接把阿斗往地上一扔,大喊一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上将!”这画面感太强,以至于后来“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成了流传千古的歇后语。

可问题是,这段完全是演义杜撰的,正史里根本没这么一回事。

罗贯中写这一笔,真的不是在给刘备泼脏水吗?

类似的“黑刘”操作还有很多,比如“吃人肉”的故事。

刘备在广陵陷入绝境,军队缺粮,部下开始吃人,这种事情在乱世并不罕见。

但演义里却把这事儿改成了刘备吃刘安之妻的肉,还吃得津津有味,最后才知道真相。

这一改,刘备的形象一下子就从“仁德之君”变成了“毫无同理心的军阀”。

反倒是曹操,史书里明明记载他也曾吃人肉,演义里却轻描淡写,甚至连提都不提。

刘备的个人魅力,也在演义里被大幅削弱。

历史上,他是个能征善战的枭雄,亲自指挥汉中之战,击败曹军,斩杀夏侯渊。

可小说里,这场胜利的风头全被法正抢走了。

火烧博望坡的计策,刘备本来就是主导者,结果演义里全归了诸葛亮。

甚至连“怒鞭督邮”这样能展现刘备果敢性格的事儿,也被分给了张飞。

罗贯中一通操作,把刘备塑造成了一个全靠别人帮衬的“软弱皇叔”,让人看了只觉得他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二把手”。

说到诸葛亮,演义里的他简直就是“开挂人生”: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骂死王朗、三气周瑜……这些桥段让他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可问题是,很多情节根本就是夸张甚至捏造的。

比如“借东风”这事儿,历史上根本没有诸葛亮施法借风的记录,东风的出现纯属巧合。

再比如“空城计”,这事儿在正史里根本没发生过,是后人杜撰的。

罗贯中这样写,表面上是抬高诸葛亮,实际上却让他变得像个“神棍”,仿佛他不是靠谋略,而是靠法术在打天下。

相比之下,曹操在演义里的形象反倒显得更真实、更立体。

尽管他被称作“汉贼”,但他的才华、果断、用人之道,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甚至他的缺点,比如多疑、奸诈,也被写得让人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更关键的是,演义里对曹操的黑料大多点到为止,甚至有意淡化。

比如曹操的“盗墓”行为,正史里清清楚楚地写着他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大规模盗掘古墓,可演义里根本没提。

再比如曹操屠城的记录,三次屠徐州、坑杀八万降卒,这些在正史里都有记载,可演义中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干脆不提。

相比之下,刘备的“黑点”却被放大到了极致,这种对比,难免让人觉得罗贯中其实更偏爱曹操。

有人说,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虽然想“尊刘贬曹”,但他的写作手法出了问题,结果适得其反。

刘备被写得太完美,反而显得虚伪;曹操被写得太真实,反而更有魅力。

也有人说,罗贯中其实是个“隐藏的曹操粉”,他表面上捧刘备,实际上却用高级黑的手法,把曹操塑造成了最让人佩服的三国人物。

不管是哪种情况,《三国演义》确实影响了后人对三国人物的看法。

刘备的“哭神”形象深入人心,曹操的“奸雄”形象变成了“枭雄”,诸葛亮则被神话成了一个近乎全知全能的存在。

但回到历史本身,我们会发现,刘备远比小说里更坚韧,曹操也远比小说里更狠辣,诸葛亮则是个真正的政治家,而非神仙下凡。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或许就是对三国历史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化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2 阅读:1355
评论列表
  • 2025-04-13 08:51

    小时候觉得刘备更好,那是因为教育是这样,年轻的时候会觉得曹操更厉害杀伐果断,年龄上来了以后却又觉得刘备比曹操厉害多了。

    一别经年 回复:
    我更喜欢孙权。谁都奈何不了他,曹操刘备曹丕,来一个烧一个。没有孙权,江南岭南不知道要晚多少年发展
    夜尽天明 回复:
    两个人都是英雄,对比一下的话,我觉得曹操要强,作为汉末最大的赢家,在同混乱局势下,结束战乱,最有可能造成大一统的人。刘备也厉害,在那种局势下,前期不顺,没有放弃,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事,不断的失败,最后才成功。
  • 2025-04-20 07:14

    曹到死没有称帝,刘在皇帝还在的时候称帝。恢复汉室的意思只能他刘家可以做皇帝别人都是乱贼[得瑟]

    雲月 回复:
    没文化就闭嘴,曹操是不想称帝吗?他称个王,最先跳出来反对的就是荀彧这个第一谋臣,他要称帝那曹魏就乱了,,他只能慢慢清理那些忠于汉室的臣子,所以曹丕才能称帝。至于刘备,他称帝完全是合理合法的
    老大虎 回复:
    确实没错,于谦在朱祁镇没死的情况下不就是拥朱祁钰称帝,司马懿也没有称帝,但是司马狗贼和曹屠城死前立世子是几个意思???
  • 2025-04-19 10:04

    演义是小说,成书的时代是元末明初。尊汉人为正统,而曹操又是汉贼。而刘备作为东汉国作的延续,自然是尊刘贬曹的。这点如果罗贯中自己都搞不清楚,自然就无法成书,甚至无法发行!背景也是元末明初,乱世需要忠臣,所以诸葛亮被神话,这是时代的需要。需要树立一个有谋略,又忠臣的形象,所以诸葛亮被广泛推崇! 三国其实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三个国家竞争,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刘备只有人和才能成事。这是隆中对,也是罗贯中先生的思想,所以必须塑造一个仁义的枭雄。 至于刘备很多黑历史,甚至于不真实,书中基本忽略不计,这确实是高级黑,让人觉得这个人更加虚伪!但是作为正统王朝的创始人或者说延续人,这又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 2025-04-24 05:17

    罗贯中的正统思想和历史主流不一样,中国历史认为统一即正统,那么正统禅让和接受禅让后统一也是正统,这样蜀汉就成了割据偏安的地方势力了。

  • 2025-03-12 01:14

    坏人做一件好事就能万人歌颂,好人做一件别人不满意的事就被人讨厌,人性如此。都是读过书的自己多想想。

    用户10xxx99 回复:
    也就最后那句话有点道理了,你猜刘备他们砍的黄巾军人头都是些什么人?你读过书吗?
  • 2025-03-15 01:17

    三国演义疯狂美化刘备才是真的,好多事根本不是蜀国的

    随了谁的意 回复:
    美化?知道你嘴里的美化在真正有脑子,真正有思想的人眼里是啥样么?!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鲁迅先生眼里“先主大仁似伪,诸葛丞相的多智尽妖”。三国演义虽是一本小说,但他是依附在真正历史人物的经历所创作的,如果历史性的大事件都能张冠李戴,人物的经历和性格都能任意的信马由缰的胡说八道,那么这还是简简单单的一部虚构小说么?!你得明白,我们民智全开也不过才几十年而已,你可以理性的想想,在普遍文盲的年代,说书人嘴里的小说话本其起到的宣传作用有多大吧。更何况,就如今网上一堆反智反道德的黑子难道少了?!
  • 2025-04-21 18:15

    曹丕逼汉献帝退位后 刘备听诸葛亮的称帝 国号汉

  • 2025-04-18 22:09

    梦中的主圣臣贤,即是明朝士大夫的追求,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 2025-04-20 17:02

    小说要有故事性,有对比,都是商业化赚流量,金庸爽文男主打怪升级套路,为他赚了几十亿身家。

  • 2025-04-22 14:43

    刘备面皮之厚无人能及 曹操心黑手辣无所顾忌

  • 2025-04-03 16:39

    小说而已,只要知道是假的就行,真没必要太计较,真正的曹操刘备历史形象不会因为一本小说而受影响

    无关风月 回复:
    你连小说正史都分不清,也是人才
    无关风月 回复:
    易中天品三国可不是讲三国演义,而是讲三国志。
  • 2025-04-13 14:19

    佩服刘备的坚韧不拔

  • 2025-04-19 00:11

    乱世中能成就大业,两人都是厉害人物,这种人不能简单的用好人坏人来定义

  • 2025-03-01 12:39

    难道作者的真爱是润十万?[笑着哭]

  • 2025-03-04 10:16

    演义为抬诸葛亮贬刘备,抬赵云马超贬关羽张飞。关羽虽然多给了不少人头但都是二三流人物而杀严良被黑了,关张性格傲暴被无限放大

    用户12xxx69 回复:
    贬关羽?!罗贯中笑得肚子疼得去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