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限售,把房子当成一种正常的商品,是一种战略!

楼市曹搏 2025-04-04 14:22:51

你好,我是曹搏士!

昨晚刷到一个视频,关于考研的视频,准确的来说是考研政治老师徐涛的视频。

具体的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但视频内徐涛老师讲的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大致的意思是:当你拿到考研政治试卷的时候,你要把自己当成国家领导人,当试卷上这道题问你该怎么办的时候,实际上不是问你是怎么看的,而是领导是怎么看?

所以,当昨天南京取消限售的时候,各种解读版本就出来了,什么大量抛售,什么房价大降价……

我就在猜想,这种事情上面预测不到吗?连个普通人都能预测到。

如果预测到,那么还取消限购,这就表明整个挂牌的数量尽在掌握之中的。

卖房子并不可怕、很多房子在卖也不可怕、低价卖房也不可怕,因为二手房一直都没有限跌令,市场交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可怕的事房子卖不掉,失去了流通性,钱绑在房子上,释放不出来!

我们先讲下,为什么取消限购,挂牌数量尽在掌握之中。

抛去5年限售的人才房,当年带有投资性质买房且处于限售状态的基本都是2022年6月-2023年6月这个时间段的房子。房价是在2023年6月开始下降的,也就说从那以后买房的人基本都是理性且用于自住的。

为什么今年取消限售而不是去年,我们看下具体数据

2022年南京市新房成交套数:63178套 ;二手房成交套数:76351套;2023年南京市新房成交套数:50641套;二手房成交套数:99353套

以上交易数据多不多呢?如果没有感觉,我们可以看下2021年的数据

2021年南京市新房成交套数:10万套;二手房:11.6万套,尤其是新房,2021的成交量是2022年+2023年之和。如果是去年放开限售,短时间内突然释放那么多房子,肯定会砸盘!

短时间释放和陆陆续续释放是两种概念,这个银行突然挤兑是一个道理!

想了解历年南京二手房、新房成交套数和去年交易情况可以点击阅读《2024年,南京全年楼市数据汇总!》,免费的可以通过DeepSeek查询

成交量最高峰是20年和21年。在23年和24年,那些成交的房子陆陆续续满足三年限售可以卖了。从套数来看,20万基本就到顶了,这两天的数据基本也在19万4千套波动(这个数据还包含车位、公寓、商铺等非住宅的数量)

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道理,随着出生人口的降低,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要合并,光去年全国幼儿园关停合并1.48万所、小学关停合并5600所,今年会更多,后年会更更多……幼儿园三年一循环、小学6年一循环!

讲完了南京限售取消后,我们再讲一讲考研视频中徐涛老师的那句话——把自己想象成国家领导人

连我都知道人口减少必然带来学校的关停潮,房子也是一样的,你周边的学校都关停呢,你能告诉我房子很好卖?需求量上涨?明显不可能嘛!

绑定房子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出意外,过两年即将要消失了——户口,当大量的学校招不到学生的时候,一定会放开户口限制,即使你没有房子没有户口也能上周边的学校,现在已经有很多城市已经放开了,租房也能上!

如果,我是某个城市的领导人,在明知晓房子不好卖,以后靠地卖钱会越来越少但是又不能不赚钱,该怎么办?

那就是抢人,收税!较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注意我的用词是减少,而不是绝对的放弃!

以相对低一点的房价配合一些金融扶持,让大量的人留在我的城市,只要他们留在这个城市,一定会产生消费,有消费就会有税收。买车交税、吃饭交税、租房交税、发给你的工资也要交税……

在经济增速放缓,收入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高房价一定会带来低消费和低欲望社会

低消费:买了房,你就没有多余的钱买新车、新手机、新衣服……

低欲望社会:超低生育率、低结婚率……很多年轻人选择躺平而不是奋斗

让房子回归正常的商品,有什么好处呢?

那就是人们愿意为好产品买单。每个各大手机厂商发布新手机之所以能够卖掉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产品新,而是产品都比上一代产品好。你会发现常用的说辞就是手机摄像头有提升了多少、芯片比上一代有提升到了20%、手机早些双折屏、三叠屏、小折叠、阔折叠……

所以,在31号同一天,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发布——一: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二: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电梯轿厢内;三:提高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四:系统提出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方面的要求;五: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应设供暖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

最后,在借用徐涛老师的视频,我会这么做——先让房子回归为到正常的商品,以价换量,既留住了本地人又吸引了外地人,有人后再发展经济,高端人才发展高科技,非高端人才发展实体业、服务业;等经济发展起来后,有钱了,他们自然而然会有欲望换更好的房子。我一边卖地能有收入,一边靠税收,而不是仅仅依靠卖地赚钱。

这里以价换量不是“绝对的低价”,而是“相对的低价”。有人说就应该像鹤岗一样,2万块钱一套才算低价,这是不对的,而是以当地城市大多人的收入来衡量,大家垫一垫脚也能买得起房子才算

南京去年新增人口仅仅3万,而2035年规划中,人口的目标是1300万人,现在960万人不到,还差340万人口……还有10年,每年平均新增人口要达到34万人,而去年全国人口新增第一的深圳人口仅为19.94万。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