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援引《韩民族日报》网站 2 月 10 日报道,当首尔街头的樱花尚未完全绽放时,韩国政治版图已悄然改写。2 月 25 日,国会以 168 票赞成的结果通过了对前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这个曾被称为 "政治素人" 的强硬派人物,最终在戒严令引发的宪政危机中彻底陨落。而就在同一天,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在国会大厦前面对沸腾的人群,说出那句震动东亚的宣言:"中韩关系将翻开新篇章。"
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政治风暴,始于 2024 年 12 月 3 日那个血色星期三。尹锡悦在深夜电视讲话中宣布全国戒严,称 "国会已沦为反国家势力的巢穴"。这个戏剧性的场景让正在观看晚间新闻的文在寅惊得从藤椅上站起,手中的茶杯摔碎在榻榻米上。这位隐居梁山的前总统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当听到 ' 反国家势力 ' 这个词时,我仿佛看到了历史倒车的齿轮在转动。"
尹锡悦(资料图)
戒严令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超所有人预期。次日凌晨,190 名国会议员在 tear gas 的刺鼻气味中全票通过废除戒严令的决议,而李在明率领的抗议人群与防暴警察在国会广场上演了持续 12 小时的对峙。当黎明破晓时,被 tear gas 熏染的朝阳将整个首尔染成诡异的紫红色,这个画面成为韩国宪政史上最刺眼的伤痕。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要追溯到 2024 年 4 月的国会选举。国民力量党遭遇历史性惨败,仅获得 103 个议席,创下建党以来最差成绩。尹锡悦在青瓦台彻夜未眠,办公桌上堆满的民调报告显示,其支持率已跌至 12.7% 的历史冰点。更致命的是,在野党推动的《内乱特检法》和《金建希特检法》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这位曾以反腐斗士形象崛起的总统,突然发现自己成为被清算的对象。
政治命运的转折往往发生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2025 年 1 月 14 日,宪法法院首次开庭审理弹劾案,当首席大法官宣布尹锡悦缺席庭审时,旁听席上响起此起彼伏的嘘声。检方呈堂的 "抓捕名单" 复印件在网络疯传,名单上 178 个名字中,超过 80% 是在野党核心成员。这个细节让文在寅在接受采访时双手颤抖:"这不是正常的政治斗争,而是法西斯主义的萌芽。"
文在寅(资料图)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当初亲手将尹锡悦送上权力舞台的人,如今成了最严厉的批判者。文在寅在 2 月 10 日的采访中罕见地摘下眼镜,擦拭眼角时露出深深的鱼尾纹:"2017 年任命他为检察总长时,我以为找到了改革的利刃,没想到最终割伤的是整个国家。" 这位前总统透露,尹锡悦在推动监察改革期间,曾多次深夜致电讨论改革细节,"他的执着让我感动,现在想来那不过是权力欲望的伪装"。
当政治风暴渐趋平静,李在明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位曾因绝食抗议而闻名的 "政治苦行僧",在 2 月 25 日的胜选演讲中特意提到中国:"我们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个表态与尹锡悦时期的 "萨德部署常态化" 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有分析指出,李在明团队已着手准备重启中断三年的中韩外长会谈。
李在明(资料图)
然而,摆在新政府面前的挑战远超想象。经济方面,韩国 2024 年 GDP 增长率仅为 0.8%,青年失业率攀升至 15.2%。社会层面,40% 的选民在民调中表示 "不信任任何政党"。更棘手的是,保守派势力虽遭重创,但朴槿惠近日现身首尔某投票站的照片,仍在社交媒体引发 48 万次转发,显示出深层的政治裂痕。
站在青瓦台旧址前,李在明凝视着世宗路尽头的南山。这座象征权力的建筑即将迎来新主人,但韩国政治的未来远非一片坦途。当文在寅在采访结束时望向窗外的麦田,这位 71 岁的老人或许在思考:在这个半岛国家,权力的轮回何时才能摆脱 "清算政治" 的怪圈?而李在明能否抓住历史机遇,让韩国真正走出 "青瓦台诅咒" 的阴影?答案,或许就藏在汉江泛起的春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