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动汽车领域的对抗,再一次失败!

季风汽后说 2025-03-26 16:59:05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很不容易,不仅是国内市场的培育,还有国外行业的竞争和阻碍!

日本氢燃料电池技术路径的失败,是一次战略性的对抗,但他仅有技术,没有市场和受众,最终被束之高阁,回到中国电动汽车的路径上来。当然西方也没有放弃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狙击,他们试图用钠离子电池来与磷酸铁锂电池进行竞争,以获得优势,但他们失败了。

3月25日,The Information发文,为削减成本并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西方初创企业一直致力于研发,用廉价且储量丰富的钠替代锂作为电池的原料。然而,锂离子电池价格持续下降,彻底扭转了局面,使得目前放弃使用钠更为划算。

这就是国运,东风!天助!其实还是自助,我们的布局和投入。

过去两年间,中国市场上用于电动汽车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暴跌70%,从2023年的每千瓦时155美元降至约45美元。这大致仅为当前钠离子电池平均每千瓦时87美元价格的一半。

活脱脱让钠离子电池失去竞争力抵抗力,不得不像日本一样回归到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的路径上来。

今年1月发表于Nature Energy的一篇论文中,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预测,磷酸铁锂电池很可能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甚至更久以后,仍保持价格优势。部分分析师表示,这会使中国在西方汽车和国防工业领域拥有极大影响力,因为全球几乎所有的磷酸铁锂电池都由中国企业生产。

在论文中,Adrian Yao 与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导师认为,钠离子电池要击败磷酸铁锂电池,仅有三条途径:大幅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不聚焦于电池单体,而是关注整个电池系统,使钠离子电池在系统层面具备优势;或者强调钠离子电池的性能优势,忽略成本因素。

电池金属研究公司SC Insights的董事总经理安德鲁・莱兰称,钠离子电池挑战磷酸铁锂电池还有第四条途径:如果锂价再次飙升,电池制造商将再次寻求替代方案,而钠离子电池或许是首选。

但这四条途径似乎都是死路一条,不可能有机会。一是中国车企也在钠离子电池进行了投入和研发,而且并不晚并不落后,其次,钠离子电池已经不是当前的技术方向,更被青睐的是性能更优越的固态电池。而且中国车企在这方面已经有突破,并且公布了量产时间表。

除了西方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对我新能源电池对抗的失败,包括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对抗也已经宣布死亡,他们企图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上以新材料新技术弯道超车我们的电动汽车,但他们的进步似乎不太顺利,而中国的研发优势更具有效率。

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加油,西方在燃油车领域卡我们的脖子几十年,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对我们进行技术隔离。现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绝不能让他们再抬头。

0 阅读:0

季风汽后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