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反刍动物研究所的王维民教授团队宣布成功研发国内首款基于大规模基因组选择参考群的高性能绵羊基因组育种芯片“兰大·华羊芯”。这标志着他们在“绵羊双万羊基因组计划”的第一阶段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在羊基因组育种方面一直相对滞后,这主要源于缺乏覆盖重要经济性状的大规模参考群和遗传评估技术体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兰州大学王维民教授和乐祥鹏教授组织团队,历时9年,投入23.5万人时,通过大规模性能测定和基因组重测序,成功构建了规模达10318只的基因组选择参考群。
通过这一努力,研究团队积累了80万条表型数据和78Tb基因组数据,绘制了湖羊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鉴定出多个重要经济性状的关键基因。基于这些成果,兰州大学王维民教授团队联合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高性能的45K基因组育种芯片“兰大·华羊芯”。
这款芯片包含45052个具有代表性、全局性、功能性SNPs位点,涵盖了自主鉴定的多个重要经济性状的大效应关联位点,如体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尾脂重、肌肉品质、肋骨数等。与此同时,配套的遗传评估技术使其可用于湖羊基因组选择育种、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定位、品种鉴定、家系划分、系谱校正等方面。
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场与业务发展总监钱长嵩表示,经过在企业中的验证,这一技术在重要经济性状的选种准确性上已经可以比肩国际同行,特别是在饲料转化率的基因组预测方面填补了全球绵羊基因组选择育种的空白。
这一研发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更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场订单已达6.9万张,预计每年应用超过10万张,为我国绵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为促进羊业的交流与合作,2023羊业发展高级研讨会于12月8日至10日在天津成功召开。此次研讨会以“创新赋能 聚势共赢”为主题,聚集了来自国内相关科研单位、育种企业和行政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500余人。与会者围绕羊产业体系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羊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分享科技成果和行业经验,为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擘画新模式、新路径和新做法。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杜立新研究员在圆桌论坛上表示,羊业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充分利用基因组育种、分子育种等先进手段,加速品种选育提高和新品种的自主培育。他呼吁加强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构建,注重育种经济价值与生产性能同步提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良种需求。
这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和行业交流不仅为我国畜牧业注入新的动力,也为全球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未来我国畜牧业将迎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人类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畜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内容、版权问题,请留言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