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到假期,手机就一定会成为亲子教育问题的“重灾区”!
前两天,就有个妈妈来跟我诉苦:从放假到现在,我儿子几乎每天都抱着手机玩,简直要废寝忘食了!我们也知道,不可能完全不让他玩,所以我们也跟他约定好了玩手机的时间,才坚持了1天,孩子就不肯了,要求解除时间限制。答应自己会管理好时间,结果 2天下来,几乎都在玩手机,根本管理不住自己。让他做的作业,几乎动也没动!?孩子爸爸想强硬把手机收了,我觉得这样不妥,不知道老师可以教教我,到底该怎么做吗?
很多家长都在讲,暑假里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整天抱着手机,不学习,不写作业,不出门,不沟通,不睡觉。只要一跟孩子聊手机管理的事情,孩子就会发脾气,或者直接拒绝沟通,根本不给家长说下去的机会。就算跟家长谈了,也只有一个回答:“我要自己管理!”鉴于此,那我们今天,就从“孩子自己管理手机”出发,来详细跟大家讲一讲,该如何去跟孩子沟通手机管理?怎么去帮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对此我总结了8个要点,每个要点都很重要,也是环环相扣,只要你能够静下心来,看进心里去,完完全全做出来,就一定可以帮助孩子达成“手机自律”的目标!
2、认清一个现实: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需要做好费心费力,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能力的培养,就是需要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出现各种状况,我们只有认清这个现实,才会在孩子没做好的时候,保持理智和冷静,不至于焦虑、放弃。
第二步,不要唠叨孩子,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给孩子一段安宁、安全的时间。先不要去管孩子怎么用手机,也不着急立马跟孩子聊手机的事情,更不要去跟孩子讲道理,讲学习的重要性,在一段时间内,先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去说,不要去管,让孩子有一个轻松、安宁的,可以静下心来的安全环境。当孩子感受到你不再唠叨他、指责他、要求他,他在你面前就会轻松、自在。
第三步,多关心孩子,看见孩子,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多认可、肯定孩子。只有一个被父母认可、肯定的孩子,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才会高,自尊感高的孩子,会有更多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管理意识!一定不要再去整天盯着孩子没做到的地方,你越纠正孩子,孩子会越逃避,越躺平,越堕落!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关心他的情绪感受,关心他有没有什么喜欢的东西,跟他聊自己擅长的事情,一起寻找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当你不断去看见他做得好的地方,每天去认可他、肯定他,他在你面前才能抬得起头,才会自信、积极、昂扬!才会有动力去做更多有挑战的事情。
有其他喜欢、擅长的事情吗?”这个妈妈说:“他也没有特别喜欢哪样啊,从小也没有对哪个东西特别痴迷的,所以我也不知道。”我说,你可以试试这样跟他说:“儿子,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手机更有趣、更好玩的事情,你如果某一刻,感觉手机也没那么好玩的时候,心里有一点无聊、空虚的时候,你也可以尝试去做做其他有趣的事情。”
过了几天,这个妈妈就来跟我报喜了:“我按照您教的,跟他说了之后,当时他也没什么反应,不过第二天晚上我们下班回来,发现他没有像以前一样躺床上刷视频,他自己出去骑车了。”实际上,这就是在给孩子打开思路,拉开视野,孩子很多时候其实也蛮可怜,总是被我们家长管着,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最后导致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没有好奇心,没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你除了手机,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这就给孩子选择权,当孩子有了选择权,他自己就会做判断,做选择,去尝试,去探索。
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做到“手机自律”,我们家长就一定要先做到!我们可以全家人约定,把手机都放在专属的“停机篮”,全家人都可以看见手机放在那里。然后,利用没有手机的时间,全家一起做一些深度沟通的交流,或者一起去运动、看书等等。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一个示范榜样——孩子,你看,手机真的是可以被管住的,没有手机,也还有很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是用行动做出来的,我们希望孩子怎么做,就做给他看,他就一定会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
比如,之前一个妈妈,跟孩子开完家庭会议之后,孩子思考了1天时间,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则:周一到周五,每天可以使用1小时,但不能玩游戏,这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睡眠,进而影响学习状态。周六、周日,以及节假日,自己安排好学习任务,完成后,可以使用3小时。
规则制定好之后,就严格按照规则来执行,不能一看到孩子玩,心里就不舒服,不给孩子好脸色,这会让孩子觉得你说到做不到,他也会变得不遵守规定。
(请注意,表达肯定的时候,只需要原原本本讲出孩子做得事,再接上你为他的成长感到高兴,就够了,一定不要提什么“明天继续加油”之类的话,这就是在给孩子提要求,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孩子没做到,我们也不要批评指责,而是用好奇地语气,问问孩子:妈妈很好奇,今天发生了什么吗?是什么事情影响了你吗?下次怎么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说,你觉得现在的约定有些不合理?你希望怎么再优化一下呢?
这个过程中,全部都是在引导孩子,去分析“手机使用”这件事,背后隐藏的逻辑就是——你跟孩子是队友,是一起在解决“手机”这个问题,而不是你跟手机这个问题,一起去打败孩子!只要利用好“肯定”和“引导”这两个动作,一切以孩子成长为目标,孩子就一定会快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