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好了,可能家家户户都不少鸡蛋、牛奶这些食物;并且,牛奶凭借丰富的营养,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很多老年人的饮食中都少不了它。
就拿 68 岁的张大爷(化名)来说,他偶然间了解到牛奶对身体好处多多,便决定每天都喝。每天早上把刚买的鲜牛奶煮沸,然后倒入大杯子里,这一整天都喝这同一杯。他觉得这样既方便又能保证营养摄入,可家里人却对此忧心忡忡。
儿女们查阅资料后,苦口婆心地劝他这样喝不健康,甚至可能危害健康,可张大爷却觉得他们是小题大做,根本不听。
谁能想到,没过多久,张大爷就频繁跑厕所,身体越来越虚弱。

去医院一检查,原来是乳糖不耐受导致的。
医生不仅建议他调整牛奶的类型;还提醒他,即便没有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他之前那种“早晨煮沸,一天喝同一杯牛奶”的做法,也容易因细菌滋生而危害健康。
这下,张大爷终于意识到,喝牛奶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其实藏着不少学问......
一、牛奶加热就变"毒",真的是这样吗?为此,张大爷在孩子的陪伴下,还特意上网查了查牛奶相关的健康科普,却没想到看到一个说法“牛奶加热就变‘毒’”,这让张大爷很难以理解。
本来就上年纪了,肠胃状态不如从前,牛奶不加热,还能喝吗?
张大爷的担心并不无道理,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在夏天天热的时候喝一些常温的牛奶,可能反应不大,但若是在冷天还喝常温的,甚至是学年轻人喝放在冰箱里的牛奶,那么胃肠道可真要抗议了!

既然是这样的话,是不是说在冷天,老人喝牛奶的话,最好将其加热呢?那为什么会有“牛奶加热就变‘毒’”这样的说法呢?
有一种情况是,当牛奶加热温度过高,超过 100 摄氏度甚至持续高温加热时。牛奶中的脂肪会发生氧化,可能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过氧化物。但这种情况在我们日常家庭加热牛奶时是很难出现的,只要我们掌握好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一般不会有问题。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正常加热的话,一般并不会有“毒”,并且,营养物质变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在适当的加热温度下,比如 60 - 70 摄氏度,蛋白质的结构会发生一些改变,这种改变被称为蛋白质变性。但这种变性并不意味着牛奶就变成了 “毒牛奶”,它只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其营养价值并没有被完全破坏,人体依然可以正常消化吸收。
其次,除了关注牛奶中的其他成分,乳糖在加热时的变化也值得留意。通常情况下,乳糖在常规加热进程中性质较为稳定,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然而,当加热的温度超出正常范围且持续时间过久,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时,乳糖会与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一种名为美拉德反应的化学变化。
一旦发生美拉德反应,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牛奶的颜色会逐渐变深,同时还会生成一些特殊的风味物质,让牛奶的味道有所改变。但这一反应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它会导致蛋白质和乳糖原本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下降。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虽然美拉德反应改变了牛奶的部分特性,却并不意味着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 。
所以,牛奶加热并不会必然变 “毒”。
当然,有种情况确实需要避免,有些人可能会将牛奶反复加热,这并不可取!反复加热不仅会使牛奶的营养成分进一步流失,还可能导致微生物滋生。
因为在牛奶开封后,难免会接触到外界的细菌等微生物,多次加热为这些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影响牛奶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生提醒大家:我们在加热牛奶时,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一般用温水浴将牛奶加热到 40 - 50 摄氏度,这个温度既能让牛奶温热适宜饮用,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掌握正确的加热方法,我们就能放心享受热牛奶带来的美味与营养。
二、老人经常喝牛奶与不喝牛奶,有什么差别?在大众的认知里,牛奶一直是营养丰富的代名词。对于老年人来说,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那经常喝牛奶与不喝牛奶的老人,身体究竟会有怎样不同的表现呢?

常喝牛奶,骨骼更健康
步入老年阶段,骨骼健康成为关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钙元素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维持骨骼强度与密度的核心要素。但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逐年递增,老年人的骨量会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慢慢流失,骨质疏松的风险也随之急剧攀升。当人们在五花八门的补钙方式里苦苦寻觅时,牛奶宛如一颗闪耀的明星,以绝对优势成为补钙的不二之选。
每 100 毫升的牛奶中,便隐匿着 100 - 120 毫克左右的钙元素,而且这些钙以酪蛋白钙这种别具一格的形态呈现。酪蛋白钙就像一位精心的包裹者,将钙元素巧妙地包裹其中,让其在人体吸收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为我们的骨骼健康添砖加瓦 。
日常生活里,养成常喝牛奶习惯的老人,身体能持续稳定地补充足量的钙,骨骼得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几率随之降低,因骨骼脆弱引发的骨折等意外状况也能得到有效预防。
相反,那些不喝牛奶,又没有通过其他可靠方式充分补钙的老人,他们的骨骼往往更容易变得脆弱不堪,健康面临更多潜在威胁 。

常喝牛奶,心血管系统也能从中受益!
牛奶被誉为 “白色血液”,是一座满满当当的营养富矿。在其丰富的营养成分中,优质蛋白质含量颇高,而酪蛋白与乳清蛋白则是撑起这座蛋白质大厦的两根 “顶梁柱”。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牛奶蛋白质的主要架构。
在人体消化的奇妙旅程中,这些蛋白质会被逐步分解,转化为多种氨基酸。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精氨酸,它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精准调节血管的舒张与收缩,让血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稳定的血压,又如同为心血管系统筑牢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大大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来袭几率,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牛奶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共轭亚油酸,这种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抗氧化等作用,能够改善血脂代谢,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长期喝牛奶的老人,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可能会更具优势,而不喝牛奶的老人则可能缺少这些营养成分带来的保护作用。

常喝牛奶,为免疫系统增加“自信”!
对于老年人而言,免疫力是衡量其身体是否健康的关键要素。牛奶作为日常饮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提升老年人免疫力有着显著作用。其中,乳铁蛋白是牛奶中的 “健康卫士”,它是一种具备抗菌、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能力的特殊蛋白质。乳铁蛋白能积极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让机体的免疫反应更为高效。
另外,牛奶中的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同样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维生素 A 像是一位忠诚的守护者,参与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形态,为身体抵御外界病菌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维生素 D 则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免疫细胞更好地发挥作用。
长期坚持饮用牛奶的老人,身体持续吸收这些营养成分,免疫力得以良好维持,面对疾病的侵袭时,能够拥有更强的抵抗力。与之相比,那些不常喝牛奶的老人,可能因缺乏这些营养成分,在免疫力方面略显不足。

常喝牛奶,消化系统亦能获益!
牛奶对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牛奶里的乳糖进入肠道后,在乳糖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这些分解产物就像给肠道有益菌群送上了“美味大餐”,能有效促进它们的繁殖生长,从而助力肠道微生态维持在一个稳定且健康的状态 。
对于能够适应牛奶的老人来说,经常喝牛奶可以改善肠道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然而,部分老年人的体内乳糖酶活性明显降低,这就可能导致乳糖不耐受问题。一旦饮用普通牛奶,他们往往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

其实,针对这一情况,解决办法并不复杂。市面上有低乳糖或无乳糖的牛奶可供选择,这些产品去除或降低了牛奶中的乳糖含量,更适合乳糖不耐受的老人。此外,也可以采用少量多次饮用普通牛奶的方法,让身体逐步适应牛奶中的乳糖,从而慢慢提高对牛奶的耐受性。
当然,老年人的健康是一个综合的状态,除了牛奶,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不可或缺。但合理饮用牛奶,无疑是为老年人的健康增添一份有力保障 。
掌握正确的喝牛奶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
在这里,建议老年人要注意不要空腹喝牛奶。
因为空腹时胃肠蠕动较快,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其中的营养成分来不及充分消化吸收就被排出体外,无法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

再者,在饮用量上,并非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老年人每天饮用 200 - 300 毫升牛奶较为适宜。这既能满足身体对钙、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需求,又不会给肠胃造成过大负担。若饮用过多,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尤其是本身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更要控制好饮用量。
对于,患有某些特殊疾病的老人。如肾病患者,需根据自身肾功能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此时牛奶的饮用量也需相应调整。
还有,对于血脂正常的老人,全脂牛奶是很好的选择。它保留了牛奶中的天然脂肪,营养更为全面,能提供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

而对于血脂偏高、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肥胖的老人,低脂牛奶或脱脂牛奶则更为合适。它们去除了部分或全部脂肪,既能保证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的摄入,又能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降低健康风险。
写在最后:综上所述,老人经常喝牛奶与不喝牛奶在骨骼健康、心血管健康、免疫力、消化系统以及骨骼健康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喝牛奶能够为老人提供丰富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对于有特殊健康状况或饮食禁忌的老人,在选择是否喝牛奶以及如何喝牛奶时,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以确保饮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匡尧.老年人的日常补钙方式[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3,(12):19-20.
2、饶淑梅,田蓉.老年人骨密度T值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8):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