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汽车企业的坟墓?”
这句话听起来刺耳,却在业内流传甚广。多少国际汽车巨头,雄心勃勃而来,却铩羽而归。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变幻莫测;中国市场的竞争,血雨腥风。
但总有迎难而上的挑战者。
2025年上海车展,大众汽车用一场“梭哈”式的豪赌,给出了它的答案:中国市场,不是坟墓,而是未来。但这个未来,需要用更懂中国的方式去赢得。
这场豪赌,值不值得?大众汽车,又凭什么如此自信?
别急,我们慢慢聊。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买车,最看重什么?
是品牌?是性能?还是价格?
相信很多人会说:智能化。
是的,智能化。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汽车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而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的要求,近乎苛刻。
他们要更懂自己的语音助手,要更流畅的车机系统,要更强大的自动驾驶功能。
他们甚至希望汽车能够成为自己生活的一,能够连接自己的社交账号,能够控制自己的智能家居。
传统的汽车企业,显然对此准备不足。
他们习惯了在欧洲或者北美市场的设计理念,然后简单地移植到中国市场。
他们忽略了中国复杂的交通状况,忽略了中国消费者独特的驾驶习惯,忽略了中国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生态。
结果可想而知。
销量下滑,口碑崩盘,黯然离场。
但大众汽车,似乎找到了突破口。
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他们推出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一口气发布了七款全球首秀车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特供”车型。
等等,“特供”?
这个词,在过去常常代表着廉价、低配、敷衍。
但这一次,大众汽车似乎想重新定义“特供”。
他们不再是简单地降低配置,而是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进行深度定制。
比如,奥迪带来了一款基于PPE平台的全新纯电动车型,在性能、科技、续航与充电等方面都达到了高端市场的标杆。
但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前瞻性设计、下一代数字生态,以及专为中国用户打造的L2++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这意味着,这款车不仅拥有强大的性能,还能够在中国复杂的道路环境中,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驾驶体验。
再比如,奥迪还带来了一款中国本土研发、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全新量产车型。
这款车融合了奥迪的基因和本土的创新,凭借先进的L2++级驾驶辅助功能,能够在高速和拥堵路况都能提供轻松安全的驾驶体验。
这意味着,这款车不仅仅是奥迪的全球车型,更是中国本土化的创新成果。
大众汽车品牌也不甘示弱,首发了三款新一代智能网联概念车。
这三款车分别来自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大众安徽,代表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智能化布局的三个重要方向。
它们融入了品牌全新的中国设计与科技DNA,还体现了合资伙伴的设计特色,展现了大众汽车品牌利用先进技术打造适合中国消费者未来出行的决心。
这些“特供”车型,都指向一个核心:智能化。
但智能化,不仅仅是堆砌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的配合,是算法的优化,是对数据的理解。
大众汽车深知这一点,所以在4月22日的“大众汽车集团媒体之夜”上,他们首次发布了专为中国市场打造、AI赋能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这套系统由酷睿程(CARIZON)开发,具备高度拟人化的全场景驾驶辅助功能,安全性能卓越,为L3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奠定基础。
这意味着,大众汽车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到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中。
他们不再只是一个汽车制造商,而是一个智能出行服务商。
但问题来了:大众汽车,凭什么能够做好智能化?
要知道,在智能化领域,中国本土企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华为、百度、阿里、腾讯……这些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智能汽车市场。
他们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海量的数据资源,以及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
相比之下,大众汽车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但大众汽车也有自己的底牌。
第一,是品牌。
大众汽车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中国市场也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用户。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大众汽车仍然是值得信赖的品牌。
第二,是技术。
大众汽车在汽车研发和生产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在底盘调校、发动机技术、安全性能等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是资金。
大众汽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持续投入到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中。
更重要的是,大众汽车已经开始拥抱开放合作。
他们与中国的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智能汽车技术。
他们积极参与中国的智能汽车标准制定,努力融入中国的智能汽车生态。
他们甚至开始学习中国企业的创新模式,鼓励内部创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让大众汽车能够更快地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更快地掌握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
但即使如此,大众汽车的智能化之路,仍然充满挑战。
是观念的转变。
对于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企业来说,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拥抱智能化、互联网化的理念,并非易事。
是人才的培养。
智能化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
大众汽车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才能满足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第三,是竞争的压力。
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传统的汽车企业,还有新兴的造车势力,以及科技巨头。
大众汽车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但不管怎样,大众汽车的这场智能化“豪赌”,都值得我们关注。
它不仅仅是一家汽车企业的战略转型,更是整个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缩影。
它预示着,未来的汽车,将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智能的移动终端,一个连接世界的窗口,一个个性化的生活空间。
而中国市场,将是这场变革的中心。
大众汽车能否在这场变革中抓住机遇,赢得未来?
我们拭目以待。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大众汽车的这场“梭哈”,值不值得?
从数据来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更直观的答案。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31.6%,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在智能化配置方面,超过80%的消费者在购车时会考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超过60%的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功能有明确需求。这意味着,智能化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趋势。
而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到2027年推出约20款电动化车型,到2030年在华提供约30款纯电动车型,几乎全面All in电动车。
从这一系列动作来看,大众汽车的智能化战略,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对自身实力的充分自信。这场豪赌,或许并不仅仅是一场赌博,而是一场战略布局,一次面向未来的投资。
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交给时间来验证吧。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汽车市场,属于那些更懂中国,更懂智能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