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军区2位政委同时调京工作,一个限期3天报到,一个3月后去报到

从阳化石 2025-02-13 04:03:42

1977年,武汉军区两位政委王平、吴烈,几乎同时接到调令,将他们调入北京不同单位任职。一个担任卫戍区政委,一个担任总后勤政委。

1975年8月,王平从炮兵调任武汉军区工作,军区司令杨得志与他是老熟人。

俩人土地革命时期,一个在红1军团,一个在红3军团;解放战争时,杨得志率部挺进东北途中留在晋察冀打仗,担任纵队司令、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兵团司令。王平在地方军区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配合野战军作战。像清风店战役时,野战军要长途奔袭,上级让王平率领地方部队迟滞敌人进攻,给主力争取时间。

这场仗,俩人配合的非常好。

抗美援朝时,杨得志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王平担任20兵团政委,属于隶属关系。当杨得志调回国后,杨勇、王平分别担任志愿军司令、政委。

此后,两人一个在南京工作,一个在济南工作。相比之下,杨得志的工作非常稳定,在济南军区任职长达十几年,1973年12月才调任武汉军区工作。王平离开南京军事学院后,有8年的空窗期,1975年4月到炮兵任职4个月后,才调任武汉军区。

当时,军区还有两位政委,分别由河南第一书记刘建勋,湖北第一书记赵辛初兼任。他们不负责军区具体工作。没多久,上级将二炮政委吴烈调任武汉军区担任政委。等于是军区有4位政委,只有王平和吴烈专职军区工作。

1977年9月,王平被任命军区第一政委后,就接到叶帅、邓副主席的谈话,要他调去总后勤工作。这个单位问题棘手,留下不少历史问题,而且要抓干部建设工作。从10月叶帅对他谈话后,11月邓副主席又找他谈话,到12月交接工作后,到总后上任。

相比王平调离有一个缓冲期来说,吴烈就很急迫。

1975年之前,他在二炮担任政委,也就是现在的火箭军。因为工作受到阻力后,调去武汉军区工作,负责干部工作。

在这里工作2年,熟悉军区的各项工作,但在1977年9月接到调令,担任北京军区副政委兼卫戍区政委。

吴烈在战争年代就是干警卫工作,解放后曾经担任过首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当时,卫戍区建制是正军级。1966年扩编为兵团级时,他已经离开5年多了。

如今,上级再次调他到卫戍区,从个人内心来说更愿意留在军区,卫戍区工作压力很大,而且在特殊时期处理更多棘手的工作,一般人还不容易胜任。但上级将卫戍区军政主官换下来,由过去卫戍区司令傅崇碧继续担任司令,吴烈担任政委。

上级下达限期3天到任,情况很紧急,他希望给一个缓冲期,交代一下工作。让军区司令给罗秘书长转达,罗秘书长直接找吴烈通话,先来报到,日后交接工作。

卫戍区虽然名义上隶属北京军区,实际业务由总部下达,军委直接领导,他们负责中央首长以及各要职部门警卫工作。虽然特殊时期过去,可很多工作需要快速处理,也只好同意。

1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