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华裔科学家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吗?

世思岸 2025-04-23 09:37:19
4月2日,特朗普发起新一轮面向全世界的世界贸易战,我有一个宏大的写作计划,因为这事儿实在太大了。对中国某些商品征收的关税最高已达245%,我敢100%的肯定,这个数字一定会写入未来的经济学教科书。 我在静思有我主号和静思有我小号上都开辟了中美贸易战专辑,我的写作大约分成五大块,第1部分,从战略上藐视敌人的角度写中国必胜,第2到第5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写战术问题。 然而,我第1部分还没有写完,因为只写了三篇文章,美国就已经展示出全面退却的迹象。他宣布暂停对75个国家和地区对等关税90天,以及对价值3,30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无限期豁免对等关税和以前加征的其它名目的关税。 除了这以外, 4月16日,日本的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这样一个部长级人物,到美国去做初次贸易谈判,特朗普突然亲自参加谈判。特朗普的屈尊表明了他的心虚。 4月17日,特朗普又说他会在一个月之内与中国达成协议。这明显是扛不住了,用这样的话在安抚美国国内的民心。但我认为他这话地地道道地不靠谱。我在北京没有熟人,我在美国没有卧底,但是我愿意在这里打一个赌:从4月17日算起,一个月之内他肯定没办法跟中国达成协议。如果我赌错了,我会专门写一个检讨。 所以,贸易战的事我真的不想再写了,没意思。 原本中国要大干一场的,连我这样的网民写个作文都准备大干一场,结果刚刚开始,敌人就要撤。 那么我今天说点别的。 这几天世界媒体都在广泛报道,在3月底美国联邦调查局又对一名华裔科学家抄了家。这名科学家叫王晓峰,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计算机学科任职长达20年,是一个知名教授。 抄家的理由和过去几年美国干同样的坏事的理由相同,说他从中国拿了经费却没有披露。 这样的故事,从特朗普上一任期开始,在美国已经上演过很多回了。 比如,2018年4月就被抄家的美国华裔教授胡安明,被抓的理由也是说他没有披露在中国的一所大学的兼职活动。而事实上,正如胡安明所在的田纳西大学在法庭上作证时所说,学校的规定是要披露在田纳西大学以外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工作,而胡安明在北京的那份工作收入不到2000美元,自然没有必要披露。 尽管如此,美国联邦调查局还是照样抓人,照样抄家,然后就是教授被停职或者解聘,然后就是漫长的法律诉讼。对于胡安民来说,官司打了三年,终于法院判定他无罪。 但是你想想,人这样被折腾三年,即便是被判无罪了,自己就没有损失吗?名誉上的、经济上的、心情上的…… 我估计,今年3月底新被抄家的华裔教授王晓峰接下来的命运,跟胡安明不会差太多。 而王晓峰也不过是美国从2018年开始的中国行动计划的被抓的2000多名科学家当中的普通的一员。 然而,这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因为这说的是过去,我现在想展望一下未来。 美国的这个行动从2018年11月份开始有一个专门的代号叫:中国行动计划。 在有这个代号之前的2018年4月,胡安明就被抓了,说明这事儿一直都有。然后就正式有了代号。正式有了代号之后,那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然后呢,美国人也在反思。在2022年,拜登当总统的时候,暂停了这个中国行动计划。 请注意,是暂停,不是停止。 再然后呢,特朗普又当了总统,他也没有正式宣布重启中国行动计划,但是事儿在正常干。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事儿不会简单的消停,只会在情节的严重程度上有起有伏。 所以,未来,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华裔科学家的人,抄华裔科学家的家。哪怕最终大多数都被法庭判定为无罪,但这事儿,美国一定会坚定地干下去,长期地干下去。 这才是我们分析美国值得最关注的一点。 美国现在唯一可以拿出来嘚瑟一下的地方就是高科技。可是,这样对待科学家,使科学家们风声鹤唳,夜不能寐,他的科技还怎么保持优势? 这几年总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在中美博弈当中坚信中国必胜?我就是从这样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当中感受出来的。 2021年11月28日,美国以抓捕华裔科学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行动计划已经执行三年了,《纽约时报》援引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的话这样评论这件事: “我们搬起石头砸的不是自己的脚,而是自己的头。” 这话,像一个科学家说的话,有文化! 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头,但如果把社会当成一个整体,科学家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头,肆意妄为的抓捕科学家,就是砸这个社会的头。 天天砸头,还能活多久?还能再次伟大吗? 所以我觉得,美国再次伟大的事儿,大概率要黄。 但美国二战以后在世界称王称霸的原因却值得人分析和深思。 我想起了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和苏联抢德国科学家的事。 1945年4月,一帮德国科学家在德国巴伐利亚山区撤退,他们的目的地自然是当时的德国首都柏林。 然而当他们走到加米斯镇的时候,就失去了方向,因为希特勒自杀了。 怎么办?他们的头深思熟虑之后认为,不能向苏联投降,因为德国和苏联苦大仇深。也不能向英国投降,因为他们这帮人研制的v2导弹曾经把英国伦敦炸得一塌糊涂,死伤无数。 于是这个头让他的亲弟弟骑着自行车下山找美军投降,可是他们找到的美军第44步兵师并不接纳他们,于是这个主动投降的弟弟开始大喊大叫说,我哥哥是谁谁谁,我哥哥发明了v2导弹,我们要向你们投降。 这番话被从这里路过的一名美军上校听到了,这名美军上校立刻对这人很感兴趣,立刻让这人带他上山,见到了他的哥哥,然后一拍即合。 然后,这群德国科学家就被美国笑纳了。 这名美军上校举世闻名,中国人更是耳熟能详,他叫:钱学森。 钱学森那次的偶遇绝不是偶遇。在德国即将战败的情况下,美国战略情报局和联合情报调查局共同发起回形针行动。钱学森就是这个行动组的36名成员之一。 原本是要去抢,没想到运气这么好,竟然偶遇了。 而钱学森偶遇的那帮人的头,名叫冯·布莱恩。 如果你不熟悉这个名字,那么你一定知道人类第1次登上月球这事儿。 是的,人类在1969年7月首次登上月球,所搭乘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就是这个冯·布莱恩牵头设计的。 不过,当时美国到德国去抢德国科学家,事情做的并不彻底。因为当时钱学森在美国的军衔只是上校,权限太小,只能从冯·布莱恩的团队里面挑选126人,其他人就不接纳了。 那冯布莱恩手下剩下的那些人,后来到哪里去了呢?回答是:苏联。因为紧接着苏联红军也到达了,苏联红军肩负着同样的任务。 相对于美国,苏联只是对德国科学家捡了个漏。 但即便是捡漏,苏联人后来也在这帮德国科学家的帮助下,陆续试验成功了p1、p2等短程弹道导弹。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钱学森悄悄在一个香烟盒上写下了要回祖国的愿望,这个消息立刻飞跃浩瀚的太平洋传到中国最高层,经过周总理亲自指挥的复杂交涉,中国用十几名被俘的美军飞行员换回了钱学森。 钱学森回国主持和引领了东风系列导弹的研发。东风1号、东风2号、东风2甲、东风3号、东风4号、东风5号、东风15、东风17、东风21D、东风26、东风31、东风31A、还有去年国庆节前夕试射的东风31AG等系列导弹,前赴后继,划破天穹,威震敌营。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中国拥有、美国没有的让美军闻风丧胆的高超音速武器,所依据的理论是: 钱学森弹道。 回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东风导弹研制的起步阶段,苏联人在捡漏的德国科学家的帮助下研制成功的p1、p2弹道导弹,都是中国开发东风1高、东风2号导弹的老师。当时苏联人把这两型导弹送到中国,中国的科学家在钱学森领导下把他们研究了个底儿朝天,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 从我说的这个事件轮廓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钱学森,还是冯·布劳恩,还是苏联捡漏的那批德国科学家,都对中国、美国、苏联二战以后的国家命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这帮科学家,我敢100%的肯定,我们今天的世界一定不是现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完全可以说,得科学家者得天下。 今年3月底美国抓捕华裔科学家王晓峰事件,意味着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实质上已经重启。 而经历了2018年启动,2022年暂停,2025年实际上已经重启这样的折腾,意味着美国的这个行动将长期存在。 以科学家的头脑,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一定能够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次抄的是王晓峰,下一次突然被抄家的,难道不会是我吗? 那么,待在美国搞科研,还有意思吗? 良禽择木而栖,这是必然的规律。 美国的科学家流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世界各国恐怕都要像当年的美国和苏联那样,做好接纳这些科学家的准备。 美国,能再次伟大吗? 中国,准备好了吗?
0 阅读:3

世思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