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仓山区北部的闽江南岸,有一处古渡口名为龙潭角。据《福州百科全书》记载(第352页),这一名称泛指仓前路末端至上渡路首段,以及龙潭路两侧的特定区域。
龙潭角原名龙潭窟,其历史可追溯至《榕城考古略》的记载:“龙潭窟位于望北台岭下,相传有龙蛰伏于此,每逢大旱祈雨皆应,江北居民因此称其为龙潭。”至于“窟”字之由来,则因古时此处有一块岩石直插江边,岩底藏有窟穴,传说中龙即蛰伏于此。而这条江流曾名白龙江,台江大庙山尚存钓龙台与钓龙井,相传井底可通江底,直达龙潭窟。
在福州方言中,“岩”与“潭”、“窟”与“角”发音相近,龙岩窟之名逐渐演变为龙潭窟,最终定名为龙潭角,这一地名的演变过程清晰可见。民间流传着“闻山沉在龙潭角,三千年一度开法门”的传说,此传说与陈靖姑的传奇故事紧密相连。阊山作为福州的道教圣地,在《闽都别记》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书中将龙潭窟下方描绘为阊山的神秘法门,每三千年方开启一次。陈靖姑在求师学法之际,曾有幸见证此法门开启。作为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古时龙潭角江面水流湍急,漩涡密布,船只沉没事件频发,从而衍生出诸多令人费解的奇异传说。
随着万寿桥的建成,龙潭角的交通地位逐渐式微,周边民居开始增多。现今,南区自来水厂的进水站便坐落于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核心人物郑祖荫的故居旧址之上。此处还架设有一座悬索桥,直通江心的爱情岛公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