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远新,老家在湖南湘潭,他老爹是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民,老妈是中共的地下党员朱旦华,换句话说,他就是毛主席的亲侄子。
毛远新在“文革”那会儿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当过辽宁省革委会的副主任,还做过沈阳军区的政委和政治部的二把手。后来,他变成了毛泽东的“贴心助手”,深得毛主席的信赖。
1976年10月6号,“四人帮”垮台以后,毛远新就被隔离审查了,到了1986年,他被判了17年的牢。
1993年秋天10月份,毛远新被调到了上海汽车工业的一个质量检测单位上班,后来在2001年,他正式结束了工作生涯,退休了。退休的日子里,毛远新常常会和他的姐夫曹全夫等人一块回到韶山的老家,去缅怀他们的亲人,也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
2010年10月份,毛远新再次回到了韶山。这次,有湖南的领导一路陪着他,一块儿去瞻仰了毛泽东的铜像,还献上了花篮。等他们走进毛泽东纪念馆,毛远新瞧见了大伯生前留下的一件东西,突然间就大哭起来,情绪特别激动。
周围的工作人员被毛远新这一下子的举动给整懵了。大家伙儿赶紧追问到底咋回事,毛远新这才开口说了他和这件遗物之间一段没人知道的过去。
对毛远新而言,这是一辈子都放不下的遗憾。
【一、辜负毛泽东疼爱的毛远新】
1941年2月份,毛远新来到了这个世界,出生地是新疆。
那时候,他的父亲毛泽民和母亲朱旦华正在新疆忙着搞革命。
过了两年,军阀盛世才突然变了脸,跟共产党翻了脸,把在新疆干活的共产党员全给逮了起来。陈潭秋和毛泽民一家三口,也没能幸免。
在1943年的9月,一场悲剧在新疆迪化上演。毛泽民、陈潭秋等坚定的共产党人遭到了盛世才的残酷杀害。而那时,朱旦华怀中还抱着不满三岁的毛远新,一同被迫继续坐牢,经历着无尽的苦难与煎熬。
1945年夏天7月份,多亏了组织的全力搭救,那些本来可能会被盛世才处决的共产党员,终于重获自由。转眼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的7月11日,朱旦华领着儿子毛远新,一块儿回到了延安。
过了几天,毛主席就叫上朱旦华和她儿子,一起到杨家岭来玩。
那时候,毛远新才四岁多点。毛泽东头一回在杨家岭的窑洞外面见到这个小侄子,一下子就愣住了,好长时间都没缓过神来。
毛远新也仔细端详着这位从未见过的伯父,两人虽然初次见面,但在心里头却莫名地有了种特别的牵绊。
对毛主席来说,毛远新尽管才四岁大,可他那圆嘟嘟的小脸蛋,加上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简直就跟自己弟弟毛泽民小时候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毛泽东一把搂过侄儿,乐呵呵地说:“来,让我仔细瞅瞅润莲这孩子的模样。”
毛远新特别大方,直接就问:“大伯,为啥您有两个名字,一个叫毛泽东,一个叫毛主席呢?”
小孩子说话没遮拦,这话让毛泽东乐开了花。
打从第一次见面,毛泽东一家就对毛远新特别喜爱。他的姐姐李讷,只比他大半岁,两人特别合得来,老是待在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学习。
1949年6月份,朱旦华跟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亲戚,也就是他的堂弟方志纯成了家,然后他俩一块儿去了江西南昌开始新的工作。
这一年七月份,毛远新也被安排到了他妈妈那儿。
一到南昌,毛远新就觉得那儿湿漉漉的天气真让人难受,而且他还听不懂老师和同学们讲的江西方言。这样一来,他在过日子和念书上都碰到了好多麻烦。他也跟妈妈朱旦华抱怨过这事儿。
朱旦华心里琢磨着,毛远新说到底还是毛家的血脉,她老早就盘算着要把毛远新送到他伯父毛泽东那儿去,就是一直等不到合适的机会。
1951年的时候,朱旦华要去参加全国妇联的会议,这事儿被毛远新知道了,他就缠着妈妈,说啥都要跟着去北京。小家伙还一个劲儿地嚷嚷,说想回北京育英小学继续上学呢。
国庆快到的时候,毛远新跟着妈妈朱旦华又回到了北京。
到北京第二天,康克清,朱德元帅的夫人,她摸了摸毛远新的脑袋,转头跟朱旦华说:“你带着孩子去妇联开会,多累赘啊。要不,我把远新送到他伯父家去,咋样?”
那天晚上,康克清一回中南海,立马就把毛远新带到了丰泽园。
李讷一见到堂弟毛远新,话匣子就打开了,说个没完。毛主席瞧见毛远新也是满心欢喜,这份喜悦甚至让他暂时忘却了毛岸英牺牲带来的悲痛。
妇联的活动搞完后,朱旦华就去了中南海找毛泽东,打算带着毛远新一块儿回南昌去。
毛泽东很关心地问了问朱旦华,在南昌的工作和生活怎么样,还特地问了问她侄子毛远新上小学的情况。
朱旦华随口说起,毛远新有意愿转回北京育英小学继续学业。
毛泽东瞅着侄儿,乐呵呵地说:“要是留在北京啊,那你就成了温室里娇滴滴的花儿了。跟妈妈去南昌吧,那样能历练历练,见见世面的风雨。”
毛远新响亮地回应:“我不住你这儿,我住学校呢,咋就成了被呵护的小花朵啦?”
这话把毛泽东逗得哈哈大笑,江青心想,毛远新留在中南海能让毛泽东心情更好些,于是她就悄悄把朱旦华拉到旁边,跟她说,想让儿子留在北京。
毛远新十岁那年,搬进了中南海,并且重返了北京的育英小学继续学业。
跟毛泽东一家同住的日子里,毛远新受到了大伯父毛泽东特别的关心和照顾。毛泽东对他真是没得说,从生活到学习,都关怀得无微不至。毛远新能感觉到,这位大伯父是真心实意地在为他好,时刻都在着他的成长和进步。这种来自长辈的温暖和爱护,让毛远新心里暖洋洋的,也让他更加珍惜这段难得的时光。
毛泽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工作一大堆,但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找毛远新坐下来,给他讲些故事。他总叮嘱毛远新,要学会吃苦耐劳,勤奋学习,不能骄傲自大,更不能仗着自己的身份搞特殊,享受特权啥的。
在北京城里转悠时,毛泽东老爱带着毛远新这个小跟班,一家子其乐融融。毛远新特别自然,跟李敏、李讷一样,管毛泽东叫“老爸”。
等毛泽东长大后,他在跟毛远新聊天或者写信时,常常自称“爸爸”。
1954年那会儿,毛远新完成了育英小学的学习,直接就被选中去北京101中学继续深造了。
1960年的时候,毛远新完成了高中的学业,随后接到通知,说他可以直接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继续深造,不用参加一般的考试选拔。
哈军工是陈赓大将军在50年代创办的一所我国顶尖的军事科学学校。那时候,不少中央领导的孩子们都选择在那儿求学。
毛远新跟伯父毛泽东说了自己被保送到哈军工的事儿,但毛泽东听后没啥大不了的反应:“靠国家保送上大学有啥了不起的,真有能耐就自己考。你看你堂姐李讷,她就是自个儿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的。”
大伯的一席话让毛远新燃起了斗志,就在那一年,他靠着自己的勤奋,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专业是无线电技术。
1961年新年那天,毛主席正在广州忙着开会,他就把毛远新也叫到了广州一块儿。
到了广州,毛远新碰到了好几位以前中小学时候的同学。
大伙儿凑一块儿,七嘴八舌地问着彼此都在哪儿上大学。一聊之下,毛远新这才察觉到,原来大部分人都是哈军工的学子。于是,大伙儿都撺掇着毛远新,让他从清华转学到哈军工来读书。
毛远新心里头也琢磨着这事儿,不过他觉得还是得先问问他大伯毛泽东怎么看。
毛泽东知道毛远新心里怎么想后,温和地跟他说:“陈赓那边还愿不愿意收你,这个我不太清楚。但如果他乐意要你,我这边是完全没意见的。”
之后,叶剑英元帅的公子叶选宁给陈赓大将打了个电话。陈赓在电话里乐呵呵地说:“听说清华的学霸要来咱们哈军工深造,我当然举双手赞成,热烈欢迎啊!”
毛远新在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学了大概有半年,然后就转学到哈军工去了,改学导弹系的无线电控制技术。
毛远新转学去了哈军工,由于他之前学的无线电专业,基础学科都是相通的。到了新学校,他的学习成绩依旧很出色,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每学期一回北京,毛远新就会拿着好多奖状去给大伯毛泽东瞧瞧。
毛泽东心里头其实是挺高兴的,但嘴上还是谦虚地说:“这些奖状啊,说白了就是些表面的东西,实际上没啥大用处。”
1965年快结束的时候,毛远新去了黑龙江的巴彦那边,参加实际的劳动工作。
第二年,毛远新在哈军工的学习生涯圆满结束,成功拿到了毕业证书。根据学校的安排,像他这种表现优异的学生,本该被派到一个科研单位去工作。
有天晚上吃饭时,毛泽东问侄儿毛远新将来打算去哪儿工作。听说他要去研究机构,老人家就摆摆手说:“小伙子,不吃点苦怎么成长呢?刚从学校毕业,对工人、农民、士兵的生活都不了解,以后怎么能把工作干好呢?”
你军事学院都念完了,那肯定得直接去部队啊。
大伯毛主席发了指示,毛远新只能乖乖听话,去了云南边防的一个炮兵连队,干起了操炮手的活儿,跟大伙一样,都是普通一兵。
1966年1月底,毛远新换上了一套刚做好的军装,从中南海出发,一路前往南昌,目的是去看望他的妈妈朱旦华。
路上,毛远新意外碰到了大伯父毛泽东,接着他头一回踏上了回韶山老家的路。
1967年5月份,毛远新回到了北京,他跟毛泽东讲了讲东北那边的情况。
没过多久,有了江青等人的撑腰,才27岁的毛远新就走上了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还有辽宁省区委政委这些大位子上。
到了20世纪70年代那会儿,毛远新在那个动荡时期做了不少大错事。
1975年过完春节,毛主席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根本出不了门,就连说话都变得不利索,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出来。
他打算挑个人来当他和中央政治局之间的传话筒,这个角色挺关键,得找个靠谱的,毛远新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那时候,毛远新就像是中央政治局和毛主席之间的桥梁,他传达给毛主席的话,那可是能起到大作用的。
1976年9月9号,毛主席因为生病离开了我们,这让那些想搞破坏的反革命团伙更加急着想要掌控党和国家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毛远新还是没能明白当前的形势,做了一些不正确的决定。
1976年10月6号,“四人帮”被完全打垮了。那时候,这批搞反革命的家伙被一下子清除干净,毛远新受到“保护审查”也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儿。
毛远新因为是毛主席的亲侄子,所以他跟那些反革命的人还是有所不同的。在秦城监狱的时候,他得到了挺不错的对待。
1987年的时候,毛远新的妈,朱旦华,给上面写了封信。她说想让毛远新转到江西南昌去坐牢,这样她就能常常去看看他了。
上级批准了她的这个请求。
1993年,毛远新终于结束了长达17年的牢狱生活,这17年是从1976年他接受审查时算起的。他出来后,就跟组织说,想找点活干。
后来,毛远新用了个新名字“李实”,跑去上海的一个研究所上班了。
他原本是哈军工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进了研究所没多久,就在工作上挑起了大梁,成了大家公认的技术能手。好多年轻同事遇到难题都去找他帮忙,毛远新特别乐意助人,每次都耐心细致地帮大家解决各种问题。
所以,毛远新经常得到表彰,被认为是优秀,他在研究所里特别受人尊敬。
2001年的时候,已经60岁的毛远新决定不干了,他选了退休这条路。
毛远新退休后,每个月都会收到一笔养老金,他和老婆孩子在上海过着安稳的日子。
【二、睹物思人,毛远新看到毛泽东的遗物,当即泣不成声】
毛远新好几次回过韶山老家,头一回是在1966年。那时候他正打算赶去云南的军营,结果大伯毛泽东让他先回韶山的老房子看看。
1990年冬天刚开始那会儿,毛远新又一次回到了韶山。这回,他不仅自己来了,还带了老婆孩子,以及他姐夫曹全夫,一块儿来给逝去的姐姐毛远志安置骨灰。
毛远新后来住在江西南昌,因为南昌离韶山不算太远,所以他每年都会抽时间回韶山看看。
1998年12月26日晚上,毛远新他们抵达了韶山的铜像广场,那时候,广场上好多人都在盯着他们看。
其实,大家都在自觉地盼着毛远新能放出今晚第一颗象征开始的红色信号弹。
因为毛远新的特殊身份,大家就把对毛泽东那份深厚的感情,也倾注到了他身上。
毛远新眼眶泛红,高高举起了发令枪,刹那间,鞭炮齐鸣,响声震耳欲聋,像潮水般汹涌而来。
2010年11月10号那天,毛远新又一次回到了韶山老家。他去参观韶山毛泽东遗物馆,结果在里面意外发现了一件以前没见过的毛主席生前的老东西。
这块旧东西是毛主席以前用过的手表。
看到这块手表,毛远新突然心里难受得不行,眼泪止不住地流。可能是看到这东西就想起了某个人,又或者是回忆起了一段没多少人知道的过去。他边哭边跟旁边的工作人员讲起了以前的一段事情。
1945年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咱们国家的头头脑脑们,从延安跑到重庆,跟蒋介石商量和平的事儿。
到了重庆以后,郭沫若发现毛泽东手上没戴表,这样看时间就不太方便了。郭沫若想了想,就把自己刚入手的一块新手表从胳膊上褪下来,直接递给了毛泽东。
毛主席一开始说啥也不肯要,可郭沫若先生却说:“我给您这块表,真没想着跟您套近乎。这次去重庆,事情太大了,您得时刻盯着时间,千万别耽误了行程,给蒋介石他们抓住小辫子。”
毛主席听了这话,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头一回收下了郭沫若送来的这份心意。
从那以后的好多年,毛泽东始终都戴着那块手表。
到了20世纪70年代,毛主席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那块戴了整整30年的手表已经非常老旧了,可他还是坚持不换新的。
毛远新多次表示,他想用自个儿的薪水给大伯毛泽东买块新手表,但大伯却婉拒了他的好意。
毛远新想了想,觉得换个新表带也行,但没想到这个请求还是被毛泽东给否了。
琢磨半天,毛远新打算去找位裁缝师傅,让他帮忙把那块手表的旧表带好好拾掇拾掇,把多余的边边角角都给修剪掉,好让毛泽东戴着能舒坦点儿,同时也省得花冤枉钱。
毛远新正忙着修那块手表,但遗憾的是,还没等他搞定,毛泽东就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
回想起过去的事儿,毛远新眼眶就湿润了,他跟工作人员坦白说:“这事儿我一直后悔,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我答应过他老人家,要拿去修修那块手表,结果却没办到。”
现场的工作人员赶紧上前劝慰,毛远新的心情这才慢慢恢复了平静。
毛远新在那个特别的时代里,算是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和毛泽东一起生活了好多年。这段日子对他来说,真的是非常珍贵,就像是得到了个无价之宝。
说实话,毛远新在那个政治大背景下,没守住自己的底线,真挺对不起毛泽东对他的宠爱和看重。
不过,毛远新对他大伯毛泽东的感情,早就不再是简单的侄子和伯父之间的亲情了。
那个人已经不在了,过去的事情也过了好多好多年。
就盼着毛远新能把毛主席的那种红色精神好好传下去,多记录点回忆录,给后人看看一个更贴近生活的毛泽东是啥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