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9年3月份的一天,江泽民在湖南的省委头头熊清泉等人的陪伴下,坐着辆游览车抵达了韶山。
这次去韶山玩了一趟,江泽民心里挺有感触的。他逛了毛主席在韶山的老家和其他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地方,然后回到长沙。在湖南省委的招待所里,他找了个会议室,跟大家开了个小范围的聊天会。
会议上,江泽民主要谈到了毛岸英的一封信里的内容。
在韶山游览期间,江泽民遇到了哪些事儿呢?他提到的那封信,是毛岸英写的哪一封?那封信里头,又埋藏着哪些过去的故事?究竟想传达啥意思?
【江泽民韶山行后,复印了毛岸英的一封信】
3月里的韶山,天气还带着冬天的尾巴,冷飕飕的。一听说“江总书记到了”的好消息,在韶山冲里传了个遍,大伙儿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一股暖流涌上来,热乎乎的。
下午时候,江泽民迈步朝着毛主席小时候游过泳的那个池塘边走去,接着就朝着毛主席的老家大步流星地前进。这时候,韶山冲的乡亲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江泽民见状,也笑着向大伙儿摆手致意。
江泽民去毛主席以前住过的地方看了看,他一件一件地认真看屋里的老物件,还时不时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毛主席回到韶山时是什么样的情景。熊清泉就给他讲,1959年6月份,毛主席回韶山时写了首《七律·到韶山》。江泽民听后,笑着点了点头,说:“毛主席那首诗,我现在都还记得呢。”说完,他就开口背了起来。
梦里往事如烟散,回想老家已三十二载。那时农奴起义红旗扬,霸主却狠心鞭子高挂空中荡。
壮志豪情源于无数牺牲,胆魄能让天地日月改容颜。乐见稻谷翻滚层层浪,夕阳下英雄遍地忙田间。
之后,江泽民亲笔写下了“展现壮志凌云甘于献身,勇于开创天地新貌的革命气概”,并将这幅字赠予了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他强调说,“韶山精神,核心在于拼搏、奉献,还有那份无畏的牺牲!”
第二天一大早,江泽民亲自跑到韶山,主持了一场关于农村社教和党建工作的聊天会。会上,他大力赞扬了“韶山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江泽民讲过:“毛主席的家庭真的非常伟大,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主席家里前后有六位亲人牺牲了,包括他的亲弟弟毛泽民、毛泽覃,还有亲妹妹毛泽建,爱人杨开慧,以及侄子毛楚雄和长子毛岸英等等。这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是个非常深刻的教训。而且,这件事对于教育全党干部,还有教育子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的一番讲话,让韶山人民深深记在了心里,成为了他们永远忘不了的回忆。
江泽民告别韶山之后,坐车直奔湖南省委的招待所。到了那儿,他专心听了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情况介绍。在交谈过程中,聊到干部队伍要保持廉洁这个话题时,他强调:
我现在来念一念毛岸英同志给他表舅写的信里面的几段内容。这封信写于1949年10月份,现在就放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供大家参观。
向三立的爸爸是向理卿,他以前给毛主席帮过大忙,对革命有贡献。那么,向理卿找毛主席提要求的时候,主席是怎么回应的呢?
【向理卿给毛主席写信,请他为三儿子向三立安排工作】
向理卿是杨开慧母亲的兄弟,也就是毛主席的妻舅。革命风暴席卷那会儿,向理卿没少伸手帮衬毛主席一家。向理卿这人挺机灵,在单位里是个小职员,手头攒下了些积蓄,家里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向理卿有四个娃,老大叫向钧,老二向复,老三向三立,老四向理纯。这里面,最出色的要数老大向钧了。向钧在1922年就加入了共产党,还做过湘潭县和衡山县的党委书记,可惜1928年的时候就牺牲了。向钧这一走,向理卿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后来他就带着全家回了老家。因为战乱不断,加上自己年纪大了,向家慢慢就穷困潦倒了。
家乡一解放,向家就被政府认定为烈士家庭,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帮扶,但关于烈士的抚恤金,那会儿还没能落实下来。向理卿一家,就靠着老二那点不多的工资生活,这笔钱对他们来说真的太重要了。没办法,向理卿就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说了说自家的难处。
国家刚成立那会儿,啥都得从头开始搞。土地改革那会儿,向理卿因为以前是个小职员,家里条件还算可以,就被归到了“中农”里头,因为这,他受了不少冤枉气。后来,向理卿又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说想上北京去,还请毛主席帮他三儿子向三立找个活儿干。
毛主席看了信,就回了话,跟向理卿先生说,您要是想来北京,还是先别来了。现在北京人多工作少,还是希望您在当地好好干活。没过多久,毛主席吩咐秘书给向理卿先生寄去了200块钱,让他补贴家里用。
向理卿接到毛主席的回信,还有钱款那事儿,没多久就在向家的亲戚朋友间传开了。大家伙儿觉得向理卿和毛主席挺近乎,于是都上赶着跟他套近乎,还把些值钱的东西放到他家寄存,生怕自己哪天就被打成地主或者富农了。
事情竟然那么快就被老百姓给捅出来了。土改的人立马跑到向理卿家,把那些钱财物品都给收了。向理卿当然不乐意,跟他们吵了起来。一着急,向理卿就掏出了毛主席给他的亲笔信,想证明自己和毛主席的关系不一般。
那时候,土改负责人正火大呢,瞄都没瞄一眼,直接就把信搓巴搓巴扔一边了。过后,他好好地把向理卿训了一顿,说他立场不坚定,给土改添乱了。
向理卿真是气得不轻,立马提笔给儿子向三立写了封信,说这回非得去北京不可,老家是实在没法再待了,一分钟也不想多留。
1954年春天,向理卿终于被向三立接到了北京一起生活。在北京的日子里,他还有幸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特别尊重这位老前辈,问了许多关于向家近况的问题。聊到乡下土地改革的时候,向理卿的情绪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看到向理卿生气的样子,毛主席连忙劝慰他。
心放宽些,眼光放长远点,别为小事气坏了身子!我之前给柳亚子先生写了首诗,里头有两句是这么说的:“抱怨太多小心伤身,美景还需长远看。”你可以琢磨琢磨这两句话。
讲完后,毛主席顺手给向理卿递了杯茶。这时,向理卿也缓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刚刚在主席面前失态了,连忙自责道:“真是年纪大了,动不动就心急火燎的。”
后来,向理卿在北京航空学院的宿舍安顿了下来。那儿环境挺不错,空气清新,很适合悠闲地过日子。因为他家是烈属,经当地政府安排,向理卿就成了居民小组的头儿,每个月能领到50块人民币的生活补贴。
【向三立想在北京参加革命工作,求助于毛岸英】
向三立是在1917年来到这个世界的。他小时候,家里条件还不错,有机会读了些老书,学会了写字和算数。他打小就知道,自个儿的爹和毛主席一家挺有渊源,而且,他大哥向钧还是个革命烈士。所以,向三立很早就开始琢磨起革命的事儿来了。
抗战一开始,向三立就琢磨着去延安投身革命。他跑到长沙,想去找八路军在湖南的联络点,可巧了,赶上长沙那场“文夕大火”,联络点临时搬了家。向三立转悠了大半天,也没碰上负责人徐特立他们。
没法去延安了,他只能在长沙想办法找个活儿干。
1938年那会儿,日本鬼子的飞机在长沙城里头拼命扔炸弹,炸得那叫一个惨。向三立呢,他没个安稳日子过,就琢磨着从武汉绕去郑州,然后再想办法去西安,最终目的是要去延安。但问题是,日本鬼子那时候正猛攻中原呢,去郑州的路,特别是那铁路,早就给炸断了,想走都走不了,出行真是难上加难。
正当向三立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咋办的时候,他碰到了以前教过自己的一个老师。这位老师给他指了个方向,建议他去安化继续深造。向三立一听,立马就去了安化。到了那边,他一边上学,一边还读了不少有深度的书。不过,他心里头一直惦记着去延安这事儿,始终没有放下。
向三立给在湖南找工作的二哥向复写了封信,想问问他的看法。向复回信劝弟弟说,延安那边日子苦,去了也不一定有工作,而且现在路上查得紧,要是让人知道你是“共产党要犯”向钧的弟弟,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你还是别去了。
我给弟弟找了个工作机会,跟他说广东韶关那边有我一个同学,在盐务局工作,可以去找他,看看能不能谋个生计。
到现在为止,向三立在盐务这行已经干了十多年的活儿。等武汉那边一解放,正在广州盐务局忙活的向三立听说毛岸英在武汉,他就赶紧给毛岸英写了封信。信里头,他主要就是跟毛岸英问了声好,还拜托毛岸英帮他给毛主席带去问候。
向三立是杨开慧的亲戚,是她表弟,他小时候曾和毛岸英一起玩过一段时间。他们俩那时候关系挺好的。
1949年8月份,毛主席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发了封电报,顺便也问候了杨老夫人和其他家里的亲戚朋友们。就在那一年,杨开智和他妈妈打算给毛主席送上祝福。这事儿让向三立知道了,他也琢磨着一块儿去北京瞧瞧。他讲道:“我以前老想着投身革命,好几次打算去延安,结果都没去成。现在好了,全国都解放了,我终于能圆梦去北京了。”
在去北京之前,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想到北京找份工作的意愿。毛岸英在回信里提到,北京人多事情也杂,建议他先在长沙找工作,先别急着来北京。这封回信是王稼祥的老婆朱仲丽回长沙探亲时顺带给他的。不过那时候,向三立已经启程去北京了,压根没看到毛岸英的信。
到了北京后,向三立在三福客栈安顿妥当,他马上动手,给毛主席和毛岸英各自写了一封信,讲了自己为啥来北京以及有啥打算。过了大约一个星期,毛岸英来到了三福客栈,和他见了面。
打从1930年在长沙道别后,这舅甥俩足足有20年没碰面了。现在突然见上面,那感觉真是特别亲热。
1928年春天时候,杨开慧领着岸英、岸青还有岸龙这三个小子,去了表舅向理卿的家里。那时候,毛岸英也就7岁大,而向三立呢,已经是个12岁的小伙子了。他俩在那一块儿待了近一年,整天形影不离的,感情好得不得了,成了铁哥们儿。
这次碰头,他俩聊起了好多以前的事儿。唠了老半天,毛岸英开口道:
你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岁,并且在湖南安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家里也有一些负担。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你还是留在本地工作比较好,不太适合来北京。
向三立硬是要说:
岸英啊,我老早就琢磨着来北京,投身革命干点事儿。现在既然已经到这儿了,你就帮我琢磨琢磨,看能不能找个活儿干。这样等我回家的时候,也好跟家里人有个说法。
毛岸英瞧着表舅说话挺真诚,就讲道,现在很多新单位都在搭班子,正缺技术人员呢。你这么多年在盐务那块儿管账,肯定能派上用场。要不我帮你搭个线,想法子给你安排安排。
走的时候,毛岸英特意给了向三立一个号码,说是毛主席秘书田家英的电话,让他有啥需要帮忙的,就直接打这个电话联系。
没多久,多亏了毛岸英和田家英的周到筹划,向三立的工作有了着落。他被安排进了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干起了普通的财务会计工作。
【毛岸英给向三立写的3000字长信,值得所有青年学习】
向三立到北京工作后,和毛岸英经常碰头或者煲电话粥,聊聊天,互相给对方打气。
跟毛岸英打交道时,向三立觉得,岸英这人思想层次真高,对自己那是相当苛刻。他跟他老爹一样,心里头只有党,乐意背上“不孝顺”、“没情义”的黑锅,连亲情、友情都不放在眼里。这事儿给向三立印象老深了,特别是1949年10月24日,毛岸英给他写的那封长信,让他心里头五味杂陈,感触特别大。
这封信里头,毛岸英对舅舅杨开智提了些批评的话,这点挺让江泽民看好的。
你在信里说到舅舅“想在长沙谋个厅长之类的官职”,我这心里头真是为他感到难为情。现在这个新社会,还想着一步登天当官,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老套了,更别提还想着靠我父亲就能“走后门”上任,这种想法更是大错特错。新中国跟旧中国不一样,共产党跟国民党不一样,毛泽东跟蒋介石不一样,毛泽东的家人亲戚跟蒋介石的家人亲戚也不一样,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那种皇亲国戚仗着自己的势力捞钱,少数人压榨多数人的日子已经翻篇了。现在,是得靠自己的本事和努力挣钱的时候了……
江泽民在湖南的省委休息处读了那封信,心里挺有感触。他开口道:“洪学智跟我讲过,毛主席是怎么毅然决然地把毛岸英派到朝鲜战场,还有毛岸英牺牲的事情,听后我真的很受触动。要是咱们所有的干部都能像毛主席对待毛岸英那样无私奉献,咱们党肯定能蓬勃发展,也肯定能深得民心。”
江泽民在参观毛主席纪念馆时,从韶山管理局副局长文辉抗那里了解到了毛岸英的这封信。他觉得这封信很有意义,就让身边的工作人员赶紧复印了一份带回来。
在毛岸英给向三立写的信里头,他对舅父提的那些意见,不光能看出毛岸英个人的思想境界,还明明白白展现了毛主席对家里人、亲戚那种严格的要求,真是有着高尚的胸怀。
在信里头,毛岸英先聊起了他舅父找工作的事情,接着又提到了给烈士家属发抚恤金的事儿。毛岸英讲道,
事儿多干部少,湖南这边也才刚解放,估摸着得延后一阵。你得记住我爸有次跟亲戚讲的那话:“生活上的事儿得一块儿解决了,不能单个儿来。”
在信的最后部分,毛岸英盼着他表舅能够拼劲全力工作,真心实意地给老百姓办事。
1950年冬天,10月份那会儿,毛岸英跨过鸭绿江去了朝鲜打仗。他这一走就是好几个月,一点消息都没有,向三立心里头那个想念啊,真是没法说。
1951年春天时候,新华社的记者林亭去了向三立家串门,他压低声音跟向三立说,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已经牺牲了。一听这话,向三立心里头五味杂陈,眼泪一下子就哗哗地流了下来。
后来,向三立一直把毛岸英的那句“紧跟组织”记在心里,不停地努力提升自己。即使到了七十多岁的年纪,他还是特别想成为共产党的一员。到了1991年建党节前夕,向三立总算是圆了自己的梦想。
那一年,向三立在家里即兴写了一首诗,用来深深缅怀毛岸英烈士:
小时候的友情真的让人难以忘怀,记得在板仓分别时,树叶都已泛黄。四十年前我远走他乡,到如今,英雄般的身躯只能长眠在异地了。
每看遗嘱心里堵,情深意切真愁苦。为了中华勇向前,开放改革展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