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李陵叛汉?“叛徒”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后裔高达四百万

巨龙大世界 2025-04-12 09:46:00

公元前85年那会儿,老熟人李陵捎来个信儿,说汉武帝驾崩了。

苏武听到那消息后,心里头难过极了,差点儿没晕过去,还吐了血。这时候,他已经被匈奴关了十多年了。

公元前81年那会儿,苏武终于能回汉朝了。可要走的时候,李陵却没打算跟他一起回去,反而说了一大堆,满肚子都是憋屈和没办法的事儿。

如果不是汉朝杀了他全家,他可能就跟苏武一块回国了。他心里明白,这次一分开,以后就不可能再见了。毕竟他们属于不同的阵营,不同的国家,这意味着他们以后不可能同路了。

说白了,就是有那么两个人,他们的人生轨迹挺像的。可那时候的老百姓,对这俩人的看法却是天差地别。一个呢,大家一直夸到现在,成了传奇人物;另一个呢,那就争议不断了。

很明显,那个被大家指责的家伙,就是投了匈奴一直没回汉朝的李陵。不过说实话,李陵当时也是没办法,实属无奈之举。

【骁勇善战得赏识】

说到李陵和汉武帝之间的那道鸿沟,说到底就是一些流言蜚语给闹的。说起来,李陵那可是西汉名将李广的亲孙子,他自己也是个响当当的将军。打小他就入了汉武帝的法眼,被挑中做了侍中。

每天从早到晚地苦练,李陵不光骑马骑得好,武艺也是相当了得。在军队里头,他虽说只是个小头目,但对每个士兵都特别关心。不管是军中的兄弟还是朝廷的大人们,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

所以,汉武帝特别看重他,紧接着就安排他率领八百骑兵穿越居延,去实地勘察地形。

虽然是头一回领兵打仗,但李陵表现得既勇敢又机智,一点都看不出他有啥紧张的,他一口气带着队伍冲进了敌军地界两千多里地。不过挺可惜的,这一路上他们愣是没碰上匈奴的影子。

不过,汉武帝还是被他的勇气和决断深深打动,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汉武帝再次给李陵委以重任,让他统帅五千多人的队伍,专门训练骑射技巧,以此来壮大军队的实力。

打小起,李陵就特别佩服他的爷爷李广。他心里老想着,要是能跟爷爷一样,做个有胆有识、满腔热血的真汉子,为国家出力,打拼出一番事业,在战场上大展身手,那该多好啊。

李陵从小在家里就被教导不能怕死,得有那种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狠劲和毅力。他这小伙子,真的挺猛,不管是带兵打仗的本事还是胆子,都是顶呱呱的,本来他的未来可好了,一片大好前程等着他。

不过呢,因为年轻时候性子急,李陵在处理和其他将领的关系时,就显得有点冲动。结果,他这一辈子的好名声,就这么被年轻时候的胡闹给搭进去了。

公元前99年那年的秋天,李广利带着一队骑兵去跟匈奴打仗。打仗时,粮食和草料特别重要,所以汉武帝就找来了李陵,想让他帮忙李广利运送这些物资。但没想到,李陵却不愿意干这事儿。

他觉得自己带的那帮边关士兵,个个都是荆楚地方的猛男。里头有身手不凡的暗杀高手,也有骑术射箭一流的战士。他们力气大得能跟老虎较劲,而且经过他的调教,射箭那叫一个准,箭无虚发。

他讲这番话的用意,就是想让汉武帝明白,他们的队伍有独力完成任务的能力。不是只能留在后方做搬运工作,处理那些不重要的琐碎事情。

汉武帝没答应他提出的率领骑兵去引诱匈奴、分散他们攻击李广利大军注意力的计划。但李陵年轻有冲劲,没被拒绝打倒,他拍胸脯保证,只带五千骑兵就能把敌军老家给端了。

汉武帝见有这样一支部队,主动请缨去冒险,心里自然是乐开了花。所以,他又安排弩都尉路博德带领兵马,在路上给李陵的部队打掩护。

不过,路博德身为伏波将军,心里也有股子傲气,让他给个小辈当后盾,他觉得很掉价。所以,李陵没了后援,碰上匈奴那会儿,失败就好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那会儿刚往里头走没多久,李陵的队伍就被三万多的骑兵给堵在了两座山中间。

可这时候,李陵却一点也不慌张,他镇定地指挥士兵布置阵型进行防御。匈奴一看汉军人数少,就直接冲上来正面开打。

这场仗一打就是好几天。汉军士兵的勇猛和能力,把匈奴人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压根儿没想到,自己3万多的骑兵,竟然打不过对方只有5000人的队伍。

头一天,汉军瞅准匈奴败退的机会,立马追上去又干掉了好几千人。这一下子把匈奴单于吓得脸色都变了,第二天就火急火燎地召集了八万多兵马前来攻打。这一打就是好几天不停歇,李陵的队伍没办法,只能一个劲儿地往后撤,最后伤亡特别惨重。

打了好多天的仗,士兵们累得不行,心里头也烦得很。为了让大家重新振作起来,李陵下了狠心,他发现随军的车子里藏着几个士兵的老婆,二话不说就当着大家的面给处决了。结果第二天,汉军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一口气又干掉了三千多个敌人。

【铩羽未归等再战】

看到对方这般倔强不屈,匈奴单于火冒三丈,当即下令让军队加强攻势,趁着胜利的气势继续猛攻,铁了心要赢得这场战斗。

对方攻击愈发猛烈,李陵的队伍却碰到了更棘手的事儿。几乎每天都要打上好几仗,这让本就不多的士兵更是雪上加霜,处境变得极其危险。

这时候,李陵的队伍里出了叛徒,有个叫管敢的军官,因为受不了被欺负,干脆就向匈奴投降了。他不仅把队伍现在的状况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还背叛了李陵,把李陵打算撤退的方向也给透露了出去。

匈奴单于得知李陵那边没了后援,粮食和弹药都快见底了,于是他们立马加强了攻势,火力变得更猛了。

李陵的队伍在往南撤退的同时,拼尽全力反击敌人。他们每天能消耗掉50万支箭,战斗力相当惊人。但即便如此勇猛,还是没能抵挡住敌人的猛烈攻势,最终被对方的强大力量所压制。

虽然李陵心里头一股子豁出去的劲儿,可手头愣是没一件能用来抵挡的家伙什儿。

所以,李陵考虑到更多士兵的性命,就在半夜时分跟大伙商量,等天一亮就投降,大家各自找活路去。他还特意挑了几个人,让他们带着几颗人头回去给皇帝报信。

第二天早上,李陵把后事都安排妥当后,主动领着几个副手和十几个士兵骑马去对抗敌方的几千人马。后来,副将韩延年不幸阵亡,这让他心里彻底垮了,干脆就跳下马来投了降。

另一边,跑回来的士兵跟汉武帝讲了战场上的惨状,大家都觉得李陵八成是在战场上牺牲了。

汉武帝心里头那叫一个难过,可还没等他从这份伤心劲儿里拔出来呢,就有人来说,李陵并没战死沙场,反倒是投降了敌人,这事儿让汉武帝火冒三丈。

另外,朝廷里的那些官员都在批评李陵背叛国家。汉武帝更是觉得,像李陵这种出身显赫的将领,在关键时刻竟然向敌人投降,真是给大汉王朝丢了脸。

虽然现在没法再把他找回来,但那些在朝廷里替他说话的大臣,都被汉武帝好好地批评了一顿。

可汉武帝对李陵还是心存希望。转眼过了一年,他又派公孙敖带兵去救李陵。但公孙敖这次不但没把人救回来,反而听信了外面乱传的消息,说李陵在给匈奴训练军队,打算跟汉朝对着干。

汉武帝一听到消息,就觉得李陵反了,二话不说,就把李陵家上上下下三族都给治了罪。打那以后,李陵家里人算是声名扫地了。不论是朝廷里的高官,还是远亲近邻,都觉得李陵一家丢人现眼。

汉武帝的那个决定,让李陵对汉朝彻底寒了心。

他带领五千汉朝士兵,一路勇猛冲杀,大败匈奴,可惜因为没有后援部队,最终打了败仗。这一败,害得他的母亲、弟弟和妻子都被杀了。

李陵觉得自己对汉朝没啥对不起的,但汉武帝却那般对待他,之后李陵就干脆和汉朝不再来往了。

但事实上,给匈奴训练军队的是之前投降了匈奴的汉朝边塞都尉李绪。另外,李陵没有选择壮烈牺牲,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胆小怕事。

他表面上是投降了,但其实是在使诈,目的是为了保住性命,找机会东山再起。李陵心里头压根儿就不愿意就这么一次冲锋就丢了命,他原本打算忍辱负重,等来年再跟敌人干一场。但遗憾的是,汉武帝没让他如愿。

过了一年,汉武帝自己碰到了孤立无援的困境,这才明白李陵当初为啥会选择投降。但就在这时,公孙敖带来了一些风言风语,汉武帝一听,又气得不顾一切了。

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道消息,把汉武帝的整个安排给搅得一塌糊涂。李陵的家族因此受到了屈辱,甚至赔上了性命。这事儿还彻底打消了李陵想要打败匈奴、回国建功立业的念头。

不过,我得知苏武那家伙也在匈奴的地界上,跟自个儿一样倒霉,李陵在心里琢磨了好久,最后决定去瞅瞅他。

【下定决心不归汉】

公元前95年那会儿,北海那片大沙漠里空荡荡的,连个人影都没有,就只有十几只老羊在圈里嚼着那点儿快没了的草料。

苏武这几年过得孤单又冷清,感觉像是瞬间老了好多。他原本是汉朝皇帝派去匈奴的使臣,可没想到,一到那边就被匈奴给扣住了,回不来了。

明摆着那是一群全是公羊,可匈奴单于却给苏武画了个大饼,说:“嘿,苏武,你要是能让这群公羊生出小羊来,咱就让你回家。”这明显就是个永远也实现不了的空话。

苏武就这么待在那一堆公羊旁边,在那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过夜。他每天忍饥挨饿,饱受寒冷侵袭,身上的穿戴也从以前的华丽绸缎变成了简陋的羊皮羊毛制品,生活变得异常简陋原始。

苏武被流放已经足足有四五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他无时无刻不盼着能回到祖国。他坚持留在这个地方,眼睁睁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朋友和部下因为受不了北海的艰苦生活而离开。

过了好几年,北海那边,最后就只剩下苏武孤零零的一个人。幸运的是,有天他意外撞见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李陵。这么多年没见,真没想到会在匈奴的地界上碰到他。两人一见面,眼泪立马就下来了。

当李陵踏进苏武居住的地界,他心里头更不是滋味了。虽说自己也没啥立场让苏武跟自己一样向匈奴低头,但苏武要是真在这儿耗上一辈子,哪怕他的骨气比天高,又有谁知道呢?

而且,李陵给他带来了苏武家里最新的消息。说起来,苏武的两个兄长已经不在人世,母亲也离世了,就连他的妻子也已经另嫁他人。这么多年过去,他的妹妹和孩子们是生是死,也都没了消息。

李陵心里犯嘀咕,怕苏武在这地方耗得太久,到头来连家人一面都见不上。可他咋劝都不行,苏武就是铁了心。李陵明白,汉武帝现在年纪大了,情绪说变就变,但苏武觉得自己对国家的忠心,不是为了求啥回报。

在那寒风凛冽的野外,他俩掏心掏肺地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李陵被苏武那份坚定不移的忠诚给打动了。这时候,李陵心里头反倒觉得自己挺不是人的。

送完别后,李陵悄悄安排妻子给苏武送了些牛羊,里头还特地掺了几只母羊。李陵这是变着法儿地帮苏武圆那个看似没法实现的梦——回家。

李陵挺理解苏武的心思,可他就是没法让自己心里头对汉朝之前对他做的事释怀。

从那以后,李陵就再也没回过汉朝,也没再回到那个让他既爱又恨的家乡。大多数人都不清楚李陵最终去了何方。

那时候,李陵在匈奴那边,心里其实藏着不少说不出口的苦衷。尽管他在汉朝那边经历了难以启齿的屈辱,但在匈奴,他却备受重用。匈奴的单于不仅把自家的公主许配给了他,还提拔他做了坚昆国王,当上了右校王。

可这时候,李陵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特别纠结。老家嘛,总是让他想放下又放不下,心里头老是惦记着。但他也明白,匈奴单于对他那是真不错。

转眼间,时间推进到了公元前89年,李广利再次统帅七万大军出征匈奴。不过这回,尽管李广利率队深入了匈奴的地盘,可他手下的几万战士却没能活着回来,全军覆没了。

这场惨重的失败,给汉朝的士气带来了巨大打击,从那以后,汉朝再也没有人肯主动领兵去攻打匈奴了。

李陵心想,自己跟汉朝的缘分怕是到头了,可汉昭帝一上台,汉朝竟然跟匈奴议和,还要联姻。两边关系一好转,李陵其实有了回汉朝的机会。

为了让他能回心转意,他以前过命的兄弟霍光、张安世特意安排了使者前往匈奴,带去他们的真心实意。但这时候的李陵,已经是个中年人了,并且对汉朝彻底失去了信心。

他直接跟使者挑明了,讲自己现在在匈奴那边当老大,手下还有一大堆兵马,想回去其实轻轻松松。但他就怕,一回去,自己的那股子冲劲和决心,又得被朝廷里那些掌权的人给糟蹋了。

他确实已经没法再对汉朝尽忠了,对家族而言,他一直心怀歉意,因为他一人之过,让家族几代人的荣耀都白费了。

不过,他家里人也给他上了一课,那就是真男人不能出尔反尔。李陵打心底里不想再回汉朝,去受那份本不属于他的冤屈。

这次分别后,李陵在匈奴那儿又待了二十多年。一直到公元前74年的时候,他生病了,然后就在匈奴的地盘上没了。

尽管李陵在匈奴那边没了性命,但他的子孙后代还是逐渐兴旺起来。本来嘛,好多人都快把李陵这名字给忘了,可到了公元648年,情况有了变化。那时候,有个黠戛斯使团从俄罗斯那边过来,给唐朝皇帝进贡,还说要见见皇帝,认个亲戚呢。

当他们去查看过往的记载时,才发现李陵被封为右校王后,他管理的地盘就是坚昆那一块,当地人叫做黠戛斯。

关键的是,李陵在那一带安顿下来后,有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由于李陵的后人,也就是那些黠戛斯人,他们身上有着很明显的汉族人的特点,头发是黑的,眼睛也是黑的,这和当地的黠戛斯人大不一样,他们大多头发发红,眼睛发绿。

这样的话,认亲的事情就变得相当靠谱了。听说,李陵的后人一直都在不停地生儿育女,现在人数已经超过了400万大关。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4

巨龙大世界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