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总是充满矛盾。我们渴望成功,渴望被爱,渴望被认可,可现实呢?有时候,越努力,越心寒。与其和人性较劲,不如学会顺应它,才能活得更轻松,更自在。
发达的代价:祝福还是嫉妒?
去年,作家苏心朋友S先生升职加薪,摆了流水席,请客吃饭。可热闹的场面背后,却藏着些许尴尬。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寥寥无几,那些到场的,祝福也显得敷衍,言语间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味。这不禁让人想起美国作家哈珀·李,成名作《杀死一只知更鸟》让她名利双收,却也引来了好友卡依特的攻击,后者竟然声称自己是这本书的真正作者!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什么呢?人们往往更容易接受陌生人的成功,却难以接受身边人超过自己。 这,大概就是人性吧。越是熟悉你的人,越不希望你过得比他好,这或许残酷,却也是事实。
付出与回报:善良的边界在哪里?
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老曹,多年来热心公益,帮助乡里乡亲解决了不少难题。 可是,当他因为经济压力无法继续无偿付出时,却遭到了一些人的指责和抱怨。 另一位作家李涛也曾讲述过类似的故事,他父亲在生病期间,拒绝了村民的许多求助,结果被认为“乡里乡亲的,也指望不上你”。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善良都应该得到回报?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对一个人太好,反而会让他习以为常,甚至变本加厉地榨取你的付出。 与其期待感激,不如将付出视为一种自我满足,这样才能避免失望。
低谷的考验:谁会伸出援手?
香港老戏骨郑则仕,在事业低谷期负债累累,四处求助,却鲜有人伸出援手。 曾经为他做过配角的张曼玉,也未能给予他实质性的帮助。《微音》杂志里也曾报道过一个创业失败的男人,独自面对人生的困境,最终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低谷时,我们才能真正看清人情冷暖。 幻想别人会来拉你一把,不如脚踏实地,自救自强。 毕竟,人生的舞台上,最终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利益面前:感情的脆弱
作家嵇振颉曾为朋友的传媒公司项目撰写文案,付出了大量心血,最后却只收到了少得可怜的酬劳。朋友间的这笔“糊涂账”,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利益面前,感情的脆弱。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家书中也写道,金钱会暴露人性的阴暗面。 诚然,利益面前,人性的自私往往会被放大。与其在利益面前谈感情,不如保持清醒,保护好自己。
与其和人性较劲,不如顺势而为。 查理·芒格说过,与人性缺点较劲,只会惩罚自己。与其抱怨世事难料,不如活出自己的丰盛,不必执着于外界的认可,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克服困境,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记住,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多少掌声,而在于活出精彩的自己。
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