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比亚迪发起的智驾平权,让老车主结实感受了一把背刺,但也让更多购车者高呼:感谢比亚迪把智驾价格打下来。
面对高阶智驾立竿见影的促单效果,车企前赴后继,智驾供应商则久旱逢甘霖——智驾元年喊了四五年,终于看到了有希望的一年(无疑也是充满风险的一年)。
而智驾产业虽然历史不长,但从特斯拉取代谷歌成为智驾话事人,英伟达代替Mobileye到成为智驾芯片王者,都共同说明了一件事:
每一次潮水方向的改变,都会带来一次产业权力的变化与更迭。
02战国群雄一众智驾芯片厂商之所以摩拳擦掌,除了中端市场爆单在即,还有另一点变化:智驾中端芯片与高端芯片的竞争逻辑并不相同。英伟达与华为在高端智驾芯片上有所斩获,很多因素并不在芯片本身。于OrinX,是英伟达CUDA以及云端训练卡清一色A100/H100的生态加成;于昇腾610,车BU在智驾算法上的饱和投入和华为的品牌力,显然为其保驾护航。而中端芯片主供20万以下车型市场,车企更看重芯片本身的性价比,性价比一直以来不是英伟达与华为的兴趣和长处。这意味着在中端智驾芯片赛道上,一众芯片厂商被拉到了相近的起跑线上。但智驾芯片也从来不是低门槛的竞赛,根据企业的背景以及与车企的合作情况,中端智驾芯片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多强态势:老牌劲旅英伟达提供Orin-N/Y,跨界巨头高通奉上8620/8650,国产代表地平线有J6E/M的组合,德仪则想以一枚TDA4VH闷声发财。

它们各自赢取车企订单的方式相当具有代表性。比如英伟达面对下游当然会避开Orin-N/Y价格偏高、计算架构略老旧的问题,转而基于过去大多量产高阶智驾算法都使用OrinX这一事实,诉诸CUDA生态的成熟、算子库的丰富、算法同平台移植的便利,将开发生态的粘性发挥到极致。Orin-N目前的主要客户,便是对自研高阶智驾颇为热切,在高配车型上双双采用Orin X的比亚迪、小米。

小米SU7标准版使用一枚Orin N擅长软硬结合的地平线,今年则避免与下游合作伙伴抢算法订单,将算法团队的重心押向城市NoA算法Super Drive,为旗舰芯片J6P保驾护航。对J6E/M的推广,地平线通过投资、合资、合作广结善缘,把半个智驾圈变成兄弟。因为合作伙伴对车企形成了包围圈,加上性价比不错,以及独特的供应链安全价值,地平线的J6E/M是自主车企普遍的选择。而高通知道以DSP为主来承担AI计算的8620/8650稍显非主流,计算调度难度较高,因此重点支持对算力利用更高效、有单芯片高阶智驾量产经验的智驾供应商——Momenta、卓驭、元戎启行,和他们一起组团服务奇瑞、红旗、吉利、五菱、丰田、日产等车企。同时,由于本代智驾芯片与移动SoC 骁龙 8Gen3共平台,高通实际上已经通过去年安卓旗舰机的销售将开发费总体回收,这给了高通降价争夺智驾芯片市场的底气。高通汽车芯片相关负责人曾私下表态,不怕价格战。同样,德仪TDA4VH开发起来不友好,但胜在功能齐全、价格不贵,且有一个在其芯片平台上开发多年、战绩可查的合作伙伴卓驭(脱胎于大疆),借由后者的高阶智驾方案进入了五菱、大众、长城等车企的供应名单。因此,尽管全民智驾看起来创造了后来者上位的机遇,但真实的情况皆是证明过自身统战价值的熟面孔,会同上下游,将势力范围圈定了七七八八。除了黑芝麻智能获得了部分自主车企的定点,几乎没有小体量的芯片厂商再获得车企的高阶智驾订单。本质上,在智驾产业发展十年,高阶智驾要走向普及的节点,车企与算法供应商已经不再有耐心和资源,陪伴智驾芯片厂商打资格赛,而是用脚投票,开启已入围选手的淘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