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秘诀:掌握这三个时期的害虫防治技巧

悦读时光机 2025-03-02 09:08:05

每个人都想要高产的玉米,但有没有想过,关键其实在于防治害虫?

不少农民认为,施肥和浇水足以保证玉米的丰收,而忽略了害虫的防治工作。

但实际上,害虫对玉米的影响是巨大的。

如果防治不力,即便其他工作做得再好,最后依旧可能颗粒无收。

那么,玉米的关键时期有哪些?

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治呢?

苗期害虫防治方法

玉米的苗期是害虫防治的第一个关键点。

玉米刚长出来的时候最脆弱,容易遭受来自地下和地上的双重危害。

地老虎、蓟马、灰飞虱等害虫,常常在这个时期“大显身手”。

地老虎主要是在晚上活动,白天藏在幼苗根部附近。

每到傍晚,它们就会爬出来危害幼苗,把幼苗的茎基部咬断,造成缺苗断垄。

至于蓟马和灰飞虱,虽然不是显而易见地破坏幼苗,但它们通过吸取幼苗叶片的汁液,留下白色斑点,让幼苗的营养吸收大打折扣。

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叶片畸形,并传播病毒,造成更大的麻烦。

如何防治呢?

种衣剂拌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播种前,把种子用药剂处理一下,晾干后再播种,可以有效预防害虫的侵害。

此外,在玉米长到2到3片叶子的时候,选择适当天气在下午5点后进行药剂喷雾,也能起到不错的作用。

大喇叭口期的重要害虫防治

大喇叭口期,也就是玉米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候。

这段时间同样关键,因为是玉米螟高发期。

玉米螟会钻进玉米的心叶和茎秆,造成叶片上整齐排列的孔洞。

低龄幼虫危害叶片,而高龄幼虫则钻蛀茎秆,降低玉米的抗风能力,一旦遭遇大风,极易折断。

对这个时期的玉米螟,我们要在大喇叭口期尽早下手。

喷洒含有氯虫酰胺的农药,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种药剂能深入植株内部,提高防治效果,确保玉米茁壮成长。

穗期玉米害虫的防治策略

当玉米进入开花授粉期时,防治工作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这个时候,玉米螟、黏虫和穗蚜会卷土重来,继续对玉米进行破坏,影响雄穗和果穗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螟活动在雄穗和果穗内,导致花粉量减少,果穗籽粒数减少,甚至引发霉变。

防治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在授粉后,每亩地喷洒特定农药,如甲维·虫螨腈悬浮剂或氯虫·高氯氟悬浮剂,采用无人机喷洒效果最佳。

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害虫,还能保护玉米穗粒的品质。

总结来说,害虫防治是个细致活,很多人因为忽略了苗期、大喇叭口期和穗期的防治,导致玉米产量大打折扣。

我们不能只重视表面的施肥、浇水,而忽略害虫对玉米的潜在威胁。

选择适当的农药、在正确时间进行喷洒,是保障玉米丰收的关键。

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威胁的敏感性,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就像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一样,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些防治技巧,种出丰收的玉米,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喜悦。

让我们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劳动的热爱,相信科学、讲究方法,每一季都能有所收获。

土壤和植株虽然无法言说,但它们用果实和丰收回应我们的每一分耕耘。

每一个辛勤工作的瞬间,都值得被珍视和记忆。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