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阿婆每次做擂茶,都一边转着擂钵,一边哼那句客家民谣:“擂茶擂茶,擂到天光转月华” 。那擂茶棍在青石钵里转来转去的声音,就跟闹钟似的,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擂茶的来历,可藏着山里人的大智慧。客家人到处迁徙,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这擂钵。把竹筒里装的茶叶、芝麻、花生,还有些叫不上名的野草,一股脑倒进青石擂钵里,然后用木杵一圈圈地碾磨,慢慢地,就散发出山间草木的香味。你要问为啥不用石磨呢?老一辈的人就会跟你说:“石磨磨出来的是过日子的东西,擂钵磨的可是生活的滋味。”
擂茶最有意思的,就是“百家茶”这个讲究。不管谁家生了小孩,或者盖了新房,肯定会招呼左邻右舍来喝擂茶。张家会带来新炒的糙米,李家会从后山采些薄荷带过来,主人家就准备好当季的野艾草。大家你一下我一下地轮流擂,茶汤越擂越浓稠,邻里间的家长里短也越聊越多。有一次,我看见王婶偷偷往钵里撒了一把炒黄豆,陈伯笑话她“偷偷加料”,院子里全是豆香味和大家的笑声。
现在啊,擂茶可不只是山里人的专属了。县城新开的擂茶铺子,年轻人把抹茶粉加到传统配方里,用玻璃杯装着冰镇擂茶,杯子外面还挂着水珠。抖音上还有擂茶挑战赛,城里的姑娘穿着汉服擂茶,木杵上还缠着红丝带。不过,我最想念的,还是村口那个老茶摊,三块钱就能买一碗,再配上腌萝卜和炒米,能一直喝到太阳下山。
有一次,我带外地的朋友进山,他盯着擂茶里的野草叶子直发愣。阿婆随手揪了一片紫苏叶丢进他碗里,说:“别怕,这是大山给你的见面礼。”朋友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直说从这茶里喝出了武侠小说里的感觉。确实是这样,这小小的青石擂钵里,装着客家人千年来的生活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