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国产L3掀桌!BBA智能化反击成笑柄?
BBA,曾经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现在,如果你的BBA没有个像样的智能驾驶系统,会不会觉得有点“掉价”?
这届上海车展,与其说是汽车的盛宴,不如说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大比武”。
国产品牌像开了挂一样,理想、华为、小鹏、极氪,个个摩拳擦掌,都想成为第一个把L3级自动驾驶量产的车企。
可怜BBA,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慢了好几拍,这次车展亮相的新车,到底能不能扳回一局?
要说这智能驾驶,现在可是汽车产业的“香饽饽”。
就像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说的:“智能化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谁能抓住这波浪潮,谁就能赢。”
想起十年前,咱们国家搞“十城千辆”工程,推广新能源汽车,到现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遍地开花,国家对这块的扶持力度,那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也正是因为有了政策的加持,国产新势力才敢放开手脚搞研发。
就拿理想来说,靠着增程式电动车,愣是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华为更不用说,直接把智能驾驶技术卷到了天花板级别;小鹏的自动驾驶,那也是有口皆碑。
一位开小鹏P7的朋友说:“以前觉得自动驾驶就是个噱头,现在高速上用NGP,轻松多了!”
华为这次是真的要“搞事情”了。
年初,余承东就喊话要加速L3立法,现在北京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也正式实施了,如果工信部准入试点落地,那5月底上市的尊界S800,很可能就是国内首款合规的L3车型。
这车可不是随便说说,它是按照L3智能驾驶架构设计的,配了32个传感器,包括4个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矩阵、11个视觉传感器、12个超声波雷达,还有2个角毫米波雷达。
说白了,就是给车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全方位感知周围环境。
而且,新款的问界M8和M9,硬件也预埋了L3级自动驾驶的冗余设计,以后通过OTA升级或者加装硬件,也能实现L3级自动驾驶。
当然,除了华为,其他车企也没闲着。
极氪9X和广汽昊铂HL,也计划在2025年底前量产交付L3级智驾系统。
虽然时间晚了点,但具体配置和价格,还是值得期待的。
不过,要说这L3级自动驾驶,最关键的还是政策法规。
就像一位业内人士说的:“法规的逐步完善,为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扫清了障碍。”
眼看着L3级自动驾驶就要落地了,一些车企也开始打起了“价格战”。
比亚迪和吉利,这次上海车展都带来了最新的智驾版车型,而且价格还特别“亲民”。
就拿比亚迪海鸥智驾版来说,直接把高阶智驾带到了7万级市场,售价只要7.88万。
而且,其他车型像海豚、海豹等智驾版,价格也没涨。
吉利也不甘示弱,2025款全系搭载“千里浩瀚”的银河E8,起售价只要14.98万元,比2024款基础版直降了1.6万元。
一位原本打算买燃油车的消费者,看了比亚迪海鸥智驾版的价格后,直接转投了新能源汽车的怀抱:“以前觉得智驾车型遥不可及,现在7万多就能体验高阶智驾,真香!”
比亚迪和吉利这一招,直接把智驾的门槛拉了下来,让更多人都能体验到智能驾驶的乐趣。
反观BBA,在智能化方面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奔驰放出全新MMA平台的CLA,号称要搭载中国本土团队研发的L2+智驾。
可现在小米、特斯拉、极氪等运动车型遍地开花,纯电CLA的定价将直接决定它有没有竞争力。
新款奥迪A5L,还得依赖华为ADS 2.0智驾的定制化改造,和问界、极氪等车型的L3原生架构相比,在智驾功能上还有一定差距。
再看宝马,上海车展的量产车阵容里,i3和iX3的全新车型和奔驰一样,采用全新平台打造(Neue Klasse)、800V、L2+智驾。
至于3系50周年款,除了颜色和印标,好像也没啥新意。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评价说:“BBA在智能化方面过于保守,缺乏创新,很难与国产新势力竞争。”
而且,最近奔驰EQS在德国还因为自动驾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被召回了。
这事儿也给其他车企提了个醒,智能驾驶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得一步一个脚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当然,BBA也在努力。
小鹏汽车宣布与大众汽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
大众汽车还向小鹏汽车投资了约7亿美元,并获得了小鹏汽车4.99%的股权。
听说宝马高层也曾多次秘密会见华为智能驾驶部门负责人,商讨合作的可能性,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达成一致。
这也说明,在智能化时代,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财报会议上也表示,宝马在智能化方面将采取更加务实的策略,不会盲目追求高等级自动驾驶,而是更加注重驾驶辅助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但问题是,市场不等人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么快,政策支持力度这么大,BBA如果不能尽快调整策略,加大智能化投入,很可能就要被甩在后面了。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现在买车,智能化是刚需,BBA如果再不给力,真要被国产车超过去了。”
上海车展,就像一个分水岭,预示着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元年。
车企要么在技术上领先,要么在价格上取胜,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BBA的优势在于品牌、渠道和用户基础,但劣势在于智能化转型缓慢、创新不足。
想要成功反击,重夺智能化领导地位,BBA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L3级自动驾驶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技术创新是关键,政策支持是保障,消费者的认可才是最终目标。
这场智能驾驶的“军备竞赛”,谁能笑到最后?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汽车,一定会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安全。
至于BBA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重塑辉煌?
那就只能走着瞧了。
BBA,这次真的要好好想想,下一步该怎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