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记忆我们的故事二捡鞭炮

旭实修哥 2025-03-11 15:41:20

儿时杀猪夜,鞭炮拾趣长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有一件事总是熠熠生辉,那便是家里晚上杀猪时,我和兄弟们起来捡鞭炮的经历。对于那时的我们男孩子来说,捡到的鞭炮可是玩具手枪的火药珍贵原料之一。

在那个物资不算充裕的年代,农村里每家每户一年顶多杀一两头猪。杀猪,可不只是简单的家事,而是一件值得郑重对待的大喜事。早在杀猪前几天,家里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大人们忙着烧水、准备刀具,小孩子则满心期待,掰着指头数日子。

一听说家里要杀猪,我和兄弟们在前一天就早早地把手电筒找出来,仔细检查电量,像是在筹备一场重要的战役。临睡前,还会再三叮嘱父母:“杀猪放鞭炮的时候,一定要叫醒我们,我们要起来捡鞭炮!” 那恳切的模样,生怕错过这场 “盛宴”。

终于等到杀猪的时刻,夜幕低垂,院子里灯火通明。杀猪前,要先敬天神,随着鞭炮 “噼里啪啦” 地炸响,整个村子都被这热闹的声响唤醒。杀猪师傅也会操着熟悉的客家话,说着吉利话,比如 “血财兴旺”,那质朴的话语里,满是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鞭炮声还未完全消散,我们几个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拿着手电筒冲了出去。在昏暗的光线下,眼睛紧紧盯着地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仔细搜寻那些没有炸响的鞭炮。有时为了抢一个藏在角落里的鞭炮,兄弟间还会小小的 “争执” 一番,最后相视一笑,分享这份意外之喜。

第二天一大早,家里会摆上了好几桌丰盛的菜肴。左邻右舍和长辈们纷纷前来,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着这顿杀猪饭。妈妈会把煮好的猪血,挨家挨户地送过去,一小碗猪血,承载的是邻里间的情谊。而猪肝等被客家人视为上好的食材,总是会细心地留给长辈们,这是我们对长辈的敬重与关爱。

家里的亲戚,无论远近,都会收到一斤或者两斤猪肉。那时交通不便,但家人总会想尽办法把这份心意送到亲戚手中,有时甚至会亲自走上几里路,当亲戚有杀猪时也会礼尚往来。在那个时候,邻里之间相处和睦,亲戚之间更是走动频繁,情谊深厚,那个时候走亲访友基本上是走路步行,有时候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亲朋好友家。

如今回忆起来,儿时杀猪夜的那些欢乐与温暖,依然历历在目,那是独属于童年的美好,也是镌刻在我们70后80后记忆深处的珍贵宝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