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9月,朱瑞奉命赴延安参加中央党校学习并参与筹备党的七大。这时,潘彩琴被安排至皖东北泗洪县待产。17日,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1945年6月,七大结束后,周恩来来到朱瑞的窑洞里找他谈话:“中央想让你去协助彭德怀同志工作,做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
可朱瑞考虑后,认为自己志不在此,于是,他拒绝了周恩来。
几天后,毛泽东找朱瑞谈话:“听恩来说,你对中央安排的工作有意见,今天我们一起谈谈,你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
朱瑞实话实说:
“我从苏联中山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炮兵专业,就是想回国后好好发展我们的炮兵。现在延安办了炮兵学校,我想到炮兵学校当一名教员,我觉得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毛泽东听后很高兴,握着他的手说:“苏联有炮兵元帅,你就做我们中国的炮兵元帅吧。”
不久后,朱瑞被任命为延安炮兵学校的校长。那时候,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没有基本的教学器材和设备就算了,甚至连粉笔都是供应不足的状态。
为了保证教学任务正常进行,朱瑞制定了“人闲炮不闲”的训练方法,把科目、人员、器材、时间适当加以分配,定期进行轮换,提高训练效率。
朱瑞还特别重视技术教员的待遇,将他们的2块大洋的薪金增至3块大洋,而当时中共中央领导和军委领导的薪金也不过4块大洋。
等等一些列举措下来,军政、军民、官兵的关系都很融洽,延安炮兵学校也因此孕育出了大批军事人才,成为了八路军炮兵的摇篮。
1945年10月,延安炮兵学校奉命迁至东北。步行2000余里后,于11月下旬到达沈阳。
那时候,东北的形势依旧严峻: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正加紧往东北运送兵力,想要抢占东北。
苏联跟国民党方面有协议,只能要求我军撤离沈阳,把东北的所有大城市交由国民党管理。
至于日军留下的大炮,好的已经被苏军运走。朱瑞拿着朱德的亲笔信去找了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再三交涉,才从苏联手中接收到一些破旧的小型火炮。
朱瑞并不气馁,他向先行到达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调查,还向敌伪、敌俘询问,终于得到了一个消息:日本人在东北山区丢下很多的枪炮。
于是,朱瑞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时机,冒着严寒带领大家到日伪军驻扎或作战过的地方搜集武器。
最后,延安炮兵学校共搜集到各种火炮700余门,炮弹50余万发,坦克12辆,汽车12辆,还有各种零件和器材。
1945年12月,延安炮兵学校迁至牡丹江。为了快速发展炮兵,朱瑞直接将炮校的500多名干部作为骨干,分散到各军区及总部炮兵旅等单位。
不久后,10个炮兵团、6个炮兵连、1个高炮大队、2个坦克队和1个炮兵修械所成立。
1946年10月,以东北军区炮兵学校为基础,我军成立炮兵司令部,朱瑞任司令员。
1948年7月,朱瑞参加了辽沈战役的准备工作。本来,军区领导是准备让他留在后方支持工作的,可朱瑞直接向毛泽东请战:
“抗日战争的最后两年我在后方,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解放东北的战役,我应该带着炮兵去前线。”
最后,毛泽东批准了他的请求。
1948年10月1日,攻取辽宁义县的战斗打响。朱瑞一声令下,东北野战军炮兵1000多门火炮发出雷鸣般的怒吼。顷刻之间,义县城墙被撕裂了一道30多米宽的裂口。
在炮火的掩护下,我军步兵发起冲击。看到我军的一瞬间,敌人掉头就跑,不费吹灰之力,我军就赢得了这场胜利。
战斗结束后,朱瑞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决定上城头量一下突破口有多宽。
“这次战斗中,我们第一次使用了从敌人手里缴获的美国榴炮弹,这种火炮的性能,我们得尽快了解一下。”
警卫员有些顾虑:“首长,还没有打扫战场呢,要不等打扫完战场再过去?”
朱瑞摆摆手:“不要紧,我们一同去打扫战场嘛”,说着,朱瑞已经迫不及待地走向城头。
当他走到一条土坎的时候,突然,一颗反坦克地雷爆炸了,朱瑞身中几十块弹片,当场牺牲,享年43岁。
10月3日,东北野战军将朱瑞牺牲的消息向党中央作了报告,毛泽东闻讯后久久未语。
随后,中共中央发出唁电:
“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之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