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不听话,别再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不然最后输掉的可能会是你的娃

汽车图说 2020-10-09 16:53:19

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范围是有限的,由于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对于周围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

但是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好奇心的时候,总是会回避,孩子到了超市看到个什么东西想要,父母都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

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会认为孩子是在赌气,之后父母总是会找到一个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而普遍选择的就是恐吓,但恐吓式教育真的能够让孩子变得听话吗?

其实有一些方法可能比吓唬孩子更加有用,只是家长没有注意到而已。

宝妈因为跟孩子赌气,最后再也听不见孩子叫“妈妈”了

前两天拉着闺蜜逛街的时候,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个看似十分年轻时髦的宝妈,在带着自己的儿子逛街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吵了起来。

小男孩无论如何都不走就赖在地上,因此妈妈也是感觉到十分丢人,为了让孩子乖一点跟自己回家。

这位宝妈在情急之下,就赌气对于自己的儿子说了一句:“你起不起来,你再不起来我就走了,再也不要你了。”

原本这位妈妈只是想用这句话吓唬吓唬孩子,可是却没有想到这句话,却让儿子瞬间变得更加生气。

于是他站起来往相反的方向跑,这时刚好有一辆车快速开了过来,直接撞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妈妈吓坏了,立刻来到孩子身边抱着孩子,奔溃的大哭起来。

之后赶紧将孩子送去了医院,但是由于车速太快了,孩子受伤严重,再也没有醒来,这位妈妈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从这件事让我们明白,恐吓教育对于孩子的伤害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果可以别轻易乱用。

况且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父母应该寻找更为正确的教育方式。

除此之外,父母应该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为什么会哭闹?只有懂得后面的真正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轻松解决问题。

01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这几个原因不可忽视

①孩子的脾气急躁

一言不合就吵起来,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相处的状态。当然,不得不说有一些孩子的确是喜欢无理取闹。

但这种无理取闹并不是因为孩子不懂事,而是因为孩子处在相对较为特殊的阶段。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三岁左右就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他们会认为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对立的状态。

有些孩子的脾气在急躁的情况下,就会用撒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有时候家长必须要明白:孩子的脾气是他们赌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好奇

孩子都是充满探知欲和好奇欲的,如果我们在发现孩子对于某件事物有兴趣的时候,恰好选择了一种与孩子期望的方式,相反的办法去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会产生极大的叛逆心理。

因为他们好不容易发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是却突然被人抢走了,或者让自己的父母用威胁恐吓的方式带走。

最终造成的效果,自然而然的就会以赌气不听话发脾气、扔东西的方式展现出来。

因此家长应该知道这种赌气不听话,其实根源在于父母的处理方式不对,孩子不能很好的接受。

③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

沟通是关系建立的桥梁,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他们都是需要倾诉的,因为倾诉是每个人具有的一种本能。

如果孩子在自己能够进行相关表达的时候,父母不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使得他们的内心产生隔阂。

所以,当孩子赌气撒泼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到他们发脾气的原因,以及他们做出这些行为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最后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够跟孩子之间进行无障碍的交流。

当然,千防万防也防不住的就是孩子在赌气撒泼时,所做出的一些异常举动,因为有一些举动可能在父母不可控的范围内,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一样,最终造成了悲剧。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来减轻孩子赌气不听话的时候,所做出的错误行为,以及避免这类的伤害。

02面对孩子不听话父母应该怎么做?

1)积极的疏导孩子的情绪

孩子爱发脾气是阶段性的,如果父母能够做情绪的主人,去引导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就能够帮助他们减压。

有一些孩子在自己情绪上头的时候,很容易做出过激行为,如果此时父母能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将情绪发泄出来,就能减少他们伤害自己的机会。

2)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行为异常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敏感一些,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后果,别等悲剧发生了才来后悔!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早的切断隐患,才是保护孩子的不二法门。

3)通过给孩子讲道理的方式去沟通

当孩子在三岁以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对事物判断的能力,所以,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总是把他们当做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应该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多和孩子讲道理,进行沟通,相信孩子一定能理解,这样的方式比吓唬孩子有效太多了。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恐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作用,但这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真正的帮助孩子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还是要将这一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教会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父母不要一味的用恐吓的方式,去证明孩子是听自己话的,因为这样的话,最终所要付出的代价。

你们在生气的时候,有对孩子说“不要你”这样的话语吗?

0 阅读:1

汽车图说

简介:专注汽车领域,分享汽车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