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韩信放在三国时期是何水平?能否帮刘备统一三国?

爱喜扬扬 2025-02-25 15:11:30

韩信获称“兵仙”,说的是他在军事指挥上神乎其神。瞧瞧韩信的作战成果,他极为善于在兵力劣势的状况下战胜对手,以弱克强是他的拿手好戏。

在三国时代,以弱胜强并非罕见,类似例子俯拾皆是。那要是把韩信置于三国,他会处于何种水准?有无可能助力刘备实现三国统一?

【韩信被称作“兵仙”有些勉强,只能算半个“兵仙”】

想搞清楚韩信带兵打仗究竟啥水准,最直接的法子,就是瞧瞧他这辈子历经了哪些战事,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韩信这辈子,主要打了三场关键大战,即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跟潍水之战。像还定三秦和亥下这两场战役,韩信不过是众多参战部队之一,且这两场仗主要靠人多取胜,将领发挥的作用不算突出。

咱先瞧瞧安邑这场战役。这安邑之战啊,在历史上也是有着独特意义的,咱们从它入手,能更清楚地了解那段历史风云变幻,接下来就好好研究研究它。

韩信首次独立执掌大型战役,这次作战对象是魏国。在这场战役中,韩信展现出卓越能力,其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堪称惊艳。

汉军要深入魏国境内,得跨过黄河。魏王便派兵守住各个渡口。在两千多年前,船大多类似渔船,汉军想在魏军攻击下渡河,绝非易事,困难重重。

韩信采取了啥法子?他让一小拨人把河边船只都收拢起来,营造出要大规模渡河的样子。魏王豹得知这消息,赶紧把主力部队调到相应渡口周边,想着守株待兔,一举歼灭汉军。

明显能看出,韩信使的是“调虎离山”策略。他亲自带领汉军的主要力量,借助木桶、木盆,从偏僻之地冒险过河。

河流水势湍急,浪涛翻滚,一般的士兵自不必说,哪怕是韩信本人,也随时有被河水卷走的危险。好在他运气挺好,多数汉军都顺利渡过了河。

随后,他领兵突袭魏国的关键之地安邑。魏军毫无防备,安邑很快就被韩信拿下。这时候,魏王豹反应过来,赶忙把部署在河边的大批军队往回调。

这次情形反转,汉军养精蓄锐等着。魏国军队疲惫不堪,被汉军一举歼灭。随后,韩信抓住胜势,一路追击,顺利将魏国平定下来。

接着瞧瞧井陉之战。这场战役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双方排兵布阵、斗智斗勇,过程跌宕起伏,其背后蕴含诸多军事策略与智慧,值得深入探究。

这次打仗,碰上的是赵国。实话说,韩信能赢,很大程度靠运气。赵国军队的主帅陈馀,军事能力实在不咋地,要是换个厉害点的,韩信能不能赢还两说呢。

那会儿,赵军就驻守在井陉口。这地儿地势特殊,防守起来很容易,要想进攻突破却很难。要是没比对方多上十倍的兵力,压根儿甭指望能从这儿顺利通过。

开战前,赵国将领李左车献策,让陈馀带兵坚守不战,自己带一支小部队去偷袭韩信粮草运输线。他已洞察汉军毛病,汉军远道而来攻打,粮草补给线太长,物资供应难以及时跟上。

要是陈馀听了李左车的办法,韩信铁定得输。可陈馀这人太自负,他觉得汉军一路打下来,兵力不到一万,还都疲惫不堪,没啥可怕的,就没把李左车的建议当回事。

这次,韩信运用“背水一战”打法击败赵军。但此“背水一战”并非大众平常所理解的那般。它有独特之处,并非简单的面临绝境而战,背后蕴含着韩信对兵法的精妙运用。

韩信把兵力分成三拨。一拨两千人提前在赵军大营附近藏好,每人拿两面汉军的旗子。另一拨提前渡过河,吸引赵军目光。赵军见韩信人少,便一窝蜂似地从营寨冲出来,都怕去晚了捞不着战功。

那会儿,韩信带着两万多汉军主力准备渡河,刘邦还给了他三万援军。等第二路那一万汉军快扛不住,韩信这两万多人赶紧顶上。可当时赵军兵力占优,压根没把汉军放在眼里。

那2000汉军瞅准时机,抢占了无人把守的赵军营寨。赵军回头瞧见后方满是汉军大旗,一下子阵脚大乱,赶忙往后撤。韩信抓住机会乘胜追击,最后把赵军打得全军覆没。

“背水一战”本质上打的就是心理仗。在这种处境下,将己方逼入绝境,凭借激发出来的斗志和破釜沉舟的气势,从心理上震慑对手,以此获得胜利契机。

最后来瞧瞧潍水之战。这场战役在历史进程中颇具意义,双方于潍水畔展开激烈交锋,诸多战略战术在此役中呈现,值得深入探究一番。

在这场战斗里,韩信面对的是齐楚联合的军队。实际上,韩信虽取得胜利,可从这一战中,他性格方面的弱点也显露出来。

那会儿郦食其已成功劝齐国归降,可韩信为了获取功劳,竟又挑起战事。这一来,不光害死了郦食其,还使得齐国转头和楚国结成同盟。

韩信这么做,能看出他只图眼前利益,没从整体局势考虑,这就是他的不足。他这种行为,凸显出急功近利、不顾大局的毛病。

齐楚达成联盟后,项羽派遣大将龙且,让他带领浩浩荡荡的军队去援助齐国。

有谋士跟龙且建议:汉军看着攻势凶猛,可接连大战后,实则已没多少后劲。而且汉军粮草补给困难,兵力也不够。咱跟齐军一起稳步作战,跟汉军持久对峙,韩信早晚会扛不住。

然而龙且并不当回事,跟谋士讲:“我以前和韩信一起做事,这人没什么真本事,就爱说大话。他之前能战胜魏国、赵国,大多是碰运气罢了。”

紧接着,龙且领兵与韩信展开正面交锋。龙且勇猛程度与项羽不相上下,而且楚军在兵力上占据上风,如此一来,汉军只能不断向后退败。

这使得龙且愈发轻视对手。他带兵渡河追击汉军,却没料到,韩信派了一支侧翼部队,在河上游开闸放水。结果楚军很多人被河水淹没,没被淹的也都成了汉军的俘虏。

韩信这办法瞧着容易,可在当时,要在恰当时候放水,谈何容易。这就表明,韩信绝非等闲之辈,看似简单的一招,背后是他过人的本事。

从这三场战役能瞧出来,韩信确实有能力。不过他一次次创造佳绩,运气也起了些作用。如此看来,把他称作半个“兵仙”,倒也还算恰当。

【如果把韩信放在三国时期,表现不一定很惊艳,但是却是刘备最迫切需要的武将】

回顾韩信三场大战,能发现他特会分析敌我形势,常以少胜多,还善用心理战术。为赢,他想尽办法,绝对是顶尖帅才。这就是为啥说韩信带兵越多越好,对帅才来讲,兵力多更易施展本事。

三国那时候,谋士、猛将一抓一大把,有将才的人也挺多。但奇怪的是,能担当帅才的人物却寥寥无几,这也成了三国时期一个显著的特征。

刘备手底下呢,实在找不出一个能当大帅的人。就像刘邦有韩信那般,刘备此刻迫切需要的,正是像韩信这种擅长统帅军队、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要是刘备能把韩信招致麾下,蜀汉会产生什么样的改变呢?韩信军事才能出众,他的加入,想必会让蜀汉在局势、军事战略等方面出现一系列不同以往的变动。

韩信若想在蜀汉崭露头角,得在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前,刘备一直依附他人,实力弱小,即便有韩信这样的帅才,因兵力匮乏,也难施展拳脚。

赤壁之战那会儿,蜀汉联军里大多是东吴的兵力,韩信根本指挥不了。而且,当时的谋士们各个厉害得很,轮不到韩信出来施展拳脚。

然而之后情形有别。益州之战里,刘备顺利拿下益州,就此拥有稳定的大后方,麾下轻易就能召集十几万大军,到这时候,韩信这般人才方可施展本事。

刘备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当属发起汉中之战。在这场战役里,蜀汉过度损耗益州百姓的力量,最后虽赢,却赢得极为艰难,付出了巨大代价,堪称惨胜。

要是换韩信指挥汉中之战,他能有效降低伤亡。凭借曹操多疑的性子,韩信或能巧妙布局,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把曹魏在汉中的兵力干掉一大半。如此一来,曹操在汉中待不下去,只能撤兵。

接着说樊城之战。要是让韩信镇守荆州,樊城他能很快攻克,还能防住东吴突袭。毕竟韩信就精于出其不意搞偷袭,对于怎么防止被别人偷袭,他肯定也有不少妙招。

等时机一到,只要刘备能适时派兵支援,以韩信的本事,把整个荆州收入囊中并非难事。

要是荆州依旧由关羽镇守,派韩信去支援。客观讲,韩信恐怕也没办法。韩信擅长统帅全局,而非临场作战。换作项羽或者霍去病去,就有戏,不但能救关羽,或许还能收复荆州,韩信没这能力。

后来到了夷陵之战。要是韩信在,刘备绝不可能驻军山上与陆逊僵持。依韩信的性子,会直接后撤,稳固已攻占的城池,用心治理,赢取民心。以这些地盘为根基,慢慢谋划后续战事。

那时,沉不住气的反而是陆逊,他会主动来邀战。这结果,明眼人都能料到,陆逊主动出击,最后的状况其实不难预想。

要是刘备始终重用韩信,蜀汉坐拥荆州、益州、汉中时,只要稳住东吴,一点点削弱曹魏,那么最后实现三国一统,这种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假设刘备没这般行事,待诸葛亮北伐时,韩信极有可能不被重用。毕竟依韩信的性子,说不定会像魏延提出子午奇谋那样,给出类似冒险的提议。

韩信这人爱冒险,可诸葛亮向来不喜欢冒险。要是街亭交给韩信去守,依韩信的风格,守住街亭的可能性很大,而这和诸葛亮保守的行事风格不同。

守街亭,重点并非安营之地,大路中间或山上皆行。重要的是别一味死守,得用计调敌,找机会破局。就像当年刘邦被四倍兵力的匈奴困在白登山,匈奴也奈何不了他。

即便韩信不按诸葛亮部署,执意上山扎营,也能打败魏军先头部队。要是诸葛亮再多拨些兵力,他说不定能把司马懿大军打垮。要是兵力更充足,说不定能直捣魏国都城洛阳,毕竟那时曹魏后方没多少兵力。

往后到司马昭攻打蜀国那时候,要是韩信守蜀汉,本是有把握的。但糟糕的是,兵力不够,韩信也施展不开。如此一来,蜀汉终究还是没办法逆转局势,改变败亡的结局。

要想干成大事,刘备或者诸葛亮得瞅准时机,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只有抓住机会,大胆启用贤能,他们成就一番大业才有望。

回顾韩信的一生,他能有这般高成就,获“兵仙”美名,一方面自身能力超强,是顶尖帅才,另一方面得益于所处时代。在楚汉相争那会,论战术和心理博弈,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三国那会儿,韩信的本事不像在其他时候那么拔尖儿,可仍旧是难得的人才。要是刘备会合理用他,蜀汉没准还有一统三国的机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