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带孩子看《长安三万里》,吵闹、坐不住!真有这么夸张吗?

凝妈悟语 2023-07-17 13:16:05

文|凝妈悟语

电影《长安三万里》很火,因为受众人群很广,正值暑假,很多家长带孩子去看电影,本来以为是孩子受教育的最佳时机,却引来很多争议。

看到很多劝退贴,说《长安三万里》不适合孩子!

第一是因为孩子吵闹

有很多网友吐槽,在电影院里,孩子们边看边背诗,吵死了,严重影响观看感受。

正看到高兴处,有小孩开始诗朗诵,家长还在一边鼓掌叫好,“真聪明”,不觉得会影响别人感到不合时宜,反而认为很光荣。

更有网友上升到一定高度说,电影院是公共场合,不能大声说话是基本素养,孩子背诗,家长应该阻止,不能纵容。

第二是因为孩子坐不住

还有的反感孩子不断上卫生间,有两三岁的小孩子出去三四次,不仅进进出出光看后背,还要听孩子大声吆喝“我要尿尿”。

也有的评论说,孩子根本看不懂,不耐烦地问“怎么不是机器人?”“什么时候结束?”

有的实在坐不住了,哼哼唧唧20多分钟,妈妈才把他拉走,让网友错过了最精彩的《将进酒》。

网友们评论说,孩子对电影没兴趣,看电影不在状态,跟什么风呢?

真有这么夸张吗?我的体验怎么大不相同!

二宝5岁,前阵子嚷嚷着要看电影,他正好喜欢唐诗,就带他去看了《长安三万里》。

我们看的那一场,大多是爸爸或妈妈带孩子去观影,犹如开了儿童专场。孩子年龄不算太大,大都是小学低年级的样子。

孩子们偶尔会吟诵几句诗,或者问一下大人某个瞬间的历史背景,但是声音都很小,在宏大的音响效果里,并没有任何突兀之感,完全不会打扰到任何人酣畅淋漓地观看电影。

我听到有孩子背诗或者跟爸爸妈妈讨论剧情,倒是很佩服和羡慕,并没有影响我的观影体验。

也有孩子会在中间去上厕所,但是很快就回来,一直看到最后,直到等读完诗、出现字幕才有序离开。

这种情况应该不是个例。

有很多朋友评论说带孩子看电影时氛围很好,孩子也很尽兴。像5岁、6岁、7岁、8岁、9岁、10岁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全程全神贯注、看得津津有味。

为啥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其实还是和家长引导有关,带孩子看电影也需要做一些准备,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在孩子年龄合适的时候去看电影

孩子的专注力时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4岁以下的孩子专注力还不到10分钟,4-6岁专注力也只有10-15分钟,太小的孩子看电影的确坐不住,所以要慎重带特别小的孩子去看电影,一般建议6岁以后再带孩子看电影。

《长安三万里》接近3个小时,对孩子考验很大,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情况。我家二宝属于看动画片坐得住的孩子,他又想去看一场电影,所以就带他去了,这是他第一次看电影,感到新奇,所以虽然5岁还不到6岁,也能坚持下来。

其次,在看电影前和孩子做个约定

孩子也多数属于话唠,表达欲望比较强烈。但是共情能力较差,不能控制自己的音量,很容易影响别人。

所以在看电影前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告诉孩子:

电影院是公共场所,不像在家里的私人空间,尽量保持安静,如果必须说话,声音要小一些,以免影响他人。要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能站起来或者踢前面的座位,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

小孩子虽然爱说好动,但是他又很听话,只要我们说到位,他都能做到。

最后,积累一些背景知识

孩子之所以坐不住,是因为看不懂,没有找到触动自己的兴趣点,无法引起共鸣,如果想让孩子能看下去,就要积累一些唐诗、历史知识,让孩子有一种熟悉感。

看到一个评论很有道理:看《长安三万里》是有门槛的,不是票价而是文化,是阅历,是家国情怀,是历史底蕴,是浪漫主义色彩,是民族自豪感,是没有生活在盛唐只能从一些角度窥探古人的种种精神情操。

二宝坐不住的时候总能被故事情节拉回到座位上,比如开始的唐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中间的岐王府让孩子想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后面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孩子大爱的《早发白帝城》。

看到很多朋友分享了孩子的观影情况:有7岁孩子,看完电影能说出很多诗人的名字。有8岁孩子跟父母讲了很多电影外的大事件。有六年级的孩子对诗人、作品如数家珍,还带同学二刷去了。

他们都表示孩子对唐诗、对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不仅能看进去,而且看得很兴奋。

所以,带孩子看电影之前,先了解唐诗和历史知识很重要。不为孩子能掌握多少,只是有个印象,能把电影看进去,激起更大的兴趣即可。

比如让孩子看这本《唐诗来了》,会了解到《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高适、李白、杜甫、王维等29位唐代诗人的一生经历、写过的诗,以及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再看电影就会有亲切感。

每位诗人的故事都有一个幽默风趣、概括性强、又很接地气的题目,孩子一看就懂,而且饶有兴致地看下去,比如:

高适——穷小子的封侯之路。

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仙的朋友圈、战乱中的诗仙。

杜甫——落榜生的求职之路、唐代的纪录片导演、从诗人到诗圣、无法归根的落叶。

王维——盛唐文艺青年、放飞自我的诗佛、用一首诗得到了免死金牌。

诗人写过的诗穿插在生平经历之中,让我们知道每首诗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状况、诗人的心情等等,能更深刻地理解唐诗代表的意义。每首诗都有简单的注解,方便孩子理解文字含义。另外配有精美的图画,也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

每首诗后都有一个拓展知识,对诗人更进一步理解,比如李白的身世之谜,我们从中得知李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和《长安三万里》的剧情呼应起来。

这本书集故事、历史、诗文于一身,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和图画让孩子轻松读懂唐诗,不仅看电影《长安三万里》能看懂,在以后学习唐诗、历史时也更有热情、更容易出成绩。

家有小学生,可以点击下面链接下单。

写在最后:《长安三万里》以动漫形式,用高适和李白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丰富而浪漫的诗词文化,孩子观看后能引起共鸣是好事。出现坐不住、吵闹的情况并不普遍,应该予以理解。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引导孩子,享受电影的同时,注意言行举止,防止干扰他人。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0 阅读:2801
评论列表
  • 2023-07-18 14:57

    小便这是胡扯,你带自己的孩子去肯定不会影响观影感。如果别人的孩子都背诗你家孩子不会背,可能你还觉得丢面子那!但是一个大人去看电影,被别人的孩子吵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2023-07-18 19:51

    家长怎么引导的问题吧!自己的孩子自己约束,轻声交流会有一点点,但不能影响别人,又不是自家看电视!

  • 2023-07-18 19:40

    真的,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真的要被这些小孩子和大人烦死[汗]

  • 2023-07-29 03:11

    这部片的定位是动画片,动画片的群体就是给小孩看的,太过大声我觉得是不太合适,但因为是孩子我觉得也可以包容,我和孩子去看的时候,隔壁小女孩才6,7岁,女孩爸爸一直给孩子讲解,我也是可以理解的,谁不希望给孩子熏陶一下历史文化,现在教育这么卷

  • 2023-07-17 20:10

    还是应该持续开展素质教育

  • 2023-07-19 10:11

    这个只是卖书的哈哈

  • 不建议 12岁以下孩子去影院

  • 2023-07-22 17:54

    [笑着哭]我有俩孩子 看见电影时长就放弃带孩子去了,但这时长是真良心[点赞]

  • 2023-07-24 10:54

    孩子们看不懂,年轻人都不一定看的懂。不适合孩子们看。

  • 2023-07-18 10:29

    时间太长,小孩子肯定受不了

  • 2023-07-18 21:14

    说实在的,真不适合带孩子看。

  • 2023-07-23 17:16

    我们家八岁,我还中途去了趟厕所,他都没有。看的津津有味

  • 2023-07-21 21:57

    评论区里的自己带孩子去看了吗?

  • 2023-07-23 06:29

    我女儿五岁半,昨天带她去看,中途去了两次厕所,每次看到李白部分或者听到李白名字都很精神

凝妈悟语

简介:两宝妈妈,专注育儿经验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