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抢?中企遭英方强制接管,百亿投资或血本无归,不给还要吃牢饭

阿哲聊一聊 2025-04-16 10:05:48

惊天逆转!英国强夺中企百亿钢铁资产,经贸博弈暗藏三大杀机

导语

最近国际商界真是热闹非凡,中国企业的海外资产就像被架上烤架的牛排——各方势力轮番上来"翻面"。先是在巴拿马运河上演港口争夺战,接着达尔文港差点被澳方"强制退房",现在英国政府直接甩出王炸:用紧急立法强夺中企辛苦耕耘的钢铁帝国。这出横跨三大洲的资产保卫战,远比好莱坞剧本更刺激。

一、百亿投资遭遇"致命接管令"

4月12日这个看似平常的周六,英国议会大楼却灯火通明。正在享受复活节假期的议员们被紧急召回,这种场景上一次出现还要追溯到马岛战争期间。短短几个小时,一项针对中国敬业集团的"钢铁接管法案"闪电通过,其强硬程度堪称现代经贸史上的"斩首行动":

数字背后的真相:2019年敬业集团豪掷7000万英镑(约合6.3亿人民币)拿下英国钢铁运营权时,附带的是十年12亿英镑(超115亿人民币)的投资承诺。这相当于每天往泰晤士河撒320万人民币,连续撒十年!

亏损漩涡:英国本土需求疲软遇上国际钢价跳水,叠加美国"对等关税"暴击,英国钢铁每月亏损超70万英镑。敬业集团原计划6月关闭两座高炉止损,却触发英国政府的"红色警报"。

二、伦敦上演现代版"铁甲舰外交"

英国政府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明抢":

立法抢劫:紧急状态法赋予政府强制接管权,不配合的企业高管将面临两年铁窗泪。这种手段上次用在商业领域,可能还是东印度公司时代。

政治绑架经济:贸易大臣乔纳森公开嘲讽"让中国掌控钢铁业太天真",却绝口不提英国钢铁连续亏损的烂摊子。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算盘,打得全欧洲都听见了。

历史轮回:2019年求着敬业集团接盘时,英国政府承诺的是"战略伙伴"待遇;如今看到亏损就翻脸,比伦敦桥下的泰晤士河还善变。

三、中方亮剑:经贸问题政治化等于"七伤拳"

4月14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的回应堪称"绵里藏针":

法理重锤:强调合作基于市场化原则,英国政府强行介入违反国际经贸规则,这种"开历史倒车"的做法会让全球投资者对英国营商环境产生信任危机。

战略警告:明确指出"经贸问题政治化是七伤拳",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英国若持续这种短视操作,最终将动摇国际资本对"全球金融中心"的信心根基。

留有余地:在严正抗议的同时,保持"商谈解决"的外交弹性,展现大国定力的同时预留转圜空间。

【深度观察】

这场钢铁争夺战暴露三个危险信号:

投资陷阱:西方政府正将"国家安全"概念异化为随意撕毁合约的借口,中企海外投资面临更高政治风险。

规则破坏:用立法手段强夺私有资产,堪称对"契约精神"的公开处决,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效应。

战略误判:英国政府以为抢回钢铁厂就能重振工业,却忽视现代制造业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撑,这种"孤岛思维"可能让英国钢铁业陷入更深危机。

【信息来源】本文数据均引自《观察者网》关于英国钢铁亏损的持续报道,外交部表态根据4月14日例行记者会实录整理,汇率换算参考英格兰银行实时数据。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