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虽然说那时候诸侯之间相互攻伐,但是也为后期都稳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虽然说战争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确可以扭转历史发展的方向,诸如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这些都是改变三国历史的重大战役。当然在三国时期还有一场战役是靠智力取胜的,那就是空城计。
了解三国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在那个时候蜀汉是比较被动的,在诸葛丞相伐蜀的前期,的确打了不少的胜仗,但是魏明帝不愿意看到魏国一再败退,所以就请司马懿出山带兵,在诸葛亮的计划当中,只要街亭不丢,那么蜀国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由于马谡的失误最终街亭还是被张郃攻了下来,这就让诸葛亮无兵可用了,城池里只剩下几百的老弱兵马,和司马懿的大军比起来,诸葛亮明显是吃亏的。
所以诸葛亮才会冒险唱了一出空城计,他不仅淡定自若的在城池上抚琴,他还将城门打开,只留了几个人在城门口扫地。司马懿见了这阵仗,心里顿时间就起了疑心,身边的人建议只要此时大军进攻城池,那么司马懿一定会获得胜利。但是司马懿最终却直接下令撤兵,他手下的将领非常的不解,觉得司马懿有些胆小了,其实司马懿见到这样的情景就已经知道了诸葛亮的用意,门前的那几位扫地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诸葛亮安排几个扫地人在城门口,其实就是在暗示司马懿,大家还是各扫门前雪比较好。如果司马懿带兵攻打那必然会获得胜利,如果说司马懿这样做的话反而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全,如果蜀国战败的话,那么为魏明帝肯定是要对付司马懿,毕竟他手上的权力太大了。这会使得他的皇帝位置坐得很不安稳。
当然司马懿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才下令撤兵的,而诸葛亮正是看准了司马懿的心思,所以才会敞开城门。这样反而使得司马懿不会轻易进攻,对于司马懿而言,他也不想面对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所以他自然不会攻击诸葛亮,一旦诸葛亮战败,那么自己在魏明帝面前就没有了价值,自己如果受到影响的话,不只是他自己很有可能还有自己的家族。
在小编看来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聪明人,诸葛亮为了蜀国的安全才出此险招,而司马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才不会去进攻诸葛亮,其实他们二人早已经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演了一出戏给世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