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除了双胞胎,世界上很难找出来两张完全一致的脸,正如男女在选择另一半时的标准一般。只不过,在两性择偶的心理层面,倒是能找到双方的一些共同性,尤其是交往过程中。
比如男性在选择另一半时,除了关注女性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对自身的定位便是自强,潜意识里将女性当做“附属”,从而施展自己的保护欲。对于年龄差而言,男性一般会选择比自己年纪小的,能接受年龄差较大的阶段在5岁到10岁之间。

那么,不妨换位思考一下,20岁到45岁的女性,能接受的年龄差,最多是多少岁呢?答案其实很现实,而且每个时期都不同。接下来,就让我们分成6个年龄段,聊一聊这个话题。
20岁到25岁后。
年纪相仿的人,会更加容易产生共同话题,生活节奏的相差也不会太大。只不过,这一观念,大多是在学生时期,并且以大学生群体居多。但是,同龄人仅是一个选择的范畴,有些女性过了20岁,会选择比自己大个3岁到5岁的男性。
20岁出头的女性,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比较多了。因为这时候距离毕业,已经没多久了,而且已经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选择另一半,基本都是奔着能走到最后去的,和当初不成熟时期的择偶标准,肯定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未满20岁之前,女性的择偶标准,不会被现实因素影响太多,当然排除恋爱脑。而到了一定年龄之后,需要考虑的因素,就非常多了。
为什么能接受比自己大3岁到5岁的男性?因为有些明确了自己追求目标的女性,在20岁之后,会偏向于找自身条件优于自己的男性。

比如一个刚毕业的女性,放在她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同样刚毕业的男性作为另一半,但对方工作未知,收入更不确定;二是选择已经工作了几年,收入稳定,但比自己大了5岁左右的男性作为另一半。试问,她会选择哪一个?
相信,后者一定是更好的选择,毕竟年龄相差不太大,事业又稳定的男性,能够给女性带来一种安全感,女性会渐渐对此产生依赖性。换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女性追求坚实可靠的依赖感”。很明显,同龄的男性,除非家里有矿的,不然没法在短时间内做到。
并且,有一类女性的能接受的年龄差范围更加现实——相差10岁到15岁,甚至是20岁。只不过这一阶段的男性,通常需要具备事业有成和关怀备至这两种特点。所以,年轻男性可以自动过滤。
至于到了25岁之后的女性,比起20岁出头时的择偶年龄差想法,也会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变化。经历了社会和现实的洗礼,女性对于择偶的要求,更加明确了。
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基本上经济都独立了,人也更加有主见,对于将来,已经提前做好了相关的规划。此时能接受的年龄差,通常在3岁到5岁之间。因为,家里逐渐开始催促结婚了,择偶的考虑和结婚挂钩,喜欢不再等于爱情,更看重男性的内在与平时的交流,如果年龄差大了,观念可能相悖;小了容易产生代沟。
当然,择偶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的,一切因人而异。而且现在的年轻女性,或者说社会,对于年龄差的看待,越来越现实了。更别说有些家庭因素,也会影响到女性的想法,比如她的父母相差了十几岁,但是恩爱,那么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她,就可能会觉得年龄差不是问题,自己也要照着父母的标准追求另一半。
那么,进入了30岁之后的女性,在择偶的年龄差方面,又会有着怎样的选择呢?
30岁到35岁后。
30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人到了中年阶段,虽然现在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有些保养好的,别说30岁了,35岁看起来都像20岁出头。但是,传统的观念摆在那里,而且大多数人都到了被催婚的年纪,选择另一半,比起20岁需要更加慎重。

此时女性对年龄差的普遍接受范围,基本就在8岁左右了,不论是大8岁还是小8岁。
虽然,也有人会选择3岁到5岁之间的差距的异性,但不一定能遇到满意的。而且有些女性是被家里催着相亲,或者接触朋友介绍的异性,可双方的观点不一定相同,别说有的人只是长了年纪,心智还停留在学龄前,一旦价值观出了分歧,必然要分道扬镳。
8岁的年龄差就是个比较适中的选择了。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只要是正常情况下,30岁后基本都有稳定的工作了。而且,38岁左右的男性,年龄差相差不是特别大,更关键的是,这一年龄段的男性,被社会毒打了十几年,性格越来越稳定,不会那么容易冲动和暴躁,对一向感性的女性来说,能更好的找到沟通的话题。
而小8岁,就是比较典型的姐弟恋了。女比男大3岁,抱金砖;大6岁,抱钻石;大8岁,怎么也得抱金山了吧?男性对于姐弟恋的接受程度,并不算低,认为年龄差大一些的女性更加能理解自己,女性也有可能因为心理上追求情感的依赖被打动,不过在一起之后,大多要面对传统观念的偏见,或者是对方的不成熟。
至于到了35岁之后,能接受的年龄差,又开始缩小了,要么是选择同龄人,要么是选择比自己大3岁到5岁之间的。因为,此时的女性,生理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男女双方年龄相差的比较大,在体能方面的需求,很容易引起分歧。不论是两人的夜生活,还是像外出旅游一类的活动,对体能的要求都会更高。
一旦生活质量被影响了,分开也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一年龄段的女性,会考虑更长远的问题——养育孩子。
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导致的。如果父母的年龄相差比较大,思维模式和教育观念,都完全处于两个维度,争执会成为必然的结果,而孩子就成了牺牲品。所以,35岁之后的女性,择偶时不得不考虑这一现实的因素。
毕竟,到了这个年龄,家人的催促,让双方没有太多时间享受恋爱,大多数都是奔着相处一段时间直接结婚去的。而且,女性的生育年龄存在限制,超过了一定年龄,再生孩子就会有风险。当众多问题堆积到一起的时候,就只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那么,到了40岁以后的阶段,女性对年龄差又会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40岁到45岁后。
过了40岁之后,女性的选择,又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年龄差趋势上升到大自己10岁左右。
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开始选择另一半,一般是有以下两种情况的,一种是迟迟未婚的,另一种是经历过一段不幸的婚姻离婚的。但不管是哪一种,她们对于情感的质量追求,高于任何年龄段。尤其是家庭的稳定,还有对双方关系的衡量。

中年之后,对于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女性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了。这倒是很正常,因为所有人都不喜欢感情内耗,更不喜欢在交往的过程中和另一半冷战。发生矛盾了,直接说清楚,没必要弯弯绕,而年龄大一些的男性,往往会更容易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的方案。
另外就是沟通。对于40岁之后的女性而言,她们的社交能力,基本是远高于过去的,对别人的家长里短,也更容易产生共情,会追求有耐心的另一半。两个人不一定非得要每天粘在一起,但遇到问题的时候,希望能尽快商量个办法,年龄差稍大的男性,见识更广,也能帮忙拿个主意。
而且,这一阶段的男性,婚姻状况和女性都是差不多的,要么一直没结婚,要么离婚等待另一半的。双方对于经济层面的追求,都没有年轻时那么强烈了,更想要一个安稳的家,将来结婚了也可能再想要个孩子,所以情感上的共鸣,比其他方面更重要。
至于45岁之后的女性,其实和40岁时能接受异性的年龄差范围,几乎相同。
当然,45岁之后,女性在有些方面越来越看重了,比如生孩子。这时候已经属于大龄产妇,但有的女性依然想要努力一把。而生了孩子之后,许多问题又必须面对了,另一半能不能做到长期陪伴?能不能一起将孩子照顾好?
虽说这些问题在其他年龄段都有,但感觉不会那么强烈。因为愿意共同照顾孩子的伴侣,对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来说,实在是太加分了。女性到45岁之后才选择伴侣,必然是看透了很多问题,而且女性大多是感性的,非常不喜欢巨大落差感,而落差感又体现在对方画大饼。
做出了承诺,却不去兑现,或许有些男性不去关注家庭中的一些琐碎小事,但女性的心思,往往很细腻。而年龄差较大的男性,能够更留意这一细节,哪怕只是在洗碗的时候帮帮忙,也能让对方感受到温暖。事情不在大小,看有没有心去做。
好了,6个年龄段女性接受另一半的年龄差,大致上就讲到这里了,当然举的例子并不能代表所有。女性常见能接受的年龄差,还是在大自己10岁左右。但现在的人,怎么说呢,更注重个人主义,所以年龄并不是择偶的唯一考虑标准。而且说句更现实的,年龄无法定义一个人,关键还是看自己的想法。
信源:《百科》——《爱情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