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发布:中马关系如何开启新的黄金50年?

长安街知事 2025-04-17 18:01:26

4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和马来西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合办的“新时代的中马关系”主题研讨暨报告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马来西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讨。

研讨会发布了《被低估的马来西亚:东南亚枢纽战略价值与中马关系深化路径》智库报告,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当前发展状况及中马经贸合作的成果和挑战,强调了中马关系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和潜力,并就构建新时代中马立体化协作体系给出建议。

报告指出,马来西亚凭借其独特的地缘位置、多元文化治理经验和高效的经济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兴中等强国”和“东南亚战略枢纽”。马来西亚通过“三轨并行”(地缘政治平衡、经济创新驱动、文明融合实践)战略模式,在东盟及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超越体量的影响力。

当前中马关系的深化正处于“百年一遇”的重要节点。2024年双方宣布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2025年马接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及首届“东盟-中国-海湾国家”三方峰会在马召开,这些重要活动为中马友好关系进一步升级提供了战略窗口。中马关系的深化正处于关键节点,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将推动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启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

马来西亚在东南亚区域治理的制度创新和文化融合领域具有示范意义。历史上率先实现(东盟国家中)与中国建交,建交后通过参与建立东盟“10+1”合作、RCEP 谈判等,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制度化。在南海争议问题上,秉持不激化矛盾、弱主权声索的争议管控策略,成为地区缓冲和平衡力量。马来西亚已形成全球最完善的海外华文教育体系,囊括 1302 所华文小学、63 所华文独立中学和 4 所华文高等教育机构,安瓦尔政府提出的“亚洲文艺复兴”理念标志着马来西亚主动塑造区域文明互动格局的雄心。

报告详细介绍了中马经贸合作的成果。2024 年实现双边贸易额超 21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5%,超过中国与东盟贸易同比增速 3.7个百分点,超过中国对外贸易同比增速 7.6 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具备显著的“小国大产能”经济特色,以全球 0.4% 的人口支撑中国 3.4% 的外贸总值。马来西亚在半导体、棕榈油、清真产业等领域具有显著全球竞争优势,独有的“高端制造 + 低碳转型” 的转型驱动模式为中马经贸和创新合作赋能。

报告认为,马来西亚目前面临经济上对中国高度依赖与自身技术主权诉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尤其体现在半导体、光伏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目前,马来西亚在《新工业总体规划 2030》(NIMP2030)和《马来西亚数字计划》(MyDigital)中提出明确的技术主权主张,力求推动马来西亚产业链向上游的技术密集型环节延伸,强调本地企业在产业标准制定、数据治理架构及高端制造能力上的战略自主。马来西亚社会的多元族群结构与制度性分层,使中资项目在进入时必须解决利益分配、公平性与环境保护的复杂本土化问题,这些文化社会因素直接影响项目的可持续推进。东盟中心性原则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融合受制于制度性障碍。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和日本推动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等机制也通过技术标准和环保债务门槛,加剧了制度竞争,迫使中资企业面临“适应或退出”的两难境地。

最后,报告提出应加快构建新时代中马立体化协作体系,从军事安全合作、文明互鉴机制、经济产业链升级协同、制度创新、风险防控五大维度构建中马立体化合作框架。军事安全方面,共享非传统安全数据与技术,推动区域安全治理创新;文明互鉴方面,设立跨文明对话平台推动文化传承与青年融合;经济协同方面,通过“东西双线”实现产业价值链高端转型;制度创新方面,通过标准互认机制解决数字经济技术壁垒,并利用RCEP、“一带一路”等平台构建区域性经贸与金融协作规则;风险防控层面,构建稳定的供应链网络,用多维安全防护体系协同防范网络威胁和信息战风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晓琰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