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江

一水连银汉,千山拥古城。
客乘清夜息,舟倚碧溪横。
江河过处,山峦簇拥着古老的城池;在全国众多知名的古城当中,丽江古城应该是最特别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她成了县级区划的地名。2003年4月丽江地区撤地设市,原来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被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因丽江古城而得名,古城由此从地历史文化的外在表现变成了中国一个县级区划的地名。
以世界遗产名录命名自然是较好的方案,不仅让这个新的市辖区的名字有了历史底蕴,而且让这一片土地因为站在丽江古城的肩膀上而有了更大的名气。鹄书认丽江市古城区也算“毁誉参半”的命名了,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类似,古城区可能因为名字而被认为是不严谨的地名。

丽江市
地名通常由专名和通名分组成,其中专名是用来区分地理实体个体的专有名词,地域性是地名专名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古城区这个地名里,区是通名、古城则成了专名,这与通常情况下地名里的专名和通名不同,缺少了地域性和指位性;如此的话,国内其他古城有需要改名之时,都可以以古城作为专名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不过这也失去了地名同名的部分意义了。
那么,如果丽江市古城区当初没选择这个名字,她会以什么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呢;个人认为有如下的可能:

大研区即可视为以原来的丽江地区和丽江县的驻地大研镇命名,也可看作是因丽江古城的别称大研镇、大研古城而得名;国内有很多县级区划在改名之时都会选择以其驻地来命名,比如江苏省的泰县更名为姜堰市继而发展泰州市姜堰区等范例,因此丽江市大研区出现的可能还是挺高的。
大研因“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得名”。这里始建于13世纪后期的宋末元初,明朝称为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可见它也是个历史悠久的地名,个人觉得相比之下,大研区不仅要比古城区更能体现丽江当地的特色以及历史人文底蕴,而且也具有更好的辨识度。

遂久县地图
丽江市遂久区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始设遂久县,县治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即今古城区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汉书》卷28《地理志八》记载越嶲郡下辖的15个县里就有遂久县,原文是:“越嶲郡,武帝元鼎六年开。……县十五:……遂久,绳水(金沙江的古称)出徼外,东至僰道入江,过郡二,行千四百里”。
此后各代,遂久县均匀得以延续,直到南朝萧梁太清二年(548)被更名为遂段县才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因此设区之时若没命名为古城区,以在当地延续了约659年的遂久县之名命名为丽江市遂久区也是极好的,既有对历史文化底蕴的传承,也有顺遂长久等积极的含义。

与遂久区之名的由来类似,通安区也是源自丽江历史上的区划地名,至元十四年(1277)改三赕(三探览、桑川、神川,皆在丽江境内)为通安州,《元史·地理志》有“(通安州)治在丽江之东,雪山之下,昔名三赕"的记载;由此来看,通安州也是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老地名了。
丽江历史上还有善巨郡、施州等地名,他们成为市辖区的名字也是算有理有据,不是说古城区这个地名不好,而是说若未定名为丽江市古城区的话,当地或许有更为尽善尽美的地名出现,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