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子
编辑|娱叔
李嘉诚恐怕做梦也没想到,他本来想要抛售港口远离地缘政治的麻烦事。
可现在却因为自己立场问题,被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声讨。

就在18日,特首李家超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三点看法,给李嘉诚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紧随其后,北京方面也是果断出手,确定了官媒对此事的立场。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一下,现如今的李嘉诚究竟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局面。

李家超给出的第一点看法就是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情。
其实这也是困惑在很多人心头的一个问题,李嘉诚这两年的国际商业活动这么多,为什么只有这次如此备受关注呢?

首先第一点就是因为,李嘉诚这次打包售卖港口的行为,涉及了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
李嘉诚这次计划出售的43个港口中,除了位于欧洲和非洲的一些港口外。
还有包括马六甲海峡周边、对马海峡附近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几处港口。

这些地方都是国际贸易往来中重要的节点,如果谁能完全控制这里。
和平时期可以靠着交通费大赚一笔,成为左右国际贸易格局的重要力量。
战争时期则能直接成为封锁敌国海上生命线的无形屏障。
如此重要的几个港口,却都被李嘉诚轻描淡写地打包出售给了美国的贝莱德财团。

这个所谓的贝莱德财团和白宫之间可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当特朗普在去年放出豪言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时候,贝莱德财团的高层就曾与特朗普交流过此事。
在贝莱德收购港口的消息传开之后,特朗普更是兴奋地在媒体上发文称赞这一“伟大的交易”。

一个普通的“商业行为”怎么可能引得美国高层如此激动,归根结底是因为贝莱德财团和白宫的密切合作,让美国可以实际意义上控制贝莱德财团的这些港口。
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后,在网络上也很快就激起了民愤。
很多网友都在网络上讨论此事,并且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李嘉诚,认为其打包出售港口给美国的行为有损国家利益。

甚至包括《大公报》在内的一些官方媒体都发表了时评,认为李嘉诚这一“商业行为”是欠妥当的,需要三思而后行。
无论是从国家安全还是舆论舆情的方面考虑,这一问题都已经到了不得不关注的地步。

所以在一上来,李家超才会着重强调这一问题,以回应外界对于此事的关注。
那么除了强调事情的严重性之外,李家超又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何高见呢?

李家超话锋一转,将矛头对准了一些外国政府,希望这些企业公平地对待香港企业,不要通过威胁的手段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一说法乍一看好像和李嘉诚卖港口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们仔细想想李嘉诚为什么执意要卖港口就能明白李家超这么说的深意了。

李嘉诚当然不傻,他分得清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哪一个更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
在过去几年间,李嘉诚在巴拿马运河的港口为整条运河40%左右的集装箱货船都提供过服务。
如此巨大的货运量让这两个港口变成了摇钱树,李嘉诚每天在香港躺着就能赚到在巴拿马的钱。

可是随着特朗普有意“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计划不断推进,李嘉诚肯定能意识到,自己未来几年在巴拿马的生意只会越来越难做。
所以说他才会出此下策,“贱卖”自己手里的这些港口,为的就是不让自己深陷国际关系的旋涡之中。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担忧还真的是有迹可循的,美国政府对于巴拿马运河的关注早已经超过了对“普通商业行为”的关注。

特朗普在《纽约时报》大加赞扬这桩交易的同时就表示,李嘉诚在巴拿马运河的港口已经涉及“国家安全问题”。
在必要的时候,美国会不惜动用军队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说得更明白一些,巴拿马的这些港口早已经不是李嘉诚想不想卖就能决定的。
他就算是不想卖这些港口,特朗普同样会拿起美国传统“大棒加金元”的外交手段找上门来。

另一方面,这些年李嘉诚的产业重心早已经从内地和香港转向了欧洲。
想要在欧美做好生意,李嘉诚肯定需要和美国打好关系。
所以这些港口对李嘉诚来说也就起到了投名状和保护费的作用,他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想要在欧洲老老实实地赚钱做生意。

李家超显然是看出了李嘉诚的顾虑,所以他的这句话很可能就是在给李嘉诚撑腰,想要通过温和的方式,让李嘉诚早日迷途知返。
正所谓先礼后兵,在表明了自己愿意给予李嘉诚的支持之后,李家超接下来的话就颇有几分“敲山震虎”的感觉了。

李家超的第三点意见是任何交易都应该要符合法律法规,而港府对于这些商业行为也会依法处理。
这一点乍一看好像和第二条没什么区别,同样是告诉李嘉诚港府会保护他的合法权益。
但是实际上,从一些媒体的分析中我们能看出来,这句话对李嘉诚有着相当的威慑力。

据相关人士分析,李嘉诚售卖港口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及了公众利益,是可以动用《国安法》来处理的。
简简单单“依法办事”四个字实际上就已经表明了港府的立场,对于李嘉诚执意要卖港口的行为,港府是绝对不鼓励的。
如果最后李嘉诚执意要做这桩生意,那么港府也会依法办事秉公处理。

但可以想象得到,即便最后李嘉诚证明了自己的行为是完全正常的商业活动,他与公众之间的梁子也是结下了。
李家超短短三点意见就阐述了事件的严重性,并且给李嘉诚说清楚了利害关系,可以说是非常有水平的发言。
不只是李家超,前任特首梁振英其实也对这件事发表了看法,而且因为已经不再担任特首的缘故,他的发言还要更加直接一些。

针对最近因为李嘉诚事件重新掀起的“在商言商”这一说法,梁振英以“商人有没有祖国?”为题进行了讨论。
他认为最近很多人所谓的“商人没有祖国”以及“商业活动只要合法就不应该被管辖”的想法都是十分错误的。

作为一个从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和香港商界有所往来的老一辈人,梁振英清楚地给大家讲述了“港英时期”英国对香港的管理方式。
在当时,香港的管理层常常会被英国人问到能对英国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在经济政策上,香港的一些商业行为也必须要以英国的利益为优先。

而到了现在,美国则是很好地学会了英国这一套对商人的管理方式。
像是贝莱德财团这样的美国大企业,想要在美国长远地发展,其经营策略就必须要符合美国利益,甚至其商业利益都要为美国的国家利益让步。
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政府加紧了对Tik Tok和中国船只的打压力度,显然是把所谓“商人无祖国”和“在商言商”的说法早已经被抛到九霄云外。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些港口的归属问题早已经不是单纯属于李嘉诚的“商业行为”,而是全民关注的“国家安全”问题。
在北京的港澳办公室就引用了在《大公报》上面发表的文章,劝诫李嘉诚在大是大非面前,千万不能天真地存有侥幸心理,更不能一时糊涂犯下大错。

就像文中所说,特朗普能在国会上如此高调地提及此事,就代表美西方的政客从来没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普通的商业行为”。
在意识到事情的紧迫性后,北京方面也是立刻派出了代表团赶赴巴拿马。
虽然谈话的内容目前还没有对外公布,但是在如此紧张的时间点做出这样的行为,毫无疑问和巴拿马运河的港口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都曾霸占巴拿马运河,侵犯巴拿马的主权,将之变为“国中之国”。
现在无论是为了中方自身的安全利益,还是为了巴拿马的主权完整,中巴双方都有充足的理由一同抵制美国的霸权行为。

根据此前透露的信息,李嘉诚和贝莱德之间正式签订合同的时间是4月2日。
而迄今为止,李嘉诚对于此事依然保持沉默,没有作出任何的表态。

随着事态的不断发酵,李嘉诚打包出售港口的行为早已经不能用“商业行为”这么简单地概括了。
李嘉诚的商业哲学一直都是想要远离国际关系上的麻烦事,安安心心做自己的生意。

但事已至此,李嘉诚的商业哲学恐怕是不起作用。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白手起家的商业天才,面对舆论和官方的压力究竟会作何决断。

部分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长和卖港口,香港两任特首都发声了
农视网|李嘉诚卖港口给美国财团,李家超、梁振英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