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三国(64):为什么三国时代之后的文字,我们可以轻松辨认?

访风聊历史 2025-04-06 06:28:40

大概孙权称帝一年之后,贵霜帝国的使团,可能都还没彻底离开魏国的时候。魏国这边,又发生了第四件大事。

时任魏国太傅的钟繇,以八十岁的高龄病逝了。

这个钟繇是谁呢?

答:钟会他爸。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后来钟会伐蜀,搞出了一大堆事情。这在三国后期,算是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剧情。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作为钟会他爹,钟繇对历史的影响,其实远比钟会更大!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我们把三国时期所有的历史人物,对后世的综合影响力做一个排名。在这个榜单上,钟繇至少也能稳进前五。

哪怕是孙权,都未必能进前五。

那么,历史上的钟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啥会对后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对于钟繇的个人经历,这里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钟繇出身颍川士族,后来被举荐到了汉献帝身边,做了汉献帝身边的官员。但是他开始做官之后,汉朝中央早就已经没啥权力了。所以在汉献帝身边那些年,钟繇一直也没啥太大的权力。

直到后来,曹操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钟繇被曹操看中,这才开始有了实权。再加上他出身颍川士族,曹操对颍川出身的官员,一直都比较信任。而钟繇之前跟着汉献帝的时候,长时间待在关中,他在关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所以后来,曹操就把钟繇派到了关中,帮自己解决关中以及关中周围地区的问题。

而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到曹操去世,钟繇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地位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荀彧死后,颍川士族集团,急需一个新的带头人。曹操也需要有几个人,作为颍川集团新的带头人。所以,此时的钟繇,就被曹操推到了颍川带头人这个位置上。

再往后,到了曹丕时代,钟繇先是升任廷尉,随后又官至太尉。等到曹叡登基之后,钟繇则是做了太傅,也算是做到了官员的极致了。

客观来说,钟繇在魏国的地位,其实很特殊。一方面,他是一个典型的老臣,几乎经历了整个汉末三国,而且本人很有才能。但另一方面,钟繇在魏国的角色,长时间类似于一个吉祥物。

虽然钟繇的官职,后来已经做到了极致。但他的权力,其实反倒没有那么大。甚至到了曹叡时代,他和年轻的司马懿比,都没什么优势。别看司马懿要到几十年之后,才能当上魏国的太尉。但要论实权,司马懿当时反倒比钟繇更大一些。

而从钟繇的这份履历当中,我们也能看出来:钟繇这一生,官虽然做的很大,但却似乎并没有做过太重要的事情。至少,汉末三国那些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钟繇似乎一个都没参加!更没在其中发挥什么关键作用!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说钟繇的历史影响力,反倒极大呢?

这就要说到钟繇的私生活了。

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做吉祥物,手里实权有限,钟繇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书法。

然后,在写了几十年的书法之后,钟繇完善了一套新的字体!这套字体,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正楷!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钟繇其实是一个古代文字的分界线。在他之前,历史上各种文物的文字,今天的我们有可能根本不认识。但是在他之后,后面的文字,我们几乎就都认识了。

这其实和中国古代的文字发展史有关。

在西周时期,周王朝自身的文字,随着分封传到了各地。但是到了春秋战国之后,因为各地长时间打仗,各大诸侯国的文字,其实都有一些差异。秦国人拿着齐国人写的逐渐,可能压根就看不懂内容!

直到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秦国文字作为基础,让李斯创造出了秦小篆。在这之后,中原地区的文字才彻底统一。

但请注意,今天的我们,如果拿着当年秦始皇发出来的圣旨,很有可能压根看不懂写的是什么。或者能看懂,也需要仔细进行辨认之后,才能理解每个字是什么意思。

因为秦小篆这种文字,和我们今天的文字,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而这种情况,后来也一直持续到了西汉。就比如说现代发掘的马王堆汉墓,里面出土的帛书,上面就有西汉的文字。这份帛书,今天普通人如果仔细辨认的话,能猜出很多文字大致是什么意思。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绝对无法一眼就看出来是什么意思。

再往后,到了东汉,文字则是又向前进了一大步。越来越多的文字,开始逐渐变成后来的隶书。

就比如说当年东汉大军击败匈奴之后,曾经在燕然山上勒石刻文。这篇《封燕然山铭》的石崖,今天依然还在。而如果我们去看原版石刻的话,我们能更轻松的猜出很多文字的意思,

但依然很难做到通读全文。

不过,在东汉中期的时候,又有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对文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个人,名叫许慎。

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写了一本字典,叫做《说文解字》。

如果说,在许慎之前,各地因为交流不便,文字偶尔还会出现一些错误。那么在许慎之后,大家用的就真的是完全相同的文字了。因为大家手里拿的字典,都是同一套字典。

但同时,今天我们去看原版的说文解字,读起来依然还是很费劲。

因为上面的文字,都是小篆。

但也就是在许慎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有一位大人物的出现,改变了文字的发展史。这个人,就是蔡伦。

自打蔡伦搞定了造纸术之后,很多有文化的人,都开始积极参与文字的整理和修改。在这之前,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书法这个概念。直到纸出来之后,大家才意识到写字原来也挺有意思。

而从东汉中期,一直到汉末三国这段时间里,无数文化大家,开始在改良文字的路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比如那位蔡邕 ,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最终,钟繇站在这些人的肩膀上,彻底完成了楷书这种字体。

在钟繇之前,历史上的很多文字类文物,今天的我们,其实都看不懂。但是在钟繇之后,后面的文字,我们都能一眼就认出来。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