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终有报!疫情期间一毛不拔,赚中国的钱捐美国6亿,如今怎样

小仔的浏览厅 2025-03-07 14:58:16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她做过纺织女工,在流水线上拼命工作,即使手指磨出了水泡,也仍然坚持。后来她考入了剑桥大学经济系,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她也曾是华尔街的金融精英,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金融行业里取得了成功。

此外,她还成为了中国房地产界的传奇人物,创建了SOHO中国这个商业帝国。她,就是张欣,一位极具争议的时代女性。

她辛辛苦苦奋斗,终于成了大富豪。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她把一大笔钱都捐给了美国的大学,对自己祖国却显得特别小气。

这个举动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也让她被很多人骂“忘本”,从原本大家学习的榜样变成了有争议的人物。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做出了这样备受批评的选择?她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从胡同女孩到商业精英·】——»

1965年,张欣在北京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出生,小时候住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虽然父母有文化,但那个特殊时期,日子过得挺紧巴。

物质上不富裕,但她对学习的热情很高。童年时代的回忆里,北京的胡同里充满了她的快乐和悲伤,也记录着那个年代的变化。

十年文革,社会动荡,许多家庭都受到了影响,张欣家也未能幸免,原本的生活变得艰难。为了改变困境,寻找新的发展机会,1979年,年仅十四岁的张欣跟随父母一起搬到了香港。

他们希望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里,能够重新开始,拥有更好的生活。

香港表面上很风光,实际上竞争压力大得吓人。张欣一家在这里没有亲戚朋友,又不太会说粤语,生活马上变得困难起来。

为了能吃饱饭,她不得不放弃学业,到纺织厂上班,每天像个机器人一样重复着枯燥的工作。她年纪轻轻,手指上就磨出了很多水泡,疼得很。

但是,她还是努力坚持,心里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相信,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来改变,一定要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

大家都忙着下班放松,张欣却把辛苦攒的钱都买了书,特别喜欢经济和建筑方面的。在香港小小的出租屋里,她坚持学了五年,书读多了,想法也越来越大。

纺织厂老板无意中看到张欣写给剑桥大学的信,被她的努力打动,给了她一笔钱,鼓励她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有了老板的帮助,加上自己五年省吃俭用攒下的三千英镑,张欣一个人去了英国留学。这趟旅程开启了她全新的人生。

她先在萨塞克斯大学读预科,为进入大学做准备,后来顺利考上了理想中的剑桥大学,开始攻读经济学硕士。

读书期间,她需要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来补贴生活费,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经济上的压力也不小。

为了维持生计,她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这些打工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让她深刻体会到学习机会的难能可贵,因此格外珍惜。

一九九二年,张欣顺利从剑桥大学毕业,并且成绩十分出色。

在剑桥大学的学习时光,她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她培养了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坚定意志,这为她以后取得的辉煌成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张欣没有立刻回国,而是去了美国华尔街闯荡。她先后进入高盛和旅行家集团,主要负责与中国相关的投资项目。

这段时间里,她积累了大量的金融投资实战经验,也渐渐在华尔街崭露头角,显现出非凡的才能。正是在华尔街,她遇到了改变她命运的潘石屹。

当时的潘石屹来自甘肃天水,和拥有剑桥大学学历光环的张欣相比,显得朴实很多,而且已经经历过两次婚姻,事业上也还未取得显著的成就。

但是张欣很有眼光,一下就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深深被他的才能和创业热情打动。

他们认识才短短四天就迅速结婚,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人们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他们是“留洋精英”和“本土创业者”的结合。

1995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张欣与潘石屹抓住机遇,决定回国打拼。他们看中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于是联手创建了SOHO中国。

张欣主要负责公司的设计和内部管理工作,潘石屹则专注于外部谈判和项目销售,两个人职责清晰,合作相当顺利。

SOHO中国能快速发展,离不开创始人敏锐的商业眼光、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夫妻档“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

他们在北京开发了许多地标性的建筑,迅速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2007年,SOHO中国在香港成功上市,一下子就融到了19亿美元。

张欣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最有钱的女企业家之一,她的创业故事被很多人看作是成功的榜样,激励了很多年轻人去奋斗拼搏。

——【·价值观选择引发质疑·】——»

张欣的事业蒸蒸日上,但她的价值观选择引起了广泛讨论。2014年,她和潘石屹给哈佛大学捐了1500万美元,之后又持续给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美国名校捐款,几年下来总共捐了6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国内的大学和慈善机构却很少收到他们的捐助。这种对待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差异化做法,立刻引来了大家的疑问和批评,不少人觉得她这是“用中国赚的钱,去支持美国的教育发展”。

更引发热议的是,同年大家发现张欣早已是美国国籍,她的两个儿子也因为父母向美国名校捐赠了大笔资金,得以顺利入学,其中一个儿子更是在他们捐款的哈佛大学读书。

这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接受,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争议。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中国暴发,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克服困难。许多企业家都大方捐款,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SOHO中国和张欣却表现得很安静,仅仅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几句无关痛痒的“武汉加油”,几乎没有看到他们真正捐款或者捐物,提供实际的帮助。

那时,全国上下都在努力克服困难,互相帮助,但张欣的态度却显得非常冷淡,这让大家非常不满,觉得她和当时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

这种反差激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怒,人们觉得她“忘了本”,不再支持她,导致她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SOHO中国似乎早就预感到国内舆论风向可能要变,所以从2014年起就开始大量卖掉手中的资产,短短几年内总共变现了差不多300亿人民币。

2021年,张欣甚至想把整个SOHO中国卖给美国的黑石集团,这笔买卖价值高达236.58亿港元,但因为监管部门没批准,最后没能成功。

——【·美国发展遇挫及人生反思·】——»

到了2022年,张欣和潘石屹一起辞掉了在SOHO中国的工作,搬到美国生活,对外说是要去搞艺术和做慈善。

他们离开后,更多人开始议论“跑路”和转移财产的事情,甚至有人嘲笑他们是“有钱就溜”的成功人士。

张欣夫妇搬到美国后,日子好像没想象中那么风光。有新闻说,他们在纽约曼哈顿贱卖了一套豪华公寓,赔了二百多万美金。

他们还开了家电影公司,想在电影圈闯一闯,结果投资的片子一部接一部地赔钱,票房都很差,投进去的钱都打了水漂。

过去红极一时的“地产女王”,现在在美国的生意发展不太顺利,不像以前那么成功了。SOHO中国在中国国内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以前一年能赚几十亿,现在盈利大不如前,差距很大。

张欣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的奋斗史。她原本只是个纺织厂的工人,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成功。

然而,最终,因为她在价值观上的选择,让她陷入了巨大的争议之中。她的人生经历,引发了人们对于个人奋斗和社会责任、商业上的成功和道德底线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那么,你对张欣的选择和命运有什么看法?她的人生经历又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呢?就像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张欣的故事充满了奋斗、机遇、选择和命运的交织。

从平凡的纺织女工到备受瞩目的成功人士,她的旅程展现了个人奋斗的力量。但同时,她也因为在价值观上的取舍,遭遇了舆论的强烈质疑。

张欣的经历让人不禁思考:个人成功和社会责任应该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道德底线之间又该如何抉择?你对张欣的选择有什么评价?她的人生历程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悟?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张欣

新浪财经——SOHO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张欣介绍

金羊网——潘石屹和张欣 配合默契的“耍猴”夫妻

新华网——2009职业女性榜样张欣:成功背后的故事

财新网——张欣潘石屹哈佛签约资助中国贫困生

凤凰财经——刘强东质疑潘石屹捐款哈佛:穷人难上清华北大

0 阅读:39

小仔的浏览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