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姐姐回来了!50年后建德“五朵金花”终于聚齐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4-25 12:41:39

橙柿互动 见习记者 邱婵姝 通讯员 余炫

4月19日上午,建德市三都镇马宅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离别在这里团聚,失散整整50年的五姐妹终于重逢……

姐姐们拿出家里的老照片一一介绍:父亲在车站上班,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家干些农活,1976年,他们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失散五十年的老四傅美娣就是双胞胎之一。

这是个七口之家,有五个女儿,1976年对这个家庭来说是无比艰难的一年。

二姐回忆,当年父亲一个月工资36元,要承担一家七口人的开销,家里条件不好,住的是泥墙房,家里都是黄泥地,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经常没东西吃,妹妹们刚生下的时候脑袋还没有拳头大。“营养不良,妈妈奶水又不足,只能从邻居家借点糖,弄点糖水给刚出生的两个妹妹喝,日子过得很苦。”

无奈之下,父母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其中一个女儿送往富裕人家养着,好歹能吃口饭活下去。于是在1976年,四妹刚出生22天,就被抱养到了浙江兰溪。

我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他们在哪里?我还要不要继续找下去······

四妹傅美娣告诉记者,自己被送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养父母、亲人们对她都很好,在她大约三四岁的时候,养父母四处打听,在兰溪乡下农村一户人家,打听到当年这户人家也是双胞胎姐妹送出去一个,以为这就是傅美娣的亲生父母,后来还为她认了亲。此后,傅美娣依旧生活在养父母家这边,两户人家一直都有走动联系。

“直到我36岁,当时生物痕迹检验技术发展得更成熟了,因为当时认亲只是相互打听,没做基因比对,所以我的亲生父母后来提出要做生物痕迹对比。”傅美娣说,记得当时坐着大巴车到杭州去做,后来结果出来后表单寄到了家里。“但结果显示不是亲生父母,没有血缘关系,我当时觉得天都塌了……”

从那以后,一连串问题不断在傅美娣脑海中浮现:“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告诉我,他们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三四岁认亲,三十多年后进行生物信息对比,结果显示找错了,他们并不是我的亲生父母。那我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为什么抛弃我?我还要继续找下去吗?”

应家大姐正喂四妹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也是从傅美娣36岁这年(2012年),她开启了长达14年的寻亲之路。

2012年,傅美娣开始使用微信继续寻亲,她加入了一个寻亲群,群内如今有400多人。

“群里经常会发一些寻亲的照片、视频,我每天都看,每天都刷,但都觉得跟自己长得不是很像,地点也对不上。”傅美娣回忆,有一天看到群里有人说可以提取生物信息入库,找到的几率更大,于是她在第三方机构又做了一次生物痕迹检验。

多年过去了,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库杳无音信,继续找还是不找?这样的疑问让傅美娣时时刻刻都经历着煎熬。

“近几年短视频开始火爆,经常刷到别人寻亲成功团圆的视频,好羡慕啊。”听人介绍,在公安机关入生物检验库找到家人的可能性极大,今年4月初,傅美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衢州公安部门录入了自己的信息,没想到这一试,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爸妈去世前唯一的遗愿就是把四姐找回来

“爸妈当年这个决定,真是一个救命的决定。”记者联系到了傅美娣的双胞胎妹妹应华杰。

她介绍,大姐比自己大10岁,二姐比自己大8岁,三姐只比自己大15个月。“以前条件差,农村人怀孕不会产检,妈妈生我的时候还是在家里找的接生婆,当时生完一胎以后,才发现竟然还有第二胎,是双胞胎。听家里姐姐说,我跟四姐刚出生的时候,只有不到三斤。”

老四傅美娣(右)和老五应华杰(左)

“妈妈当时每天都哭,还求着爸爸把我们送养到富裕点的人家,让我们能活下去。”应家姐妹介绍,父亲当时请隔壁婶婶陪同,一起把老四送到了距离比较远的兰溪,“他们说爸爸回来以后就开始大哭。”

应华杰说,自己在7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找四姐了。“记得当时村里来了一个卖甜瓜的兰溪人,她说我和兰溪那边有个女孩长得很像,我妈妈一听到这句话,立马冲出来盘问人家,后来卖瓜的阿姨走了好远了,妈妈还不停地追上去问东问西。”

一直以来,应家父母从来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女儿,他们曾经多次前往兰溪、衢州等地打听老四的消息,但都杳无音讯。老五应华杰在店里吃饭,看到长得和自己相像的人都会上去问,她曾在自己15岁、40岁的时候都有接到过找到姐姐的一线希望,但希望都化为了泡影。

“我爸爸是1997年去世的,妈妈2005年去世,他们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唯一的遗言就是一定要把四姐找回来。”应华杰说。

去年12月,在应女士老公朋友的介绍下,她前去建德公安机关录入了生物检验信息库。

第二年4月,也就是老四傅美娣在衢州录入生物检验信息库的两个礼拜后,双方收到了好消息。

历经半个世纪的团聚,当时激动、紧张、害怕······

“帮你找到家了,你是双胞胎,你们简直一模一样。”老四傅美娣在4月16日中午接到了民警打来的电话。

“我当时一听,特别激动,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但又不敢相信,双胞胎会不会弄错了?”

老五应华杰也在第一时间接到了民警的电话,应华杰听到消息当下就问民警“我们长得像不像?”,“我把消息告诉家里的姐姐们,他们也都不停地问我像不像、像不像······”应华杰感慨道,刚得知消息的那几天,姐妹几个每天都在哭,全家都很激动,迫不及待想见面。

两天后,在民警的牵线下,应家姐妹与失散50年的姐妹傅美娣见面团聚。傅美娣当天从兰溪乘车来到建德,她说,没见面的这几天内心一直在期待,想象姐妹们是什么样子,什么性格。“我心情也很沉重,要见面,好紧张,还有点害怕。”

为了迎接傅美娣回家,应家姐妹也是下了功夫。全家上下齐出动,二姐夫负责烧饭、小妹夫负责布置家里,气球、鲜花、鞭炮、蛋糕……几个姐妹和孩子们从头一天凌晨就开始忙起来了。

视频由五妹应华杰提供

4月19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傅美娣在民警的陪同下走进了院子,车门刚打开,应家姐妹一拥而上,哭着把妹妹抱下了车。

“四妹,我是二姐。”

“姐姐,我是五妹。”

“这是咱家,欢迎回家。”

……

姐妹们紧紧相拥,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五妹夫说,50年都没见过,说话声音、行为举止、笑起来的模样,竟然什么都很像,真是血浓于水啊。

“我们姐妹几个聊了一整天,爸爸妈妈的心愿也总算是完成了,我们约定,姐妹几个要常常相聚。”应华杰告诉记者,周五她们准备去兰溪姐姐家,看看她成长生活的地方,“我们特别感谢养父母把姐姐带大,他们真的很不容易。”

应华杰还感慨了一句:“其实我也经常会幻想,如果当年被送出去的是我,我现在会在哪里呢?我们姐妹几个还会像今天这样团聚吗?”

希望寻亲人能到公安机关采样入库

应家姐妹50年后团聚离不开建德和衢州两地公安民警的帮助,恰巧两地帮助他们的民警都姓徐。

应家五姐妹与建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徐红伟(右)合影

建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徐红伟告诉记者,在建德,真正因被拐卖而寻亲的几乎没有,很大部分是当年因为家庭原因,比如经济负担迫不得已等。

“如果父母双亲健在的话,三角关系齐全,利用双亲的生物痕迹信息以及孩子的信息,系统比对找到的几率很大,像应家姐妹这种双亲都去世了,只能通过同胞的生物痕迹进行手动比对,能找到真是天大的缘分。”

徐红伟2013年加入公安,2014年开始从事法医物证工作,他告诉记者,建德市从21年到现在,生物检验比对技术已让35户实现了团圆梦。

记者了解到,生物检验技术需要采集被鉴定者的生物样本,常见的样本包括血液、口腔拭子、毛发等,可以用于后续的分析,被采集的数据将永久存在于信息库中。

徐红伟说,在生物痕迹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区域,称为遗传标记,这些遗传标记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可以用于区分个体,而双亲(父母)与子女的遗传标记数据相似度更高,鉴定的准确性也更高。

痕迹⽐对只需要将生物检验信息入库,电脑系统就能自动比对出结果吗?当然不是。

徐红伟介绍,系统只会比对父母双亲都录入的生物信息,单亲或只有同胞兄弟姐妹录入的,需要人工比对。系统出来的是⼀⼤组有可能⽐中的数据,一次可能会出好几千个数据,“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手工比对出几百份数据,至于‘是不是要找的人’,要靠技术员⼀点点排除,再根据其他信息综合研究做出判断。”

“应家姐妹双亲离去,只能用同胞信息比对,我基本一个月比对三四次,每次出来都会有几百条数据,经过一一复核排除,直到四月份复核后才确认有效。”

徐红伟说,目前公安的刑事侦查手段很先进,有着丰富的样本资源库,并且系统全国联网,也有多种样本对比模式,只要寻亲人的生物痕迹信息录入库内,就有很大希望能找到。

“我们公安机关民警更有责任心,也更有刑事侦查经验,所以希望所有的寻亲人能到公安机关采样入库,期待所有的离别都能重逢团聚。”徐红伟说。

徐红伟还告诉记者,如果寻亲人在建德,可以直接联系向他咨询(13858015914) ,其他地方寻亲人去到当地派出所,民警一定都会提供生物信息采样指引。

另外,读者如有寻亲信息,也可以找到快报,拨打85100000热线,快报也会助力每一个团圆梦想。

责任编辑:何欣 审核:刘徽 王晨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