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安哥百事 2024-12-14 18:20:36

不忘国耻,珍爱和平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重的日子里,我们深切缅怀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铭记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牢记日军犯下的罪恶,牢记日本鬼子的血海深仇,共同表达对和平的珍视与追求。

今天是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一 日军滔天罪恶暴行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当时的民国首府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瞬间沦为人间地狱。在接下来的六周里,日军对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据战后统计,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中国军民人数超过30万,这一数字触目惊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悲剧之一。

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令人发指。他们见到中国男人便杀,见到中国女人便先奸后杀,见到房屋店铺便烧,见到金钱财物便抢。集体屠杀或活埋,是日军残杀中国军民的主要手段。在南京陷落后的一个多月内,中国军民被集中杀害和活埋者约19万人,零星被杀后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具。

日军甚至以杀人取乐,举行所谓的“杀人竞赛”,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南京大屠杀的主凶们,如谷寿夫、松井石根等,他们的罪行已经被历史所铭记。抗战胜利后,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谷寿夫被处以死刑。这些战犯的下场,是对那段历史的最好注解,也是对战争罪行的严厉惩罚。

二 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同胞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减少。1987年南京首次统计大屠杀幸存者时,记录在册的共有1756人。然而,到了2024年12月13日,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人。这些幸存者中,许多人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94岁。他们的记忆和证言,对于历史的真相和记忆的保存至关重要。​​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缅怀死难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应运而生。纪念馆占地面积7.32公顷,总建筑面积2.31万平方米,设计总体构思体现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纪念馆内的新馆、老馆、万人坑遗址、冥思厅及祭场、和平公园等区域,共同构成了对那段历史的深刻记忆。其中,和平公园内的主题雕塑“和平女神”,基座高18米、主体高12米,以艺术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痛恨战争与屠杀、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心愿。雕塑高30米,寓意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正面有9级台阶拾级而上,象征人类走向持久的世界和平。​

三 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作品

在影视作品中,南京大屠杀的题材也被多次搬上荧幕。电影《南京大屠杀》以1937年发生于中国南京的战事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医生展涛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将证明日军罪行的照片送出南京的故事。​​

电影《南京!南京!》则讲述了1937年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许多留守的官兵誓死保卫南京城的故事。这些影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情节,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残酷与悲壮。

影片《拉贝日记》由佛罗瑞·加仑伯格执导,乌尔里奇·图克尔、丹尼尔·布鲁赫、史蒂夫·布西密、张静初和香川照之等联袂领衔主演。号称"中国版辛德勒"的传奇故事,再现了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烈记忆。

​​四 英雄张纯如

除了影视作品,还有许多人在为揭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而努力。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推出英文纪实文学作品《南京大屠杀》,使这段“被遗忘了的大屠杀”再次为世人所知。为了还原历史,张纯如前后历经三年,实地与屠杀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取证交谈。​

因为她的不懈努力,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日军当年犯下的罪行。而作为她本人,却遭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疯狂报复。打威胁电话,寄恐吓子弹,使她一家都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

为了保护家人,也因为知道日军的暴行太过伤心,2024年11月9日,她举枪自杀,年仅36岁。​

她的勇气和毅力,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段历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五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今天,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醒未来。我们要从南京大屠杀中汲取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避免战争和暴力的再次发生。让我们共同携手,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安哥写于2024年12月13日

0 阅读:0

安哥百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