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头?三星重返中国建厂!网友:“这波真‘打脸’印度……”

翱皓谈文化 2025-04-16 03:06:31

三星西安工厂升级286层NAND闪存!

失业君小编 | 文网络 | 图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对其位于西安的NAND闪存工厂进行重大升级。三星计划把该工厂的生产线提升至286层第9代V - NAND闪存技术,并打算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这一举措被外界视为三星“重返中国制造”的关键信号。结合三星近年来在印度生产基地遭遇的挫折来看,此次战略调整既是对当前市场现实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未来全球产业布局的重新规划与锚定。

据韩联社近日报道,2024年三星西安工厂的业绩表现十分亮眼,营业利润达到59.53亿元,销售额为556.77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8.5%。

西安工厂是三星唯一的海外存储芯片生产基地,自2013年建成以来,一直是三星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目前,该工厂的月产能高达25万片晶圆,占三星NAND总产量的40%。按照此次生产线升级计划,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引入所需设备,下半年开始建造新的生产线,初期月产能将设定在2000至5000片晶圆之间。

三星此次将生产线升级至286层技术,主要是为了应对两大挑战。

其一,技术竞争压力巨大。中国长江存储等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其第五代3D TLC NAND闪存技术已达到294层,这对三星的市场份额构成了严重威胁。

其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随着AI、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存储需求呈现出激增态势,高性能、高密度的NAND闪存成为市场关键需求。三星通过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如计划量产400层NAND),来巩固自身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同时,三星还借助中国“以旧换新”等政策红利,刺激市场需求。

此外,三星与长江存储开展技术合作(如引入“混合键合”技术),这不仅显示出三星对中国本土技术能力的认可,也暗示着未来三星可能会通过技术授权或联合研发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在中国的产业布局。

对比三星在印度的经历,则为其重返中国提供了反向镜鉴。回溯到2024年9月,三星位于印度钦奈的工厂陷入了一场持续三周之久的罢工风波。当时,多达1300名工人参与其中,他们提出了明确且强硬的要求——薪资翻倍以及承认工会。这一事件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工厂的生产秩序被打乱,产能急剧下滑,而三星每年高达120亿美元的印度收入也因此遭受了直接而沉重的打击。

这一罢工事件,精准地剖开了印度制造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劳动力成本与稳定性方面,尽管从表面上看,印度工人的薪资水平仅为中国同行的三分之一,似乎具有成本优势。然而,这种表面的优势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印度工会运动频繁爆发,每一次运动都如同一次地震,使得生产过程面临着极高的中断风险。企业不得不时刻警惕着可能出现的生产停滞,这无疑增加了运营的不确定性和成本。

再看供应链方面,印度电子产业链的成熟度远远不足,难以独立承担起高端芯片制造的重任。印度电子产业对进口元件的依赖程度极高,这使得其在全球供应链波动面前显得极为脆弱。一旦进口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就会陷入瘫痪,根本无法为高端芯片制造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较之下,中国成熟的产业集群、稳定的政策支持(如半导体产业补贴)以及高效的基础设施,为三星提供了更可控的运营环境。2024年,三星在华销售额同比激增53.9%,西安工厂贡献显著,营业利润达1.2万亿韩元,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市场的回报率。

失业君小编经观察分析后认为,未来三星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建厂的力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三大趋势走向:

❶技术竞赛的持续性:三星计划于2025年实现400层NAND闪存的量产,并在平泽工厂布局第10代V - NAND产线。倘若中国市场的需求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例如AI PC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1.1亿台,那么三星西安工厂进行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就显得尤为必要且紧迫。只有不断提升西安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对高端存储产品的需求,在激烈的技术竞赛中占据有利地位。

❷政策环境稳定性:中国“十四五”规划对半导体的扶持政策,涵盖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将持续对外资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印度等新兴市场在政策方面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例如劳工法改革进展滞后等问题,这可能会延缓三星在这些地区进行分散化布局的步伐。稳定且优惠的政策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星在决策时必然会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❸全球供应链重塑:尽管当前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但三星需要在“去风险化”与追求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短期来看,中国凭借其完善的产业配套、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仍然是三星实现技术落地与成本优化的最佳选择。在中国布局建厂,有助于三星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效率。

总之,三星的西安战略不仅是单一工厂的升级,更是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变迁的缩影。从印度到中国的战略重心转移,揭示了高端制造业对稳定供应链、技术生态与市场规模的刚性需求。未来,随着中国存储企业的技术突破(如长江存储的294层NAND)与国际合作的深化,三星或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中国产业链,共同推动存储技术的革新。而对于其他跨国企业而言,三星的案例再次证明:在不确定性时代,深耕中国仍是不可替代的长期战略选项。

网友热议

@谜之逊89(IP沪):

三星这波操作真是‘打脸’印度,但不得不承认中国供应链真香!西安工厂的升级速度比印度罢工速度快多了,技术+效率才是硬道理。

@sunny晒葡萄(IP鄂):

长江存储都做到294层了,三星还敢回来?看来是看中中国市场的‘钞能力’,顺便偷师我们的技术吧?

@江宁秃人(IP苏):三星在印度亏惨了才想起中国的好?早干嘛去了?

@钱少少bady(IP鲁):

286层NAND芯片量产又能怎样?国产SSD价格战已经杀疯了!

@西门飞FY(IP渝):

中国工人成本是印度三倍,但供应链效率高十倍!印度连个螺丝钉都要进口,三星在印度建厂简直是行为艺术。

@UnionWatcher(IPHK):

三星这招高明啊!一边用中国工厂规避美国制裁,一边靠技术合作渗透中国市场。中美博弈里,韩国企业才是真·端水大师!

最后一条,在印度取过经的大师……

0 阅读:47

翱皓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