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曹晗
上周,草莓医院儿内科刘虹副主任医师诊室来了一对母女,6岁的朵朵(化名)蜷缩在妈妈怀里,鼻尖蹭得通红,眼下浮着两片乌青,每打一个喷嚏,瘦小的肩膀就跟着颤抖。孩子妈妈告诉医生,这是本季度朵朵第3次因“感冒”就医了,刘虹医生在观察孩子状态和了解了病程基本情况后,感觉朵朵并不是“感冒”这么简单。在完善一系列检查后,果不其然CT报告显示:双侧筛窦充满浑浊影,过敏原检测栏赫然标着“尘螨5级阳性”。

“怎么会是过敏?我们一直以为她是感染了流感才反复咳嗽、流鼻涕!”妈妈攥着写满字的病历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每次就诊开出的服用药物“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刘虹医生轻叹一声,翻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最新数据告诉孩子家长——我国过敏性鼻炎患儿超5000万,但68%的家庭仍在用感冒药治疗过敏。

春季的"隐形杀手":儿童过敏正在悄然飙升
据《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显示,我国城市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已达12.9%,相当于每8个孩子就有1人中招。而春季正是尘螨、霉菌浓度最高的时节,从而引发的季节性过敏高峰期。更值得警惕的是,6岁以下儿童过敏性鼻炎误诊率高达67%!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
症状高度相似: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表现与普通感冒重叠度超80%; 认知偏差:超七成家长认为"孩子抵抗力差,感冒正常"; 忽视伴随症状:约60%过敏性鼻炎患儿伴有眼痒、黑眼圈(过敏性结膜炎表现 一张图看懂:感冒VS过敏的核心区别(建议收藏)
注:若孩子出现3项以上过敏性特征,建议立即就医筛查过敏原
被低估的危害:别让过敏偷走孩子的未来 60%过敏性鼻炎儿童5年内发展为哮喘; 长期缺氧会导致注意力缺陷,成绩下滑率达73%; 鼻塞张口呼吸可能引发腺样体面容(龅牙、龅牙、上颌发育不良)。学会做聪明的父母,从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开始,当孩子频繁揉鼻子说"鼻子痒"时,别急着责备他不乖。那个挂着黑眼圈的小可怜,可能正在和看不见的过敏原战斗。这个春天,让我们用科学知识筑起防护墙,还孩子一个畅通的呼吸,一场香甜的睡眠。

“过敏”不能通过感受就自行确诊!
在儿内科刘虹副主任医师那儿了解到,有时候患者的感知与客观情况之间的偏差非常大!比如,有人认为自己对冷空气过敏,接触冷空气就鼻塞、鼻痒,但是冷空气并不是常规认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的可能是尘螨、霉菌、花粉;有人说自己对葱、姜、蒜过敏,但检测后发现过敏原其实是鸡蛋、小麦或者牛奶;药物引起的过敏和不良反应也不一样,吃了药肚子痛,可能只是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对于过敏患者,只有检测到了过敏原,才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但找到过敏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找到真正“元凶”,医生第一步就要从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开始详细询问:住在哪里,周边有什么植物,每天吃什么,用什么……除了这些,还要做过敏原检查。常用的过敏原检查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外周血特异性lgE检测等等。这些方法的共性,都是对可能的过敏原进行测试,看患者皮肤或血液是否有阳性反应。
“过敏”问题认准草莓医院
尽早筛查过敏源,孩子少受罪
这些过敏症状,您家孩子中招了吗?
* 频繁打喷嚏、流鼻涕、鼻塞
* 鼻痒、眼睛痒、揉鼻子揉眼睛
* 睡眠打鼾、张口呼吸
*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限量100个免费“过敏原快筛+专家义诊”名额,不要错过!扫下方二维码报名,三大福利等你来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