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美了千年,醉了流年~
春风若有怜花意,
可否许我再少年?
——佚名《 咏苍髯 》
译文:
春风啊,如果你有怜惜花儿的心意,可否允许我再次回到少年时期?
咏苍髯
佚名
白发青丝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
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赏析:
人生短暂,再乌黑的头发,经历岁月沧桑,也在一瞬间就会变成白发,可惜就这样老去了,时间无情,珍惜当下,努力过好每一天。
多情自古空余恨,
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译文: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会留下遗憾,而越是美好的梦却是越容易醒来。
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清代 魏秀仁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肠已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爱情、梦境、现实以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情感挫折时的无奈与哀伤。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译文: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锦瑟
唐代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
全诗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拢束全篇,表达诗人说不出的伤痛、凄迷、惆怅等情绪,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清·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译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全诗词情哀怨凄婉,曲折缠绵,词人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又用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流露出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幽怨之情。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译文:
春光容易流逝,将人抛弃,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
词人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的特征,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世事短如春梦,
人情薄似秋云。
——宋代 朱敦儒《西江月》
译文: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瞬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代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赏析:
词人回首平生,少年的欢情、壮年的襟抱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如今只有世态炎凉、命途多舛的凄黯记忆,以“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别后相思空一水,
重来回首已三生。
——清·黄景仁《感旧四首·其二》
译文:
离别之后,隔着盈盈一水,枉自千万遍相思。今日重游旧地,回首往事,彷佛已隔三生了。
感旧四首·其二
清代 黄景仁
唤起窗前尚宿酲,啼鹃催去又声声。
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
赏析:
全诗道出了离别后的无尽相思与时光流转的无奈。再次重逢,恍如隔世,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白玉堂前一树梅,
为谁零落为谁开。
——宋代 王安石《梅花》
译文:
白玉堂前有一棵梅花树,梅树花谢花开,却不知为谁而开为谁而谢。
梅花
宋代 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赏析:
这是一句集句诗,“白玉堂前一树梅”出自唐代诗人蒋维翰的《春女怨》,“为谁零落为谁开”出自唐代诗人严惮《惜花》,诗人设置了一个清雅的场景,既衬托出梅花的非凡气质,也为其后的情感抒发铺垫了基础。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滕王阁序 》
译文:
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
注释:
关山:险关和高山。悲:同情,可怜。失路:仕途不遇。
赏析:
此句词凄意悲,旅愁满怀,诗人写自己真实凄惨的境遇,抒发了天才沦落,迷茫落拓的悲凉,浑然天成,自然流畅。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贺铸《半死桐》
译文:
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从今以后还有谁替我在深夜挑灯缝补衣衫呢?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代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赏析:
全诗以凄寒的雨声烘托寂寥的氛围,词人以妻子挑灯补衣这一平凡的细节,再现往昔的温馨,今昔对比,表现出词人无法排遣的遗恨。